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3W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説課稿

大家好!

課堂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 模式的背景

(一)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儘管已經融入了新課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帶着傳統課堂教學的影子:課堂上淡化情境的創設;教師講的多,學生探究的少;關注更多的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忽視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知識建構環節時間分配少,套用公式的鞏固練習時間多,課堂小結流於形式等。

(二)對學生現狀的分析

學生對於數學概念這類知識的學習習慣於死記硬背,只知道其然卻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現了只會套用,而不會靈活應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的數學概念就會零散,自然不利於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基於上述原因,我以新課標為依據,以我縣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為契機,結合我校的數學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和自己數學教學的實際,確定了:鋪墊引入、温故知新——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鞏固應用、反饋調節——自我梳理、總結提升”的主體發展式五環節教學模式。

所謂主體發展是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其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二、模式的論證

我從五個環節對我的教學模式進行論證.

環節(一)鋪墊引入、温故知新

小學數學新知識的學習,大多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的。複習舊知,可以為學習新知打下紮實的基礎,會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此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新知與舊知的聯繫點,可以通過填空、口算、筆算、解決問題等形式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做到温故而知新。

環節(二)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一個源於生活實際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會使他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情境的創設,可以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可以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也可以創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等。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

環節(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繫。”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索、思考的環境。 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適時引導、點撥,提升學生的發現,建立正確的模型。學生可通過質疑、猜測、嘗試、驗證、操作、交流等形式進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直觀演示,也可以是動手操作;可以是對問題的分析、也可以是對結論的驗證。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明理。

環節(四)鞏固應用、反饋調節

課堂練習是教師瞭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反饋的主要途徑。

練習設計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要做到“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生活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同時, 課堂練習要與學生反饋相結合,做到及時反饋,適時“調節”。

環節(五)自我梳理、總結提升

有效的課堂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突出重難點,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疑難?”“你今天表現如何?”是我們常用的總結語。教師可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從知識、方法、思想、情感態度等方面再進行總結提升。

三、模式的論證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的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學習過程中,鍛鍊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合作意識、應用意識,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學設計:

【環節一】鋪墊引入、温故知新

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複習常用的面積單位,接着讓學生為網球場、橡皮、課桌面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讓學生結合實物正確區分面積單位,進一步鞏固了用面積單位來計量面積的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此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環節二】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圖畫、估計面積、動手擺面積單位來測量面積,讓學生初步感知每行、幾行與長和寬的關係。接着出示我們學校的操場圖,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擺面積單位比較麻煩,應尋求計算的方法,從而明確學習本課知識的目的。然後讓學生猜想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什麼有關?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係。最後以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到底什麼有關係呢?引發學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慾望。

(此環節大約需要8分鐘)

【環節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這個環節我將分為4步來實施:

1、動手驗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出不同的長方形,並記錄相關數據。

2、交流歸納。觀察表格得出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明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深入明理。為什麼長乘寬就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呢?學生思考交流後,教師結合課件進行演示後小結,讓學生既掌握公式,同時明白其算理。

4、知識遷移。引導學生明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得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此環節大約需要15分鐘)

(四)鞏固應用、反饋調節

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學以致用,同時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基礎練習:包括填一填、選一選,計算花壇的面積和周長。

變式練習:求正方形的面積

綜合練習:求剩下圖形的面積

拓展練習:巧算面積

這些練習,從多種角度訓練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此環節大約需要11分鐘)

(五)自我梳理、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在課的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收穫,注重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又總結了學習新知的方法。最後佈置生活作業,讓學生更充分地體驗數學的實際應用。

(此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

(分米)

(分米)

1平方分米正方形的個數

(列式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

(平方分米)

(1)

3

2

3×2=6

6

(2)

4

3

4×3=12

12

(3)

4

1

4×1=4

4

(4)

6

3

6×3=18

18

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 × 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