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媽媽的愛語文課堂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7W

“秋風纏綿的那天,我想起一雙無助的眼。在那風景相伴的地方,再也看不到爸爸、媽媽的臉。”我們耳邊響起的這首歌,就是大家熟悉的《天亮了》,這首歌感人之處不僅僅在於歌詞,更在於背後那感人至深的故事。當轟轟烈烈的母愛被人們傳誦時,但還有一種淸若小溪般的母愛,因其平淡而被我們忽視着。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讓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們感受到母愛,真正體會媽媽的愛,甚至批評。通過對母愛的體會、理解媽媽的愛,喚起自己以實際行動回報媽媽的愛,這是我一直思考和探討的問題。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語文課堂説課稿

一、緊扣特點,説教材

《媽媽的愛》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媽媽》的第一課,課文選取了媽媽為我扇扇子、媽媽打傘接“我”、媽媽送我去醫院、媽媽批評“我”講誠實、媽媽教導“我”愛祖國這樣四個生活片段,細緻而形象地再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和細膩。前三節讓學生在身體上感受無微不至的母愛,後兩節讓學生在思想上真正理解母愛。本課以熟練朗讀課文為宗旨,體會詩歌語言的韻律美,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母愛,關愛、回報母親,體現母子、赤子情深。但是,對於“批評是最好的愛”還沒有真正理解,特別是對於單親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來説,他們根本就缺乏或者沒有母愛。通過學習,讓孩子不再忽略無微不至的照料之愛,不再羞愧循循善誘的教導之愛,不再反感絮絮叨叨的批評之愛。讓學生在明變是非的前提下判斷《兒子們》一課做法的對錯,體會童話故事《塘鵝媽媽》中的母愛。

二、聯繫實際,説目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不正是學案導學的精華嗎!

1.充分閲讀本課,隨文理解14個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

3、通過學習課文,意識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愛中,結合生活事例激發自己對媽媽的愛,並仿照課文寫一兩節。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感受母愛,並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進而把對媽媽的愛演化成具體的行動。

三、學案導學,説教學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語文教學絕不只是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過程,一種感悟,一種體會。”對於我們二年級孩子來講,課文雖美,但讓他們真正地理解卻有一定的難度。

為了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我在教學本課時,着力體現如下幾點:

(一)閲讀課文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媽媽的愛這篇課文較短,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在讀文中識記生字,感悟母愛,為此我設計了多種方式讓學生讀文。

1、範讀課文:教師範讀課文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在知識上我的範讀幫助了孩子糾正字音,初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自由讀文:我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她們帶着自己的感情大聲地去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3、指名讀文:是幫助學生糾正字音的同時,並進行朗讀指導。

4、齊讀課文:是鞏固生字和朗讀的一個檢查。

通過四種不同方式的朗讀,有效而又靈活的`培養孩子朗讀課文的興趣,更好的在範讀中被母愛所觸動,自由讀中被母愛所感動,指名讀中被母愛所打動,齊讀中被母愛所心動。

(二)理解課文

語文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根據二年級學生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我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母親對孩子的愛。

1、引領

課文中的第一小節,我引導孩子抓住“很熱很熱”、“半夜”、“正給我搖着扇子”、“浸濕”理解媽媽是在什麼情況下為我扇扇子?通過看圖、聯繫上下文幫助孩子理解媽媽為了能讓我睡好,一夜不睡的給我扇着扇子,汗水卻浸濕了自己的衣裳,可見媽媽的愛是多麼的無私,就如那清涼的風。

2、幫扶

學生有了第一小節的基礎,已經初步知道通過詞語和語句來理解課文,我便試着放手給孩子,讓學生通過讀文找重點詞語、談感受來理解媽媽的愛。孩子們通過看圖、和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和體會,感悟到只要我們需要,媽媽的愛就會化成遮雨的傘。

3、放手

第三小節我完全放手給孩子,讓他們讀課文談感受。我讓他們小組探討、交流、彙報中,理解媽媽對我們的愛從不會停止,會為我們付出他們所有的愛,直到永遠。

4、感悟

出示關於課文場景課件,激發孩子的情感,讓孩子把內心想對媽媽説的話全部説出,達到情感的高潮。

(三)

拓展課文

1、現身説法,談感受。我們常常被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動着,孩子從媽媽的行動中學會了孝順長輩,那你的感受是什麼?讓孩子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回報母愛。

2、仿寫課文,練寫作。這篇兒歌較短,很合適讓孩子進行仿寫,把母親對孩子的愛,濃縮成詩歌,鍛鍊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及對母愛的深刻理解。

四、再現課堂,説流程

一)想你——想念親情——憶母愛

上課時先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光碟,用歌曲導入,再讓學生説説心裏感到了哪種最無私、最深沉的愛。(設計意圖:鋪墊課堂情感基調,為後面理解課文,感悟母愛開啟序幕。)

二)讀你——品味文本——享母愛

在這一環節裏,先出示第一課時的生字和生詞,讓三個小老師教讀三排詞語,也順便檢查一下三位小老師的學習情況。然後,再讓同學們伴隨着《搖籃曲》靜靜地用心自己讀這首詩歌,讀完後説説自己的收穫。(設計意圖:通過由讀詞語到讀課文的方式和在跟配合與文本基調差不多的音樂進行朗讀、品悟文本,讓閲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語言之間的橋樑,而朗讀是品悟文本,理解文本最有效的方法。)

