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古詩的讀後感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5.28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古詩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古詩的讀後感

關於古詩的讀後感1

這首古詩主要寫了陸游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28個字,字字珠璣,發自詩人肺腑,真摯感人。“家祭無忘告乃翁”寫出了陸游在彌留之際,卻還依然為祖國的安危、建設着想,表現出他執着而強烈的愛國熱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可以看出詩人豁達的生死觀,他並不怕死,只是為不能看到支離破碎的國家重新統一而悲傷,可見陸游是一個十分愛國的詩人。 古往今來,像陸游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為我國航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經濟來往;宋代岳飛,兒時母親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他牢記心頭,最後為抗擊金兵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代,黃繼光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捨身炸碉堡,劉胡蘭不怕犧牲、英勇就義。

俗話説得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先人們都這麼愛國,何況我們這些後來人呢?如果沒有這些愛國人士,哪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牢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他們的存在,祖國才變得繁榮富強。

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貧窮走向富裕、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中國成為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我們這一代孩子生長在這麼優越的環境裏,一定要向愛國志士們學習,勤奮學好每一門功課,爭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關於古詩的讀後感2

唐詩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詩,每一首古詩都藴含着深刻的含義。對於四年級的我,讀完了一首古詩,我會明白這首詩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歷史意義還需我去慢慢體會,許多知識還需要我繼續去探討。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峯”,讀了《唐詩三百首》一書,我從中感受到唐詩的絢麗多彩,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珠寶。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令人驕傲的是盛唐出現了李白、杜甫二位最偉大的詩人。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十分豐富。

當我讀到“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體會到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在讀到“詩聖”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為杜甫一心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操而感動。從王昌齡《出塞》那句“但使龍城習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唱出了戰士們多少驚心動魄的軍旅生活,體現了唐代詩人慷慨激昂的男兒風度和建功邊塞的英雄氣慨。 從我所讀的唐詩中,我知道了中國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讓我認識了一個道理:我們小學生從小要有遠大的抱負,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關於古詩的讀後感3

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顧振彪主編的《唐詩三百首》是教育部語文課標準編寫,青少年必讀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總集,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的縮影和見證。唐詩取材豐富,體式多樣,格調高雅,所以我很喜歡讀唐詩。

《唐詩三百首》有幾首詩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説“慈母用乾枯的手拿着針線,顫抖地為將遠行的兒子縫補着冬衣。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縫補着,心想着孩兒這次遠行將遲遲不會回來。正像小草難以報答陽光一樣,兒子又怎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遊子吟》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詩中真切地讚美了偉大的母愛。詩篇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不捨之情。雖無言語,雖無淚水,卻表現出濃濃的母子情深,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內心對母愛的感激。全詩語言樸實無華,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其外,諷喻詩《古從軍行》、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園風光詩《過故人莊》也是我愛讀的詩篇。

《唐詩三百首》真是一本好書。

關於古詩的讀後感4

在燦如星海的唐宋詞中,有一顆星星時時照亮着我。那是文天祥在臨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絕唱——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個響亮的名字,南宋末年傑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處於元軍大舉南侵,南宋瀕臨滅亡的時期。為了救亡圖存,他積極組織和領導宋軍抗元。這首詩表現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後寧死不屈、正氣凜然的高尚節操。就是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表現了他堅強的愛國意志,成為我們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座右銘。每當我吟起《過零丁洋》,就覺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氣充溢於天地之間。

看文天祥的這首詩,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我的自白書》: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可矣!又覺得國亡我不亡就是恥辱,我必須與邪惡鬥爭。這首詞告訴我歷史上宋元兩朝的盛衰,讓我更加地熱愛祖國,願為祖國效力,寧死不當亡國奴。

宋詞是回味無窮的,宋詞給我帶來無限的遐想。

Tags:古詩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