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初中生如何進行期末複習

欄目: 學習方法 / 發佈於: / 人氣:1.35W

複習不是簡單的機械重複,是一個階段性的鞏固驗收和進一步系統提高的過程。期末複習主要是對已學過知識的温習、鞏固,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綜合,系統歸類和延伸的過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初中生如何進行期末複習,希望有所幫助!

初中生如何進行期末複習

一、期末複習的任務

期末複習的任務主要有五個方面:

1、查缺漏通讀,讀懂教材,對知識進行查缺漏,對薄弱處進行重點強化。

2、加深理解,鞏固吸收把有關知識放到本學期所學內容中,去定位、理解。

3、構建體系對知識舉行系統整理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4、強化記憶以適合自己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的方式濃縮記憶。

5、力求規範在解題思路、方法及過程方面力求簡捷規範,在書面表達和卷面形式上做到簡潔、規範,提升應用技能、技巧,使知識融會貫通。

二、如何提高複習效率

提高複習效率,要解決好四個問題:一是目標,二是態度,三是方法,四是處理好幾個關係。

1、確定自己期末的奮鬥目標和信心有目標才有動力,人的一生是在不斷追求和達成不同階段人生目標的拼搏中走過的。中學生要善於樹立自己不同時期的奮鬥目標或追趕的對象,這叫“捕捉”目標,自我驅動。

我們知道,學習效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不同時期都有影響自己學習的主要動因或牽引目標。不同的學生,或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影響其學習效果的因素往往不盡相同。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就要善於“捕捉”影響自己學習的主要因素,並加以強化,就可以使學習效果不斷提高。現在你學習的近期目標應該是最真實的也是最功利的,就是考出一個好成績,讓家長臉上有個笑模樣,讓自己有個好心情,讓假期過得更自由、更愉快瀟灑。

既然,你確立了近期的目標,就要制定可行的計劃,下定決心去實施。這樣在目標的牽引和決心驅動下的主動學習,往往“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的實踐證明,學習的任務明確,方向性越明確,就能發掘出各種潛力,從而取得較好效果。而且現在的兩週的刻苦的學習“短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今後一個時間段,至少即將到來的假期的“長痛”。

2、要有複習的緊迫感

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時候你的學習效率比較高呢?趕作業的時候;考試之前;為應付課堂老師的提問,在課間十分鐘,突擊時效率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時的學習任務是具體、明確的的,時間是有限的,完成任務與否的後果是“嚴重”的。所以,這時注意力十分集中,學習效率就高。因此,要提高複習效率,每名同學都要有學習和複習的緊迫感。請同學們算一筆帳,從現在到期末考試還有幾天?期末文化考試科目是多少科?每科教材有幾本?一共多少本?這樣大致一算,你就會發現,對於你來講真是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呀!

要有緊迫感,就必須有計劃,就要給自己劃定每天的任務,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這樣就會增強複習的目的性和緊迫感,進而提高複習的效率。時間緊、任務重,要取得勝利還必須做到“收心”和“聚力”。人的成長,是階梯式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自我調控和愛好取捨,人的愛好是廣泛的,但精力是有限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工作中心,近期你的中心工作就是複習備考,就是要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複習備考中去。如,上課集中精力聽講和思考,做作業時不吃零食、不説話,暫時收斂起你的興趣和愛好,什麼小説呀、卡通啊、MP3啊、籃球啊等,不要做現在不應該做的事,集中精力學習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不要過多地學習現在不該學的東西等等。

3、提高知識掌握的準確性記憶能力是關鍵

要提高知識掌握的準確性,記憶水平是關鍵。記憶在學習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沒有記憶,學習就無法進行,因為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腦力勞動,記憶是一切腦力勞動之必需。法國作家伏爾泰説:“人,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發明創造和聯想。”就同學們的情況看,現階段影響你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記憶水平的高低。記憶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能不能再認,能不能回憶再現和能不能復做,以及再認、再現、復做的質量。如,解答一道選擇題,當看完題目之後,答案還沒有在頭腦中出現,但一看供選擇的答案,立刻認出其中有一個是該題的答案。這種感知過的事物出現在眼前時,能夠認識它們的現象就叫再認。至於經歷過的事物不在眼前,也無人提示,但能獨立地再現出這一事物的印象,這種現象叫回憶。這種情況在學習中比比皆是,如背誦課文、記單詞、使用公式解題、寫化學方程式等等。學過的動作,在需要時能準確地重複做出來,叫做復做。能“回憶”出來,反映了較高的記憶水平。記憶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腦智力活動的質量。

要提高記憶水平,就要有“記住”的緊迫感和“一定能記住”的信心。很多學生有這樣的體會:課堂提問前看書,記憶效果比較好;考試之前學習,記憶效果比較好。其原因在於記憶的目的明確,因為害怕記不住,直接影響學習成績。這種非記住不可的緊迫感,使得記憶的效果大大提高。一些學生總抱怨自己的記憶能力太差,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學習的任務不明確、目的不端正,缺乏強大的內驅力。因此,就沒有“一定要記住”的緊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記憶效果很差。同時又缺乏“一定能記住”的信心,結果就更加記不住了,形成惡性循環。有了“一定要記住”的認識,又有了“一定能記住”的信心,記憶的效果一定會好的。

從知識內容上看,記憶方法主要有意義識記和機械識記兩種。意義識記,就是要理解事物的意義,並利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來記憶方法。如,對原理、定義、定理、法則的記憶要靠意義識記;機械識記,是不需要理解事物的意義或不需要利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只靠對事物的重複來記憶的方法。例如對歷史年代、人物名稱、山的高度、外語單詞、元素符號的記憶,大多數靠機械識記。

