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精選家庭教育作文合集8篇

欄目: 家庭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3.3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家庭教育作文合集8篇

家庭教育作文 篇1

在生活中,企業、汽車等每年都要進行年審,主要的目的就是檢查運行的質量如何,不好,就需要馬上整改,否則將受到處罰。既然這樣,我們如此重視的家庭教育為什麼不可以進行“年審”?

家庭教育進行一次“年審”,這也源於昨晚的一封信件。當孩子興奮地收到好朋友的一封信時,幾乎都跳了起來。可當孩子看完這一封信後,心情憂鬱地把來信給我分享時我還很高興(高興是為孩子把我當朋友看待,才會把信給我看!)。當我看完信後,我卻不自覺地流淚了。不為自己的得失,而是為一個昔日無憂無慮的孩子,現在變得如此壓抑?如此孤獨?突然我想想自己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是也得進行一次“年審”,正好是對孩子情感教育進行一次總結,也是對孩子教育的全面梳理,用坦誠的方式來迎接新的一天,為自己的鼓勁助力。當然“年審”的當局不是政府機關,也不是學校班級,而是我們自己。

做父母的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事業,每一年裏,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這希望裏面,處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們做父母的表現如何?

首先“年審”是不是對孩子理解,我們是不是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樹立信心,支持鼓勵他。孩子“不聽話”,是要把這視為正常現象,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理解,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導,少一些不聽話的行為。

第二“年審”自己是不是和孩子以朋友相處。隨着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家庭教育也將日益與時俱進了,平等的親子關係模式模式將日益發展和強化,這是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歐美國家的家庭裏,親子關係是很平等的。在我們國家較開明的家庭裏,也有越來越多的親子能平等相處。我希望在這一點上,自己一定要提升,改變自己的大父母觀點。

第三“年審”溝通。記得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份調查,100名父母每天與孩子交流的時間,發現大多數人的時間都很短,其中的一父親只有15秒。“功課做完了嗎?”“做完了。”“睡覺吧。”“嗯。”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卻又似曾相似。同在一個屋檐下,卻聽不到彼此的心聲,於是家庭教育生出許多問題。教育專家説過最好的教育不是批評斥責和強制懲罰(當然這也是教育不可避免的形式)而是讓受教育者在沒有察覺到受教育的情況下受到教育。因此可以説,溝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經常進行交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兩代人就會情連着情,心連着心,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這點,我感覺與孩子做的很好,我們經常談心或小紙條來交流。

還要“年審”心理換位。在理解、平等、溝通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孩子所處的位置、角色、情境支思考、理解和處理。這樣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有更多的相容。

“年審”自己的家庭教育,絕不是強詞奪理,也不是巴掌,是反省,是懺悔,是審視自己,是防微杜漸,更是自己對家庭教育的一次大檢閲。當你發現家庭教育這艘大船需要修補的時候,你就不會讓它一爛再爛下去。

以後每一年裏,我都要盤點一下自己花費多少時間陪孩子?有沒有自己的私心、面子、夢想,逼迫孩子爬書山遊題海,以“為你好”為藉口去剝奪孩子的快樂?在出人頭地與健康快樂之間,如何選擇?

好嗎?學習怎樣?陳海青他們也都好嗎?我很想念你們。

英語現在學的如何?是不是有很大的進步呢?我想應該是不錯吧!

在這裏的日子總是會有緊張感。既然新鮮度已逝去,現在的也就剩下緊張吧?親人們都把我送上書山,讓我獨立生存,把我扔到卷海里讓我以打魚為活口。但是我如果想反抗,將會被嘲笑,所以我只能一一順從。考上十二中的日子,雖然平淡如水,但會更加緊張萬分,快樂對我來説是什麼?是大人們排斥之外的一種東西,我想要把它找回來,但是不、可、能。

那些什麼所謂的十二中、一中,我的前途,我的未來,只不過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它們有什麼意義?

像朱自清在《匆匆》裏寫的:“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我的日子在哪裏?如果它們離開了我,它們會不會孤獨?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冷?會不會餓?我又要如何去尋找呢?

幾顆星星伴隨着月亮,而我一無所有,只有孤獨。所以,我希望有人來陪我,一個動物也足夠了,假設在哪一天,你在咱們大院看到了我的貓咪,能不能喂些食物給它呢?

