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古詩作文300字錦集五篇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1.4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作文300字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古詩作文300字錦集五篇

古詩作文300字 篇1

池鶴

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羣雞裏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它生活在像樊籠般茂密的竹林中孤寂無伴,在喧鬧的山雞羣裏顯得高雅不凡。低頭飲水時,我唯恐它那鮮紅的鶴頂會突然掉落;展翅晾曬時,我常常擔心它那雪白的腰身會融化消失。轉眼看到鸕鶿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的叫聲太諂媚。對風鳴唳想的究竟是什麼呢?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雲水之間。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當時官場失意,對那些妖媚獻寵的人極度厭惡,而歸隱田園又遙不可及,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與無奈,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借物抒懷,把鶴想象成自己。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

這首詩描寫了鶴的生活環境和風格的與眾不同,突出了它的形態美、色彩美和聲音美。以鶴與雞、鸕鶿、鸚鵡作對比,表現了鶴不事權貴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風姿,同時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的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仕途沉浮、官場黑暗的厭惡。

古詩作文300字 篇2

《遊子吟》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郊寫的。全詩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描寫了母親為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情景。歌頌了母親的慈愛像太陽的光暉,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

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我都會想到媽媽媽養育我長大,為了健康成長,媽媽每天變着花樣地給我做飯,還為我檢查作業,輔導我的功課。

我還會想到姥爺,我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姥爺就在醫院陪着我。有一次,我在醫院住了八天,姥爺就陪了我八天。我的病好了,我又活蹦亂跳了,姥爺頭上卻多了許多白髮,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姥爺雖然不是媽媽,但卻給了我比媽媽更多的愛。

還有我的姥姥。舅舅在上海工作,每次舅舅回來,姥姥都要給他準備很多好吃的',每當舅舅回去時,姥姥又會在他的行李裏裝很多好吃的。

我喜歡這首詩,這首詩也寫出了我對親人的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詩作文300字 篇3

前幾天看到中央衞視出台了一個新的節目,是董卿主持的,關於古典文化傳頌的一檔節目。

看了沒幾期,我就已經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同學前來參賽,出口成章,對於古典文化很是瞭解,看得我心生羨慕,滿滿的古詩的味道。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也很喜歡那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因為他們代表着古人對於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也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讓人怎能不心生喜愛。

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想起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不能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而對某個人產生一定的見解,同樣的,也不能因為他做錯過事情就從此揪着不放。

想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會想李白在寫這首詩歌時候是什麼心情,明月皎潔,窗前靜立,一定很美好很有趣。

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會想起陶淵明隱居山外,悠然愜意的生活,那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遠離都市喧囂,內心寧靜。

古詩的味道,能夠帶給人心靈安寧的味道。

古詩作文300字 篇4

從我記事時起,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古詩詞了。

三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地頭思故鄉。”當我吟起這首詩時,在我的耳際就會響起一陣又一陣的親人雷鳴般的掌聲。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上小學低年級時,賀知章的這首《詠柳》便是我必背的古詩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上了中年級,要背的詩也越來越複雜了。像什麼:“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些詩都包含着濃濃的情意。

我越長越大,古詩詞也越來越難。

漸漸的,我上了高年級。成為同校弟弟妹妹們的大哥哥,學習的古詩詞也更上一層樓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就是我們課本上的一首,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

古詩詞是我從小到大,伴我成長的好夥伴。我願在古詩詞的海洋裏成長。

古詩作文300字 篇5

清明節來到了,如毛的細雨從天上灑落,紛紛揚揚的。在清明的時候我國人們要為死去的親人掃墓祭奠亡魂。

可這樣的雨中美景,吸引了不少去掃墓的行人,他們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行人中,有的帶着祭品,有的扛着掃把,還有的捧着鮮花,在路上急忙行走去掃墓。在途中他們想起去世的親人,心情十分悲痛。為逝去親人憂傷哀婉哭嚎。

這時有一位名叫杜牧的遠鄉人,他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裏的滋味已經很難受。偏偏逢上細雨綿綿,又淋了雨,衣服全被打濕了。心境更加悽迷紛亂。想找個酒家,歇歇腳,避避雨。他走着走着看到一個牧童頭戴草帽,騎在牛背上,在放牛。他趕緊走到牧童跟前問:“小牧童,你知道附近有酒家嗎?”放牛娃用小手指着遠處對他説:“有個杏花村,那個杏花村可是遠近聞名的酒家。”杜牧聽了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朝着放牛娃指的方向走去。找到了那個神祕的地方——“杏花村”!這時他靈感也隨之而來。一首七言絕句脱口而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