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漢語拼音

淺談漢語拼音的創新與實踐

欄目: 漢語拼音 / 發佈於: / 人氣:3.11W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培養創造性人才,教育責無旁貸,語文教育責無旁貸。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進行創新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們亟待探討、解決的問題。學齡前的兒童正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育創新意識的關鍵時期。由此看來,創新教育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剛入學的孩子首先接觸的便是拼音,那麼,創新教育在拼音教學中如何體現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學習拼音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培養能力的“三個結合”上。

1.學習拼音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存在着模糊認識,把“創新”的含義定位在前所未有“世界首創”的認識上,其實,許多發明都是對前人的研究成果的一種改良。由此可見,世界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與已知元素密切聯繫,都建立在舊的知識基礎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進行創新教育首先要幫助學生儲備豐富的基礎知識。一年級學生正處於認知的關鍵時期,漢語拼音教材中配有的大量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圖片,不僅化抽象字母的形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為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架起了一座輕鬆而有趣的橋樑,也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事物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應藉此加深、拓寬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例如字母“k”配有小蝌蚪附着在水草上的圖,教學到此處時可相機向學生提問:“水草上有什麼?”學生答:“水草上有兩隻小蝌蚪。”教師又問:“你們看看,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呀?”學生答:“小蝌蚪是灰黑色的”,“小蝌蚪的尾巴很長”,“小蝌蚪的腦袋很大。”老師接着問:“那你知道小蝌蚪長大了會變成什麼嗎?”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青蛙”的圖片,簡單講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育學生保護青蛙就要從保護小蝌蚪做起,滲透環保教育。

2.學習拼音與發展語言相結合。

創新教育的核心問題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而語言表達能力恰恰是創新思維的重要表現。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提高讀寫能力的重要前提。為此,老師在教學拼音的同時,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因素,讓學生一進校門就受到規範語言的訓練。

①利用字母的形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初入學的孩子,已具有了一定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但不夠規範。在拼音教學時,教師就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失時機地進行訓練,以規範學生的語言,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教字母“o”時,趁機點撥學生:“o像什麼?”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記憶的.閘門打開了,有的説:“o像一個圓圈”,有的説:“o像一個乒乓球”,有的説:“o像弟弟的小腦袋”……從而根據兒童善於聯想記憶、形象記憶和韻律記憶的特點,引導學生編出順口溜:“小小的圓圈o o o”、“爺爺的枴棍f f f”、“解放軍的機槍k k k”、“小棍趕豬l l l”等。這樣不僅強化字母的音和形,而且還擴展了思維,使學生嚐到了規範表達語言的成功樂趣。

②利用形象的插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現行的拼音教材為每一個字母都配備了一幅形象的彩圖,這些插圖接近生活,富有童趣,既表音又表形,具有實用性,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字母的音和形。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看圖,創設語言情境,誘發學生説話。如教聲母“h”時,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然後設問:“圖上畫的什麼?”學生説:“一個小男孩在喝水。”教師藉機引導:“一個穿着什麼衣服的小男孩坐在什麼上喝水?他拿着什麼在喝水?”學生在老師的誘導下,思維頓時打開了,有的説:“一個穿着紅色短袖上衣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拿着茶杯在喝水。”有的説:“一個穿着紅色體恤衫,藍色褲子的小男孩拿着杯子坐在椅子上喝水。”這樣,學生不僅説出了一句完整通順的話,而且還在觀察中認識了“h”的形狀,從説話中掌握了“h”的正確發音。

③利用音節遣詞造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鑑於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我們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在學生的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所以,我們在拼音教學中,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用帶調音節組詞造句,賦予音節以意義。例如:在教學“guā”這個音節時,我先請學生用這個音節組詞,然後再讓他們從中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説一句話。有的孩子説:“西瓜長得又大又圓。”有的説:“小青蛙在田裏呱呱叫。”還有的説:“新疆的哈密瓜,真好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一個沒有意義的符號單獨存在時,學生的記憶是非常困難的,而當把音節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相聯時,就很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的興趣,從而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拼音與培養能力相結合。

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發生質的變化,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獲取知識、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以及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出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造能力。學齡前兒童是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獨特個性。

①在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力。

思維源於觀察,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是學生認識外部世界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敏鋭、精細的觀察是創新的起點。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啟迪學生仔細地觀察日常生活,教給其觀察的方法,使之能抓住特點,善於從平常事物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曾引導學生這樣觀察第33頁的插圖,首先在學生觀察後我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夏季。”“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學生有的説:“小草綠了,花兒開了,蝴蝶正在花叢中跳舞。”有的説:“老爺爺穿着短袖上衣,在樹下乘涼。”有的説:“樹木的枝葉長得又多又密,喜鵲在樹上唱着歌呢。”我又問:“老爺爺在什麼地方幹什麼?”“老爺爺坐在大樹下的竹椅上聽音樂。”“你怎麼知道他在聽音樂?”學生回答説:“因為爺爺的耳機邊有一個五線譜號。”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②在拼音教學中啟迪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知事物和觀念的基礎上,努力去探索新事物和新觀念,並藉助大腦對已知信息的加工、整理與推測創造出新形象的一種能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説過:一切創造都是以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藉助創造性想象豐富自己的心理活動,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如在教學複韻母“üe”的時候,我有意識地讓學生用編故事的方式解決複韻母的組成問題。其中,有一個孩子是這樣編的:“有一天,小魚兒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這時,一隻大白鵝也跳進了水裏游泳。小魚見了,連忙大聲喊:‘鵝哥哥,鵝哥哥,讓我們做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孩子那充滿童趣的想象不得不令人讚歎,這不正是一種創造嗎?

在一年級拼音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拼音與認識事物相結合,把學習拼音與發展語言思維相結合,把學習拼音與培養學生能力相結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正是創新教育在拼音教學中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