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4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1

一、説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摺紙、剪貼等這些手工比較感興趣,但他們的動手能力比較弱,為了讓幼兒有更多的動手的機會,我就設計了這樣的一節新穎的,趣味性濃厚的手工活動,幼兒能利用所給的操作材料,能運用剪、粘貼、畫等技能,認真的、有耐心的完成作品,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説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製作的興趣。

2、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三、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要讓幼兒畫、剪、粘貼等綜合的技能技巧。

難點沿着果凍殼邊緣畫圓,手不能動,這樣才能把園畫得圓。

四、説活動準備

1、教師給幼兒提供操作用的大的果凍殼、剪刀、卡紙、記號筆、乳膠人手一份

2、製作好的小“烏龜”,還有一個活的烏龜。

3、一塊展板。展示幼兒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説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運用談話的形式,激發幼兒對小烏龜的的興趣。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誰來了。(拿出魚缸裏烏龜)“呀,小烏龜來了”,小烏龜長得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孩子們都運用已有的經驗跟自己的好朋友説説烏龜的樣子,在幼兒講述的同時讓幼兒集體學一學烏龜爬,感受一下小烏龜慢慢地爬,快快的爬……教師引導幼兒説小烏龜喜歡在什麼地玩?這時候教師以小烏龜的口吻告訴幼兒:今天沙灘上要開一個運動會呢,它的好朋友也都趕來了。教師及時地出示製作好的小烏龜:“哎,這一隻小烏龜是用什麼做成的?”

(二)師講解示範。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討論:這個小烏龜是用什麼做的?從而發現操作的順序:

1、果凍殼放在卡紙上,用一隻手按住,另一隻手,沿着果凍殼的邊緣,在卡紙上畫一個圓。然後觀察教師示範製作小烏龜;

2、在圓上添畫上小烏龜的頭和四肢尾巴;

3、剪下小烏龜;

4、在小烏龜的背面邊緣塗上膠水,再把果凍殼粘在圓圈上。

(三)幼兒製作:

小朋友都想用果凍殼來做一做小烏龜,讓它們也來參加運動會。但我想到中班幼兒的動手能力比較弱,在這個環節我就讓個別的幼兒上來先試一試,這樣給其他的幼兒也是一次鞏固,加深影響的一次練習吧!省得到操作的時候,會犯“圓畫不好”錯誤。讓小朋友回憶一下,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教師巡迴的指導,剪的時候注意不要把小烏龜的身體剪破了。

(四)欣賞:

1、幼兒欣賞作品,評價同伴的作品。

2、小朋友想一想果凍盒好可以做什麼?這時候如果教師出示一些預先用廢舊物製作的其他作品供幼兒欣賞,這樣會更加的好。更能激發幼兒手工活動的興趣,最後進行環保教育。

反思:

1、活動中,我能為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主動學習,

2、整個過程,孩子們興趣濃厚,也比較投入,認真,都能認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通過此活動掌握了剪、畫、粘貼等一定的技能技巧。

3、課後,他們興奮地把小烏龜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激烈的議論,而且也創造出很多玩法:搭烏龜橋,烏龜變隊行,烏龜賽跑等等,有一個小在烏龜的另一面也粘貼了一個果凍盒,做出了一個會轉動的小烏龜,為此,我就想把這個活動延伸到特色區域裏,讓幼兒的興趣得到延續,再一次的滿足幼兒的學習的慾望。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我説的第一點是教材分析:《小松鼠的大尾巴》是一個充滿濃濃愛意的散文故事(體裁風格)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講述了小松鼠在四季中幫助別人的故事(內容)。四句式的語言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尤其是“**,我來幫助你吧”句式的反覆出現,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學習的樂趣,還有助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語言)作品字裏行間始終洋溢着歡快熱烈的氣氛與充滿關愛的情感基調,充分表現了小松鼠美好的心靈。揭示了與人方便,自己也能快樂的道理。(內容反映的思想)

我説的第二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較小班幼兒來説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學習,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結合綱要)

二、説活動目標和準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總説活動目標)基於對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結合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發展水平。

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

能力目標: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情感目標:感受動物間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重難點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發麪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我將難點放在能用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課件(共4頁)教學圖譜一套和字卡“我來幫助你”表演道具若干

摘要: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較小班幼兒來説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學習,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諧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與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非常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説教材分析

一、説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説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與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與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與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非常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與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與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説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説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與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説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説: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二説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説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説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説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説一説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非常感動、非常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為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麼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非常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非常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2)為小朋友做什麼;(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散文《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着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二、説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第一個目標: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為了展示給幼兒,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物質準備:

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

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

3、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知識準備:

瞭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徵。

三、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 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 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又怎麼樣了?秋天又怎麼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1、 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

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

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 遊戲法:活動中還要求

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採用遊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遊戲中加深體驗。

四、説教學程序

1、幼兒交流導入活動

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以經驗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徵。

2、完整欣賞散文

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着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它們心裏在想什麼?最後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麼?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 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

4、集體朗誦並表演一遍散文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着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麼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6、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説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5

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幾點。

一、活動的目標:

1、從能力上,a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b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

2、從情感上,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着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三)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故事情節、內容,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別人着想,教學難點是請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

二、説活動準備。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表演用頭飾若干個。

三、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遊戲等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四、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

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五、説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