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科普知識

氣象的科普知識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則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温、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閃、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佈的綜合表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氣象的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氣象的科普知識

氣象的科普知識 篇1

1.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曆的範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2.太陽黑子:

太陽光球上經常出現的陰暗斑點。它是太陽活動的基本標誌。根據統計,地球上天氣或氣候反常均與太陽黑子活動有密切關係。

3.氣候異常:

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髮育等。

4.氣候因子:

形成氣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個主要方面:輻射因子、環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氣候預報:

指利用氣候演變規律製作的預報。製作方法與“長期天氣預報”相似。它是從氣候演變規律出發預報未來一段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6.生物氣候學:

研究生命有機體與氣候環境條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學科。屬於應用氣候學範疇。

7.季風與季風氣候:

由於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温度差異而形成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流特徵的風被稱為季風。受季風支配的區域裏的氣候又被稱為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區一般夏季受海洋氣流影響,冬季受大陸氣流影響,主要特徵為冬幹夏濕。

8.霧與城市霧:

霧是懸浮在近地面層大氣中大量微細水滴的可見集合體。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華的結果。城市霧是發生在受人類活動影響最集中的城區及其相關設施(機場、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霧,城市霧的出現往往疊加了城市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霧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徵,而城市霧則是發生在局地性極強的城市環境中的霧。

9.全球變暖:

近年來全球氣候普遍偏暖,且氣温有持續逐年升高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氣温已經連續20年高於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發生在1983年以來,而其中7年又發生在1990年以來。近年來的氣候變暖,不僅受自然因素影響,而且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也日益明顯。

10.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為西班牙語“EI Nino”的音譯。在南美厄瓜多爾和祕魯沿岸,海水每年都會出現季節性增暖現象,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在聖誕節前後,則被當地漁民稱為厄爾尼諾,是“聖嬰”(上帝之子)的意思。現在厄爾尼諾一詞已被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那些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的大範圍持續異常增暖現象。80年代以來,厄爾尼諾發生頻數明顯增加,強度明顯加強。

11.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na”的音譯,是“小女孩”的意思。氣象學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從近50年的結果來看,這種現象發生頻率少於厄爾尼諾,強度也比厄爾尼諾弱,持續時間則大多數偏長。

氣象的科普知識 篇2

風吵有雨。

缸穿裙,大雨淋;鹽出水,鐵出汗,雨水不少見。

星星眨眼,下雨不遠;星星閃爍,風力變強。

雷打驚蟄前,四十九日不見天。

十霧九晴天。

早霧晴,晚霧陰。

朝霞雨,晚霞晴。

好中秋,好晚稻。

東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將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頭。

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早晨地罩霧,儘管洗衣褲。

木棉樹開花,雨季要提前。

未吃五月節粽,破裘不敢放。

晚上看見月亮、星星,明天會是大太陽。

氣象的科普知識 篇3

氣象知識:春天與防病

“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這是北方春天氣候變化無常的寫照。另外北京的春天還有晝夜温差大、雲雨少、多風乾燥等特點。這樣的氣候特別有利於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另外也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怎麼預防呢?首先是“春捂”,意在謹防春寒致病;第二,春宜早起,注意鍛鍊身體,多呼吸新鮮空氣;第三,春天宜多吃甜味食品,少食酸辣,以強身補虛,預防肝膽過盛。

氣象知識: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的字面意義是“女孩”,它也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是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温反常變化的一種現象,其特徵恰好與“厄爾尼諾”相反,指的是洋麪水温反常下降。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現象現在都成為預報全球氣候異常的最強信號。

拉尼娜現象是由前一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龐大冷水區域在東太平洋浮出水面後形成的。它的典型特徵是中、東太平洋赤道地區海表温度距平降至-0.5℃以下。因此,拉尼娜現象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但是,並不是每次厄爾尼諾以後都會出現拉尼娜,據統計,大約不足一半的厄爾尼諾年之後會出現拉尼娜現象。80年代以來,先後在1984—1985年和1995—1996年出現過拉尼娜現象。

氣象知識:二十四節氣

現在世界通行的歷法是陽曆,而華人計歷更多采用“農曆”,“農曆”又稱“夏曆”,對應於“陽曆”又稱“陰曆”,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結晶。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進入戰國,魏國人石申編制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運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標誌着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一個新時代。

陽曆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時間計算,這一週一共是365 天5 小時48 分46 秒,為方便以365 天做為一年,每隔四年設一個閏月,使原本28 天的二月增加為29 天。

陰曆則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這個週期大致是29 天12 小時44 分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354 天,比陽曆少11 天,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古時就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用“19年7閏”的'來設定閏月。目前在科學指導下,閏月設置就更精確了。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這二十四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裏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和的結果,對農事耕作具有相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一般更適用於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自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指導農業生產不違農時,按節氣安排農活,進行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穫等農事活動。幾千年以來,一直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業氣候歷”。

為了方便記憶和傳頌,古人還把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和詩歌

氣象知識:什麼是霧?

霧是懸浮於近地面層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1公里的理象。霧可以分為多種,常見的有輻射霧和平流霧。輻射霧是地面空氣因夜間輻射散熱冷卻達到水汽飽和狀態後形成的,這種霧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又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平流霧是由於空氣的水平運動造成的。大霧也屬於災害性天氣,許多公路交通、飛行航運等事故就是由於大霧造成的,同時,霧和空氣中的污染物質結合在一起還會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

氣象的科普知識 篇4

霧緊靠山頂往上飄、煙往上飄時晴天,橫散時下雨。

天氣變壞:水溝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風)。

雨來雪,不停歇。

雷打天頂,有雨不狠;雷打天邊,大雨連天。

早晚冷,中午熱,下雨半個月。

有雨山戴帽,無雨河起罩。

雨不歇:頂看初三,下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