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不可不知的聖誕節傳統習俗

欄目: 節日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7.25K

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天主教亦稱耶穌聖誕瞻禮。耶穌誕生的日期,《聖經》並無記載。公元336年羅馬教會開始在12月25日過此節。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不可不知的聖誕節傳統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聖誕裝飾

降臨花環(Holly wreaths),又稱聖誕花環,一般由常青枝葉製成,如松柏枝、槲寄生(mistletoe)、常春藤(Ivy)或冬青枝(Holly)等,然後再用松果、桂皮、果實、棉花、聖誕綵球、蝴蝶結等各類材料來裝飾。很多人把花環掛在大門上,有時也會在花環中間放上四支蠟燭,置於聖誕大餐的餐桌上,從聖誕節倒數第四個星期天晚上開始,每週日新點燃一支蠟燭(慶祝完畢蠟燭當天熄滅),在12月24日四支蠟燭全部點燃迎來聖誕夜,也有人選擇不同顏色的蠟燭,象徵希望、信心、快樂和和平。槲寄生是一種擁有古老傳統的神聖植物,在槲寄生樹(或花環)下的人要互相親吻,這是愛的象徵。

聖誕樹(Christmas tree)是聖誕節最重要的裝飾要素,最早的聖誕樹是在房屋外的,為了免去守護聖誕樹下禮物丟失的辛苦,聖誕樹逐漸被移放到屋內。據説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後來在德國傳教士的影響下成為德國根深蒂固的傳統,19世紀初期聖誕樹傳到英國。因為豔麗的綠色和討人喜歡的香氣,葉片在砍伐乾燥後不容易脱落,故冷杉成為最為傳統和受歡迎的聖誕樹種。聖誕樹上的裝飾品(ChristmasOrnament Sets)有豐富的祝福釋義:聖誕樹的綠色象徵着長存的生命;銀/白色彩帶表示聖潔,金色彩帶表示榮耀;聖誕綵球的原型是蘋果,象徵着人間天堂伊甸園富足的供應和平安;鈴鐺的原型是牧羊人手中的鈴鐺,寓意迷失的人們尋聲找到上帝這位好牧人;手杖原型是曠野中牧羊人的手杖和耶穌“Jesus”的首字母“J”,牧羊人用它來將跌入陷阱的羊羔重新拉上來,寓意迷途知返,迴歸正途;蠟燭和燈光是平安夜星光的象徵,也代表了我們對伯利恆之星的感謝;蝶結象徵着我們應該被神永恆的愛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圓形的聖誕花環沒有開始沒有結束,象徵着神對我們的愛無始無終。這一切都是人類嚮往幸福的一種期待和憧憬,大家在聖誕裝飾品上不惜重金,商家賺得盆滿缽盈。

聖誕柴木(Yule log),也翻譯成為聖誕原木,這是幾個世紀前延續下來的一個傳統習俗:過聖誕節時會在壁爐中燒一根很粗大的木柴,保持該木慢慢地燃燒,持續十二天。木柴偏好選用有結果子的樹木的樹幹,用意確保來年豐收,也有人在木柴燃燒時澆上葡萄酒,保證葡萄豐收,或者灑上鹽,用來破解巫師的魔法。隨着壁爐的消失,該習俗逐漸用聖誕樹幹蛋糕和模擬壁爐來代替了!

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受傳統的用紙包裹的法國棒棒糖啟發,糖果商湯姆史密斯在19世紀40年代末發明了聖誕拉炮。在吃聖誕大餐前,他們會把這紙筒拉響,拉開時會發出輕微的爆炸聲,筒裏面會裝有一件玩具、一朵紙帽以及一則笑話,是聖誕不可缺少的裝飾禮品。

聖誕禮物

12月6日的聖尼古拉斯日(在匈牙利稱Mikulas)開始,就拉開了聖誕party慶祝活動的序幕,城市、社區、學校、社會團體、家庭、朋友等多種組織聚會應接不暇,在聚會中大家互相交換禮物,一起享用美食。最興奮的是孩子們,每次聚會他們都能領到免費的禮物,這種天天有期待和驚喜的日子一直會持續到平安夜。

這個世界上仍有很多貧窮的人們衣不裹體,食不飽腹,更談不上購買聖誕禮物。聖誕節前各種社會組織、團體都會組織禮物和食品捐贈,捐獻出於自願,不強迫,不留名造冊,充分體現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個人聖誕意願。

