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成語

破家鬻子成語解釋

欄目: 成語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發音:p jiā yù zǐ

簡拼:pjyz

類型:貶義成語

結構:聯合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生活。

出處:宋·楊萬里《民政上》:“上賦其民以十,則吏因以賦其百。朝廷喜其辦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

解釋:鬻:賣。家庭毀壞,子女出賣。指困苦到了極點。

示例:參加革命後,雖然一度破家鬻子,處境危難,但大家都甘之如飴,心胸開闊。

臣聞: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吏者,君之喜而國之憂也。天下之所以存亡,國祚之所以長短,出於此而已矣。且吏何惡於民而仇之也?非仇民也,不仇民,則大者無功,而其次有罪——罪驅之於後,功啖之於前,雖欲不與民為仇,不可得也!朝廷將額外而取一金,以問於其土之守臣,必曰:“可也。”民曰:“不可”,不以聞矣。不惟不以聞,從而欺其上曰:“民皆樂輸”;又從而矜其功曰:“不擾而集。”上賦其民以一,則吏因以賦其十;上賦其民以十,則吏因以賦其百。朝廷喜其辦,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賞其功,而不知有願食吏肉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