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科普知識

為什麼兒童需要曬太陽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39W

曬太陽是指將皮膚置於太陽下的行為,可以延緩衰老,其中起作用的是維生素D。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兒童需要曬太陽,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為什麼兒童需要曬太陽

18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天空總是被黑沉沉的霧霾所籠罩。在一些城市的貧困兒童中,出現了一種被稱為“佝僂病”的骨骼發育畸形疾病。特徵是發育遲緩、羅圈腿、膝外翻、胸骨突出(雞胸)。醫生不知道這種被稱之為佝僂病的疾病從何而來。

骨骼與維生素

佝僂症在英國肆虐兩百多年後,科學家們才發現,佝僂病的發生不是由於吸入的霧霾,而是由於缺少了一種維生素——維生素D。

維生素D最重要的作用是參與小腸和腎臟對鈣的吸收,同時也保證血液中有充足的鈣和磷,以滿足骨骼的需求。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而兒童正處於骨骼快速發育的階段。如果兒童缺乏鈣和磷,容易使得身高不足。如果鈣磷嚴重缺乏,骨骼的強度不足以支撐體重,就會導致下肢骨骼彎曲(羅圈腿、膝外翻),這就是典型的佝僂病體徵。成年人中也可能發生維生素D的缺乏。但是,由於成年人的骨骼已經發育成熟,所以初期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畸形,而是出現以骨骼軟化為特徵的軟骨病(骨軟化症)。嚴重的軟骨病也可以表現為羅圈腿或駝背等骨骼畸形。

維生素D在動物性食物(如海魚、動物肝臟、蛋黃等)中較為豐富,而在穀物、蔬菜和水果中較少。那些患病的貧困兒童就是因為吃不起肉食才患上佝僂病的。19世紀的醫生開始採用魚肝油治療佝僂病。但是,當時的科學家們並不知道維生素D的存在,他們一致認為這是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的作用。直到1921年,美國科學家埃爾默·麥科勒姆發現,破壞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後,餵養的實驗動物依然不會出現佝僂病,説明維生素A缺乏不會導致佝僂病的發生。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他最終發現了維生素D這一全新的營養物質。

來自陽光的維生素

那麼,工業革命之前的貧困兒童飲食中也缺乏足夠的肉食,為什麼沒有佝僂病的泛濫呢?

19世紀,波蘭醫生安德魯·斯尼亞代茨基發現了佝僂病與陽光的關係。原來,我們身體是可以合成維生素D的。只要我們皮膚表皮的基底層和棘層受到陽光紫外線的照射,我們身體裏的膽固醇化合物(7-脱氫膽固醇)就能轉化成一種沒有活性的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D從血液進入肝臟轉化後,就能具備生物學活性。這些活性維生素D再次進入血液循環後,就能與其他的激素共同作用,調控我們的電解質代謝和細胞代謝。

不過,人體對製造維生素D的陽光有一定的要求。7-脱氫膽固醇只有在波長270~300納米的紫外線照射下,才能轉化成維生素D。如果照射強度過低或者照射時間過短,就無法刺激皮膚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工業革命時期的霧霾阻擋了陽光中的紫外線,每天都是灰沉沉的陰天,貧困兒童無法自己合成維生素D,又無法得到足夠的肉食,所以患上了佝僂病。同樣的道理,他們的症狀會在陽光充足的鄉下好轉。作為對比,熱帶地區的人們幾乎不會缺乏維生素D。

今天,我們的飲食情況已經大有好轉,但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如果你平時總在樓裏待着不見陽光,能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進行20到30分鐘左右的户外活動,接受陽光的直接照射,以避免維生素D的缺乏。傍晚和早上的太陽光是基本不含紫外線成分的。所以在傍晚和早上曬太陽沒有效果。另外要注意,在炎熱的夏天,應適當減少户外活動或者塗抹足量的防曬霜,以避免曬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