三)理解你——賞析文本——解母愛

這一環節學習我分為三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品讀學習第一節;教師幫扶學習課文回味母愛,第二部分品讀學習第二、三節,學生在學案導學下自學並回味母愛;第三部分品讀學習第四、五節,師生共同學習,理解母愛,理解平日裏忽略、遺忘、甚至反感的母愛。

(一)、品讀學習第一節

先讓學生自由品讀第一節,思考這節主要講什麼內容?學生在自己品讀的基礎上很容易知道文本將的是“媽媽在暑天為孩子扇扇子”。學生回答以後教師接着反問:為什麼説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能夠抓住課文中關鍵字詞説一説嗎?”這是學生會很容易找到“很熱”和“很涼”兩個詞語對比説:“因為媽媽在很熱很熱的夜晚給“我”扇扇子:因為媽媽給“我”扇扇子,給我帶來了清涼。“等等句子還體會媽媽的愛的確是清涼的風。

接着讓學生觀看課件,指導有感情朗讀相關句子。課件再現課文情景讓學生體會:媽媽也會困,因為她上了一天班,比我累多啦!體會媽媽也熱。因為她只給“我”扇自己不扇,汗水卻濕了透了她衣裳。學生體會到這種程度教師再指導學生用自己的體會讀這一節。

(二)、學習二三節

在第一小節幫扶學習的基礎上,現在可以放手實施學案導學了。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分組學習。為了更好的學習課文,老師出示學案導學:

(1)讀

(2)想:這小節講什麼內容?

(3)思考:為什麼説媽媽的愛是什麼?

(4)有感情地練讀

(5)觀看課文場景課件(播放課件:媽媽在雨中送傘,媽媽把孩子去醫院。)

(説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運用好學案導學,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教師只要適當地點撥甚至參與到學生的自學當中去。導學時間一到,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總結和彙報自學情況了。)

通過學生的學習,學生彙報:第二節講媽媽在雨天為孩子送傘,第三節講媽媽抱孩子去醫院,媽媽在很涼很涼的雨天為“我”送傘,雨水卻打在自己身上,所以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媽媽在“我”生病的時候抱“我”去醫院,還着急地哭了所以説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最後,學生在欣賞課文場景課件後再次閲讀這兩節,回味平日裏我們看得見的、倍感舒適的母愛。

(二)、學習四五節

這兩節的學習比較困難,也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我在學案導學上所挖掘的重點,因為,這兩節要學生明白和接受媽媽們批評式的愛。為什麼批評我還説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為什麼我説我最愛媽媽,而媽媽説我應該愛祖國媽媽呢?

我先指名分別讀第四第五節,並彙報主要內容,讓沒有抽到的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傾聽並理解媽媽的批評到底對我們好不好,我們到底該不該愛祖國媽媽?接着教師小結前面媽媽給我扇涼、為我送傘、抱我去醫院那都是愛,我們能夠理解,那為什麼媽媽批評、教導也是愛呢?然後給足時間讓孩子好好討論這個問題,小組討論後彙報:我們犯錯時媽媽不批評那不是愛,那是縱容你;我們做的不足時媽媽放任自流那也不愛,那是放任自流。這時,我高興,馬上播放課件《刀愛》(慈祥的老農用刀使勁得把核桃樹樹幹砍得傷痕累累),並告訴學生那是為了核桃樹更壯實多結果子。學生通過自然界的一些事實理解並接受媽媽真正的愛。最後讓學生在真正理解媽媽的愛的基礎上再次讀課文,學生這樣的閲讀才是真情的流露。

四)真的愛你——拓展文本彙報母愛

這環節主要是先讓學生在上面真正回味、感受、理解媽媽的愛的基礎上真情理解、真心感謝地去閲讀全文,接着讓把自己對媽媽感謝的話説出來,比方説,我以後要聽媽媽的話,不惹她們生氣,為他們洗腳等等。並結合《語文天地》裏內容仿寫課文,教師根據學生所寫適當修改並全班展示。

教師參考:(學生自己寫出自己的心聲,答案不一。)

有一回,同事送給媽媽一塊巧克力,

媽媽自己捨不得吃,

小心的地包好,

帶回家給我。

啊,媽媽的愛是香甜的巧克力。

最後讓學生自己想怎麼仿寫就怎麼寫,寫出媽媽對自己的愛

五、概括學案,説效果

通過本學案的成功教學,學生不僅重温平時他們容易忽略的愛,不僅進一步理解了媽媽其他方式的愛,而且還能夠在語言、心理、行動上去接受、理解、感恩媽媽的愛。總之,這節課的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成功地上好這節課,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建立起子女與媽媽之間和諧的親情。

六、總結

“母愛,你如春天裏温暖的陽光,讓我淋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藉着大樹的綠蔭庇護,如小草一樣茁壯成長。”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陣地,但如何做到大愛無痕,潤物無聲還有待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我努力在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基礎上更好的體現思想性,讓我們收穫教學成功的同時,也享受心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