不同年齡,兩種記憶方法在記憶中所佔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機械識記在記憶中所佔的比例,小學一年級是72%,初二是55%,高二是17%。意義識記在記憶中所佔的比例,小學一年級是28%,初二是45%,高二是83%。可見,隨着年齡的增大,你們記憶中的意義識記所佔的百分比越來越高,而機械識記所佔的百分比則越來越低。意義識記對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是非常重要的。

意義識記的辦法很多,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理解和對知識儲備情況,用不同方式去記憶和掌握知識。如通過理解抓住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的方法,它使新知識有了支撐點,不僅便於記得牢固,而且還可以使舊知識得到新的理解;理解基礎上,將知識系統歸納的方法,它使所要記憶的內容納入知識的體系之中,成為整體的一部分,這樣就更容易記憶了。有時要記憶的事物實在無法找到有意義的必然聯繫,為了便於記憶,還可以人為地運用表面的聯想或諧音記憶方法也可以把要記的內容變成口訣來背頌方法等等。

方法雖然是多樣的,但是要想提高記憶質量,必須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參與記憶。實驗證明:在單位時間內,依靠聽覺獲得的知識,可以記憶其中的15%,依靠視覺獲得的知識,可以記憶同一內容的25%,而將視覺聽覺器官結合起來可以記憶同一內容的65%。多種感官聚力,完成任務的質量一定會是高的。

4、複習備考中要處理好幾個關係

(1)把握好複習中“質”和“量”的關係

複習不能只看遍數和數量,重在提高效率和質量。把握好複習中“質”和“量”的關係,也是提高複習效率的一個主要方面。要多在質上做文章,少在量上搞消耗。在學習效果上,只有先有“質”,才能談“量”,在保證質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數量和速度。如做訓練和習題時,首先要獨立分析思考,正確解決,培養解決問題思路和敏捷性,學會舉一反三,切忌先看答案。第二做到表達和運算規範準確。第三對問題力求一次性解決,強調準確性,不要寄希望複查和修改。這些都是“質”的提高問題。再説説量,量是無邊際的,大量的重複的訓練是可以提高學習成績的,但效率不高。我們應該有個逆向思維,如何限制時間和精力投入的量,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時刻以時間和投入來約束自己,就等於擴大了量。

(2)把握全面和最基本的關係

全面掌握學習過的所有知識是學習的最高理想,一般來講是達不到的,如果達到了,你肯定就不一般。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東西,是大多數同學的基本任務。最基本的東西,往往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在學習上也是這樣。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最基本思路、規律和方法是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基礎。因為所有的知識、技能,包括試卷內容的百分之七、八十都屬於這部分。因此對於大多數的同學來講,這些內容是你的重點所在,不要在旁支末節知識上、特殊性的巧解上投入你的精力。當然,對於基礎很好的那部分同學是不在此列的。

(3)處理好學與思的關係

首先,是在學習內容的學與思。實踐證明,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回憶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我們有的學生在學習和複習時,存在着三多、三少現象:習題做的多,認真仔細讀懂教材的少;對書文字符號看的多,對知識的回憶、問題的思考少;對章節或篇目知識掌握投入的力量多,對教材整體的知識結構的把握少。一遍遍地看書,很少合起書來回憶一下書中的要點、思路或公式,對教材整體的知識結構掌握不好,必然造成知識的零亂,不完整,其實教材的章節目錄就是最簡單和基本的知識框架,我們有多少同學關注和研究過呢?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探尋少,知識孤立零散,結果書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題一做就懵,老師一講就通。由於書一看就懂,不費腦筋,所以大腦興奮不起來,常看到有的學生看着書就睡着了。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設問、思考、求解,使頭腦處於一種積極活動的狀態,那麼學習效果就一定會很好。所以,希望同學們,把“三少”變成三多,這樣你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升。

其次,是在學習方法的學與思。不少同學學習效率低的原因是學習過程中從不“停不來,回頭看一看”。要善於檢查自己的學習效率,並進行及時的調整。比如:一天或一週的學習結束後,想一想:今天學習了多少內容?掌握得如何?花了多少時間?這樣想一下,查一查,就可以對今後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在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過程中;在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痛苦之後,同學們應該想一想,自己是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的。

(4)把握好做過的習題、試卷中正確與錯誤的關係

用過的試卷、練習題能否在複習中發揮積極作業,關鍵看你平時的學習習慣。是否對以前的錯誤做過訂正?是否對用過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如果你曾做過這些作業訂正與資料整理工作,現在複習時翻看以前的考試卷、練習題和錯題集或好題集萃(當然如果你有的話),答對的內容不要再看,集中精力看做錯的題目,如果是選擇題讀完題目後,只看正確的那個選項,錯誤的不要看。問答題,主要看你自己丟分的地方就可以了,這叫對正相信息的再強化。這樣長期堅持做下去,即可節省時間,又能提高效率。

(5)注意文理交替

要想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還要注意文理交替。

什麼叫文理交替呢?就是不把內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學,而是將文科和理科相互交錯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一是學習內容相近,大腦皮層工作的部位也比較相近,長時間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腦細胞內物質的消耗大,因而產生疲勞。長時間學習內容相近的學科,造成學習上的單調刺激,容易引人發睏,產生睡意,或者叫產生抑制。就如同聽單調的下雨滴水聲或鐘錶的“嘀嗒”聲一樣,這樣再堅持學習下效果不會好。二是由於將相近的科目和同類的材料放在一起學習,使大腦中的神經聯繫也比較接近,產生重疊、交錯,因而引起回憶時的混淆和差錯。在安排學習內容時,很注意文理交替,以減少相互干擾,又可使大腦皮層工作的部位獲得交替的休息。例如,學完語文看物理,做完數學看政治歷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