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成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語

欄目: 成語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語1

成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拼音】: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 bǐ lín

【簡拼】:hnczjtyrbl

【解釋】: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

【出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近義詞】:莫逆之交

反義詞】:割席分座

【語法】:作賓語;指朋友

【順接】:鄰女窺牆 鄰女詈人 鄰家吹笛 鄰父之疑 鄰里鄉黨

【順接】:卜宅卜鄰 斷杼擇鄰 禍與福鄰 街坊四鄰 救災恤鄰 居不擇鄰 居必擇鄰 老街舊鄰

【逆接】:挨山塞海 八仙過海 拔山超海 百川歸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才大如海 曾經滄海

【逆接】:海上逐臭 海不揚波 海不波溢 海東通寶 海中撈月 海內無雙 海內澹然 海內鼎沸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語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這是王勃送別朋友時寫的詩句。王勃確實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説出這麼“酷”的道別語言———那可是一個一分手就幾乎等於死別的時代。那時候, 人們能用什麼聯繫?

好的不過是“家書抵萬金”;差一點的碰上“馬上相逢無紙筆”,就只好“憑君傳語報平安”了;“一騎紅塵”之類的“特快專遞”是皇家的特 權———在這種環境下,王勃對於大多數人要“兒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開,他的胸襟簡直比“海內”“天涯”還要大。所以説,王勃很“酷”。這也難怪 老天爺要讓他早死了。而在現實世界中,地理空間的遠近直接決定了人們相遇的概率,而這種偶然的相遇甚至決定了他們後來的命運———多少個萍水相逢,一見鍾情,或是擦肩而過的悲歡故事其實就是這種“地理空間決定論”的案例。因此,人們在分別時傷心落淚,這不僅是對難以逾越的地理空間距離的恐懼,更是對再次相遇概率近於零的絕望預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詩人的豪情才顯得驚天動地。另一看法:唐朝時,用於書寫的紙已相當普及,朋友間的聯繫也因此可以變得頻繁。試想,若想知道朋友當地的消息,還有比朋友的書信更確切的方法嗎?所以,因為有了遠方朋友的存在,朋友那邊發生的事情就像身邊的事情那樣瞭如指掌了。有時候人們常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來與他對比。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語3

唐高宗李治的時候,有一個著名的青年文學家名叫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西北)人。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同時,並號稱“唐初四傑”。王勃在他們中是較突出的一個。《舊唐書·文苑傳》説他“文章邁捷,下筆則成”。唐高宗麟德初年,十四歲的王勃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修撰。當時諸王好鬥雞,王勃因為為沛王寫了一篇與英王的雞挑戰的遊戲文章,觸怒了高宗,説他挑撥諸王關係,被斥驅出府。後來得了一個虢州參軍這樣的小官,不久又因罪革職。從此,他“遠遊江漢,登降岷峨”。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他遠道去看望父親,因渡海落水,受驚而死,時年二十八歲。

有一年,在長安求官的王勃,遇上有個姓杜的好朋友,要離開長安去四川做少府(縣尉)。他們在分別的時候,王勃寫了一首贈別詩名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這首詩共八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的.大意是:我們就要在這有三秦做護衞的京都分別了,遙望你將要去的蜀川卻是一片風煙茫茫。我與你有同樣的離別的感慨啊,因為我們同是遠離家鄉在外求官的人!只要是互相瞭解的好朋友,今後雖然彼此天各一方,也會象是鄰居一樣的親近。我們在將要分手的路口上,決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樣憂傷啼哭,讓眼淚弄濕了自己的衣巾。

後來,人們便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引為成語,用來説明只要是知己朋友,即便相距遙遠,也會象近鄰一樣的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