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的詩句鑑賞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1.74W

詩句】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的詩句鑑賞

【出處】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意思】山裏,住户稀少,斷斷續續的幾縷炊 煙使橘樹柚林又籠罩上了一層寒意。深秋的蕭殺景色,使梧桐更顯得蒼 老。詩句描繪山中秋天傍晚景色,僅一“寒”字便狀寫出無樹不飄零、 無花不凋謝的蕭瑟的深秋景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種淒涼之意。“老”字 作使動用法,更見秋色為摧殘萬物之元兇。詩人下筆有神,煉字頗工, 句式老練。

注: 人煙,指人家,住户。

【全詩】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鑑賞

皖南名郡宣城,山環水抱,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峯挺秀,句溪、宛溪縈繞回環,秀媚婉轉,令人流連忘返。李白天寶末年盤桓於此,此詩即為天寶十三載(754)秋所作。

謝朓是李白一生最折服景仰的六朝詩人。謝朓北樓,一名謝公樓,唐時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在陵陽山上,是當年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登上北樓,宣城風光盡收眼底。李白在晴朗的秋天傍晚,獨自登臨謝公樓,憑高俯瞰,面對如畫勝景,覺秋意蒼遠,感人事代謝,慨然有懷謝脁,抒己孤獨寂寞之悲。

詩首聯對景起句,“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寫登樓遠眺,總攬宣城風光,碧空夕陽,江城如畫,氣象明麗壯闊,神韻高遠逸興,如作畫於大處落墨,見潑灑之豪。頷、頸二聯,從“望”字生髮,工筆刻畫“江城如畫”、“山晚晴空”兩層圖景,切貼秋晚特點。“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以明鏡喻秋水之澄澈輝映,以彩虹喻雙橋之華豔奇妙。宣城在水陽江畔,故稱“江城”。水陽江由宛、句兩溪合成,宛溪源出嶧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合繞城而過,在溪水之上有鳳凰、濟川二橋,鳳凰橋又稱上橋,在城東南泰和門外;濟川橋又稱下橋,在城東陽德門外,均為隋文帝開皇年間所造,在北樓上遠眺,宛、句兩水在夕陽秋暉的映照下明澄如鏡。

鳳凰、濟川雙橋,倒映水中,光彩陸離,如天上彩虹飛落人間。詩句設色瑰麗,想象奇幻,一個“夾”字,傳二溪合流繞城之態;一個“落”字,狀雙橋映波飛動之勢。可稱“刻劃鮮麗,千古常新”(《唐宋詩舉要》引吳汝倫語)。“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繼寫登樓所望,但詩景詩情暗中已轉,景由“晴空”轉入“山晚”,情由逸興豪邁轉入蕭森悲涼,移情入景,其意境蒼老峭遠。放眼遠望,傍晚的山野,炊煙裊裊,柚橘深碧,梧桐微黃,呈現一派荒寒深秋景色,使人感到秋意逼人。詩入抓住一剎那間的內心感受,通過對物情細緻入微的體察,寫出了人煙因橘柚而寒,秋色為梧桐而老的微妙心境,遂成千古佳句。後人多摹仿之,杜甫有“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陳無已有“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均脱胎於此聯,但不及太白隨意點染秋意之入神。而黃庭堅更“人煙寒橘柚”為“人家圍橘柚”,則被人譏為“只改兩字,醜態畢具”(郭浚《增定評註唐詩正聲》),可謂點“金”成“鐵”之典例。

結聯“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與首聯呼應,點明登臨之樓乃“北樓”,引出謝公。“誰念”二字,翻入空境,又端一層。詩人佇立北樓,孤獨蒼茫,臨風懷思,感知音無覓之寂寞,人不知而我獨念謝朓,歎己壯志難酬之憂懷,反映了詩人晚年政治上受壓抑,找不到出路,寄情山水,追懷先賢的複雜情懷,真是思緒萬千,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