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她為什麼不高興》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天參加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説課的內容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她為什麼不高興》為例和大家共同探討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支持和指導。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一、 説教學理念。

老師們應該還記得,幾年前,雲南大學馬加爵特大殺人案,震驚全國,警方在審訊馬加爵時,他的回答委簡單:“就是打牌有了磨擦,他們都罵我,我一時衝動就殺了他們。”就在這不屑中,他讓四個正值青春的美好生命瞬間毀滅,也包括他自己。也許我把這樣兇殘的案例與本課的教學理念聯繫聯繫,有些矯情,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血淋淋的教訓再一次給我們教育者以啟示;研究表明,“不謙讓、不寬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等不良行為習慣都是少年兒童與他人交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之東莞是一座製造業名城,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孩子活動的範圍變窄了,他們囿於狹窄的交往範圍,更加造成了孩子交往方面存在這樣嚴重的問題,因此本課緊緊圍繞“以人為本,注重對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關注兒童目前正在進行的生活。”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技巧的指導,使學生懂得關心、理解和寬容。

二、 説教材分析。

1、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對人寬容,體會別人不高興時的心情,初步體驗“移情”。

(2) 能力:學會檢討自己的言行,不做讓人討厭、生氣的.事情。

(3) 知識:知道打聽別人隱私,在背後説別人的壞話或閒話,私拆他人的信件,偷看他人的日記和給別人亂起外號等都是不文明甚至是違法行為。三維目標既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2、 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不做讓人討厭、生氣的事情,不傷害別人。因為這是與人交往最基本的要求和禮貌。

(2)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當遇到別人不高興時,應怎樣理解、寬容、鼓勵別人,擁有更多的朋友。

三、 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將分為四個環節:

活動一:身臨其境;

活動二:特別偵探;

活動三:我有法寶;

活動四:垃圾回收。

下面我將具體闡述:

(一)活動一:身臨其境:

通過小品表演,充分討論,總結、強調:不當的言行會讓別人感到委屈、傷心,會破壞友誼,失去朋友,點明本課的重點。當學生感受小品角色的錯誤時,教師順勢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言行會讓別人不高興呢?自然過渡到活動二“特別偵探”。

(二)活動二特別偵探:

1、 在設計第二環節的活動時,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了《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基本理念: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經過生活鍛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來教育兒童。書中的三幅插圖都是目前學生之間交往存在的嚴重問題,所以我特別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自主探究,用“特別偵探”為口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先讓小組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插圖,討論發現:每個人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之後由小組代表發言,其它小組成員可以補充,並把找到的“不當言行“寫在黑板的指定位置上。通過合作、討論,使學生明確諷刺別人的弱點、給別人起外號、霸道、不懂謙讓、不懂寬容、認識不到自己錯誤等都會給別人造成傷害,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的重點。

2、 “特別偵探”大考驗:

課程標準提出:《品德》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豐富、充實教學內容,增近課程內容的接近性和現實感。在學生已經瞭解書中的內容提示後,大屏幕又呈現出朋友交往中經常出現的不當行為,讓學生搶答判斷行為的對錯,並能指出問題所在。通過搶答遊戲,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情況下,更多不當行為的出現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又一次深化了不當行為的害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3、 “特別偵探”大總結:最厭惡的言行評選

通過以上兩個“特別偵探”的活動,學生對不當行為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再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不當行為進行總結,進行“最厭惡的言行評選”,目的就是以學生生活及內心體驗出發,進行評選的過程正是課堂內容滲透到學生生活實際的過程,評選的結果也一定是與學生生活最貼近的問題。真正地做到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教育要關注兒童生活,關注兒童目前正在進行的生活。”

(三)活動三:我有法寶:

1、 以小組為單位充分談感受,當你不高興時,希望別人怎麼對你?

2、 在“辦法百寶箱”中,針對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經歷,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法寶”,並説明理由。

設計這一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以自身體驗為基礎,懂得在與人往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對人寬容,體會別人不高興時的心情,通過自我感受和同伴感受的交換,初步體驗“移情”,攻克教學的難點。

(四)活動四:垃圾回收:

1、 李老師的《檢討書》。

活動四主要是檢討自己的言行,將自己的不當言行寫在小紙條上,扔進垃圾箱,表示今後改正的決心。在跟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身為教師我也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在不經意間也傷害到了我可愛的孩子們。這讓我想到了上學期結束的校運會,也是接力賽,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害怕前面同學接不住接力棒,放慢速度,還邊跑邊用手勢進行指導,結果前面同學棒是接住了,可名次卻落在了後面。下了場,我馬上找到這名同學,告訴她下次再不要這樣跑了,會很吃虧。可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哭了,“老師沒有批評你,是希望你能吸取教訓,下次有更好的發揮!“可是無論怎麼説,她的眼淚也沒有止住。和同學們一起學完了這一棵,李老師寫了《檢討書》,上面寫着:某某同學,對不起,老師不應該那麼關鍵,如果再過兩天找你談,也許你會更容易接受,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老師相信你,下次運動會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如此設計,一是自己融入到課程內容中來,真切地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當,二是通過老師的身先士卒,學生們也會敞開心扉,讓將自己不當的言行寫在小紙條上,與大家交流反思自己的不良行為,與不當言行告別。既增進了友誼,又化解了矛盾,使班級氛圍更加融洽,使對本課的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一舉多得。

2、 最後,滲透法律小常識。

總結整節課的設計,我努力做到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強,三次進行小組合作,充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通過“身臨其境”、“特別偵探”、“尋找法寶”等趣味遊戲的引領,貼近生活,走進心靈,明確方向,當然還會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學生討論激烈,教學時間就要很好地把握。

老師們,教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學生通過學習,不僅瞭解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去指導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禮讓,多一份文明,從小培養學生與人真誠、友好地交往,相信未來的世界將會更加美好,相信,我們的朋友會遍佈天下!

Tags:説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