聖誕老人(Santa claus),別稱Saint Nick、Kris Kringle、Father Christmas或Santa,普遍認為是由基督教的'聖人聖·尼古拉斯(SaintNicholas)演化而來。傳説每到12月24日晚上,會乘駕由9只馴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飛翔,挨家挨户地從煙囱鑽進入屋裏,然後偷偷把禮物放在好孩子牀頭的襪子裏,或者堆在壁爐旁的聖誕樹下。後來santa經過可口可樂公司的商業化包裝,就變成頭戴紅色帽子,大大的白色鬍子,一身紅色棉衣,腳穿紅色靴子,拿着裝有禮物的大袋子的“聖誕老人”。現在小孩很聰明,很難再相信一位聖誕老人一夜之間鑽這麼多煙囱的神話,於是有人別出心裁建立了聖誕老人追蹤網站,追蹤聖誕老人來去蹤影,非常有意思。

紅鼻子馴鹿魯道夫(Rudolph the Red-NosedReindeer),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着大紅鼻子的馴鹿,專門為聖誕老人拉雪橇,並且是9只馴鹿中領頭的一位。魯道夫的紅鼻子像燈塔一樣能穿透迷霧,帶着聖誕老人安全到達了每一根煙囱,風霜雨雪都難不倒它!紅鼻子曾是它的恥辱,如今卻成了人人羨慕的對象,魯道夫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英雄。

聖誕卡(Christmas card)在美國和歐洲非常流行,僅僅美國每年送出的聖誕卡片高達10億張。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情緒外,也是向親友表達祝福的最好方式,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一種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聖誕大餐

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夜飯一樣,歐美人的聖誕節也是家庭成員團聚的重大日子,圍坐在聖誕樹下,享受聖誕大餐,這已演化為聖誕節的核心內容。一頓大餐的準備時間不比中國的年夜飯簡單。在匈牙利有在聖誕夜喝魚湯的習慣,正宗的魚湯要用3-5種不同的魚進行熬製,需要6個小時。

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是聖誕晚餐的重要部分,起源於中世紀的英格蘭,人們會依照傳統在基督降臨節前做布丁,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祖傳的聖誕布丁配方,有的放了朗姆酒、白蘭地和其它酒精飲料,儲存期比較長,可保存一年之久。

聖誕糕點及糖果(Christmas Cake and candy)已成為聖誕菜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由雞蛋、黃油、甜點、水果等烘製而成,很多家庭都要焙烤5種以上各種糕點。德國的傳統薑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外面灑上一層糖霜,又甜又辣,口感刺激。匈牙利的Bejgli(胡桃卷)是聖誕的必備傳統糕點。傳統的枴杖糖(Candy canes)也是聖誕糕點的必備點綴之品。

蛋奶酒(Eggnog)是聖誕節的傳統飲品,十七世紀由英國人發明後,蛋奶酒一直都是英國中上階層的節日飲品,因為蛋奶酒需用新鮮牛奶及白蘭地衝調,由於當時沒有冰箱,故只有農場主人或有錢人才能即買鮮奶即制蛋奶酒,普通人則非到大節日如聖誕節等都難得一嘗。隨着冰箱和奶製品的普及,蛋奶酒咖啡已成為星巴克聖誕供品。

烤火雞(Turkey)是聖誕大餐的代表之作,其地位如同中國的餃子,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300多年,比美國曆史還要悠久一些。因為火雞中脂肪很少,烤制鮮嫩帶汁的火雞並不容易。一般在生火雞皮和肉之間填上用佐料醃製過的五花肉末或黃油,火雞腹腔中填充餡料,如洋葱、甘筍、胡蘿蔔、芹菜等蔬菜,表面再塗上橄欖油和蜂蜜,然後才放入焗爐烤,烤制過程長達6-8小時。匈牙利人聖誕夜不吃飛禽,但他們吃火雞,可見火雞的魅力所在。

聖誕音樂

聖誕頌歌(Christmas carol)是基督教徒吟唱的對上帝的讚美詩,配上優美的音樂由教堂的唱詩班演唱,由管風琴配樂,其中以《平安夜》(SilentNight)最為有名。聖誕音樂不僅僅有頌歌,還有很多聖誕流行音樂,如大家熟知的《Jingle Bell》,已是聖誕節必唱歌曲,很多人也不在乎它是聖誕歌曲還是聖誕頌歌,有的也確實分不清楚,《白色聖誕節》和《祝大家聖誕快樂》這樣的流行歌曲也已被認定為聖誕頌歌。同樣的歌曲,不同演唱者唱出的風格和意境完全不同,這也是聖誕音樂廣為流傳的另外一個原因。聖誕音樂同聖誕大餐一樣已是聖誕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你真正瞭解了聖誕的傳統,就會撥開聖誕的商業浮塵,拋棄了非議和偏見,帶着一種尊重和求知去體驗和享受聖誕節的傳統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