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5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範文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1

一、説教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教科書第77~79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教材首先安排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先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長方形並填寫表格,又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量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填寫表格。通過測量和觀察,最後通過交流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係,並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學生依據正方形的特徵,運用知識遷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二、説目標:

1、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並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教學關鍵:藉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後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並作好記錄。小組彙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麼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道理,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説學生

《數學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我班的學生對數學有較濃的興趣,思維較活躍,好動,想像豐富,善於發表個人觀點,敢於創新,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我主要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探索、交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於以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響。

一、導入新課:

1、複習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面積單位?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呈現出1cm2、1dm2、1m2的面積規定)

(2)(課件顯示)下圖是由邊長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2、引入

(1)(課件出示教室黑板圖)

教師: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積,你有什麼辦法?用面積單位去量。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談話: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次研究活動,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邊長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組合作,用3個、6個、28個小正方形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然後一起看一看擺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釐米,寬是多少釐米,用了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最後由組長填寫在表格裏。

1cm2正方形個數

師問:你們擺成的長方形是什麼樣的?組長彙報,課件展示部分情況。

師問:表格中長方形面積的平方釐米數與所用的小正方形個數有什麼關係?(用了幾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幾平方釐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圖。

3、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讓學生觀察例2中的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呢?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呢?小組內討論一下。

指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就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談話:下面我們就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

出示例3情景圖:求面積。

(1)談話: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幅情境圖,電視熒屏是什麼形?(長方形)你們會計算電視熒屏的面積嗎?讓學生獨立完成。56×42=2352(cm2)。

(2)這兒有一塊遮電視機的方巾,它又是什麼形呢?(正方形)那麼,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小組內討論一下,指名回答。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遮電視機的方巾的面積又怎麼計算呢?讓學生獨立完成。9×9=81(dm2)

2、師問: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小熊遇到的困難你們可以幫助它解決了嗎?我們只要知道長方形的什麼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積了?課件出示水池的長和寬,同學們幫助小熊計算一下水池的面積吧。8×5=40(m2)

四、鞏固練習。

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4cm6m

六、説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40—42頁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響。

2、學習目標:

⑴、知識技能:

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並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⑵、過程與方法:

①、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並嘗試克服困難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5、突破重難點的策略: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採用疑難引入,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二、説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促使學生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所學知識用來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數學資源。加之學生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了用方格來度量一個圖形面積的經驗,所以在這節課設計時我換掉了例1,用問題直接引起學生對課題的關注,通過擺一擺,猜一猜抽象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然後利用例2來驗證公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三、説學法

學生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去拼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觀察拼成後圖形的長是多少個方格,寬是多少方格,面積是多少個方格。小組彙報拼擺結果,觀察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麼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並用擺和計算兩種方法進行驗證。在此基礎上把一個長8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4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邊長4釐米的,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繫(擺一擺)

①、學生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大屏展示疑難:一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3釐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學生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看用幾個面積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能擺出來。想一想:自己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師生交流,提煉方法:(猜一猜)

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你能大膽猜一猜嗎?

通過拼擺,學生髮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係,討論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自主探索,驗證方法(驗一驗)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6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8釐米、寬1釐米的長方形……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學生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交流,説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釐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再相乘……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同一個圖形的面積都相同。)

4、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8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4釐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學生交流、再一次驗證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繫。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口答。這些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②、電視機熒屏長56釐米,寬42釐米。多少熒屏的面積是多少?

③、一個正方形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④、下面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圖,你能算出喜歡的房間的面積嗎?

6、總結回顧,加深印象。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分創設情境、提供幫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學生主動的學,那麼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97—98頁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例1。在此之前,同學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局部內容,對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和麪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響。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後,讓同學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同學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同學勇於探索,培養同學的探索精神。讓同學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採用讓同學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同學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同學積極、主動、發明性的思維。

2、學習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並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同學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測——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⑵、情感目標:

①、讓同學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測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學習重點:讓同學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説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同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同學已有的經驗動身,讓同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向同學提供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同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同學的學習過程中起着對同學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同學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同學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身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同學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説學法

同學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後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並作好記錄。小組彙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麼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測,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資料,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生長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同學大膽猜測、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同學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想、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同學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同學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想——驗證,讓同學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發明,培養了同學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優秀教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繫(擺一擺)

①同學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同學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各種長、寬數據不等的長方形,想一想:自身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自主探索,領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3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

②同學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同學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同學以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交流,説出自身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釐米來丈量或只丈量長和寬再相乘……)

④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拼、量,同學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係,並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同學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同學去猜測、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同學交流、驗證計算公式的發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繫。

同學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需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

4、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請你幫老師配玻璃:老師辦公桌上的一塊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塊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助算一算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②學校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地,中間有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周圍是草坪。請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同學操作,觀察討論,猜測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沛創設情境、提供協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同學主動的學,那麼教與學就能碰撞出發明的火花,我們的同學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