家庭教育作文 篇2

20xx年,留美博士黃全愈的

這段話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這位留美博士非常明確的傳遞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息: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是集體失敗,中國人在教育上也整體失敗。推廣教育是一件長期工程,使全社會的責任。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老師並不是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家長也不是全能的電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放棄一成不變的經驗,平等地交換意見或爭論問題。

想想吧,哪個父母在孩子上學前,不是給孩子準備好了新書包?哪個父母又不是給孩子準備了精神抖擻的行裝,寄予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他們給孩子埋下了什麼樣種子?他們是否給了孩子追求未來的勇氣?他們是否讓孩子對未來有了明確地認識?孩子上學後,他們又如何為孩子提供有益的幫助和指導,而不是繼續給當前的惡性的教育,推波助瀾?這些都是我們最擔心的。社會環境和整個教育環境的不如人意,就更加需要相對自由的家庭和自由教育彌補上這方面的不足。不讓我們中國孩子成為温室裏的花朵,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能力適應環境。

家庭教育作文 篇3

家庭教育,妙在無痕 -----讀《費利斯家的家教課》 翻開20xx年的第三期的《家長會》,欣喜地讀到了開卷有益中的《費利斯家的家教課》一文。細細品讀,感觸頗多。驚歎於費利斯父親的好學精神和求知慾望,折服於費利斯父親對於家庭教育的匠心獨運。費利斯曾被美國《幸福》雜誌評為“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是美國數字設備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在談及他的成功時,他説這所有一切是與父親的教導和家庭教育分不開的。 費利斯的父親堅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儘管出身貧苦,只讀到五年級便退學到工廠做工,他卻把社會當成了學校,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瓊漿。他對什麼都感興趣:他讀一且能夠讀到的書籍、雜誌和報紙,努力瞭解偏僻小鎮以外的世界。費利斯的父親認為,人最不可寬恕的事情是:當晚上睡覺時,還同早晨醒來時一樣無知。他常説:“該學的東西太多了,雖然我們出世時愚昧無知,但只有蠢人才永遠如此”。耳濡目染中,父親把這種好學的精神傳給了家人和孩子.,讓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愛上了學習。

勞累了一天,辛苦了一日,家人圍坐,共享天倫的晚飯時刻,我們中有些為人父母者,認為“終於抓住了教育的孩子最佳時間”。從餐桌上的吃相不雅,殃及到白天課堂上的離經叛道,絮絮叨叨,直到孩子忍無可忍,甩案離席才勉強收兵。殊不知這樣事倍功半的説教百害而無一利,小小的餐桌,竟成了一些“家庭戰爭”的發源地,所以就有了“飯桌之上不教子”的古訓。 但是,費利斯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父親,晚飯的餐桌竟是他和家人交流知識的場所,我們一起來看費利斯父親這一節精彩的家教課: “費利斯,告訴我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我今天學到的是尼泊爾的人口……”費利斯一向都覺得奇怪,不論大家説的什麼內容,父親都不會認為瑣碎無聊。“尼泊爾的人口?嗯,好!”接着父親會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孩子的母親。“孩子他媽,這個答案你知道嗎?”“尼泊爾,坦白説,我非但不知道尼泊爾的人口,我連他在世界上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呢!”當然這種回答正中父親下懷。“費利斯,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你媽媽尼泊爾在哪裏。”於是,全家人一起在地圖上尋找尼泊爾的位置…… 看到此,我們不由對費利斯父親的做法嘖嘖讚歎,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如大雪無痕。但費里斯當時只是一個孩子,根本沒有洞察到父親這種教育的奧妙所在,直到費利斯進入大學,總結自己拜師於幾位教育家門下的所得,才發現正是父親早就要求他知道的東西。 “學習如果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它可能就是一種勞役;如果學習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事情,它就變成了一種樂趣;當學習成了一個家庭每個人的事情時,它就成為一種甜美的生活。”置教育於無痕之中,這堪稱教育中的大智慧。

家庭教育作文 篇4

莫名的情懷,無心的訴語,看不見的真愛,一切的一切在在説明情之一字,使人沐浴其中的光彩,但也有很多輪喪在它的慾念之下,痛苦的回憶始終纏繞,不曾有半點的歇息,那無邊惡夢揮之不去,竟似成了我人生最大的羈絆!

有些心煩意亂,有些無名心痛,是自己太失敗,還是真的不明所以,我不敢想象其中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感情隱密,總之每一次的踏出隨之而來的永遠是莫名的埋怨和無名的怒火,什麼都不明言,只是發火,溝通真就這麼的難麼?

“情敵的彼此思念,比親人的彼此思念還要多。”——錢鍾書。情敵是潛在的危險,直接切中要害,因此無論是誰,一旦發現有了情敵,警覺性絕對的極高,這種潛意識與生俱來,沒甚麼複雜性,只有當情敵消失時,危險才算解除。

我今天想説的是家庭暴力,提到家庭暴力的時候多數人腦海裏首先想到的是男人對女人施加的身體暴力,但是現今的社會很多時候可怕的不是這種身體暴力,而是無形中的精神冷暴力。

這種暴力行為彼此都能造成,具體表現在夫妻之間長期的互不理睬、互不交談,難得説上幾句話,又或者出口傷人、冷嘲熱諷,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威脅恐嚇對方,甚至停止性關係,它不會爆發激烈的肢體衝突,表面上看風平浪靜,相安無事,實則危機重重,此情形下被動的一方受到了慢性的精神煎熬折磨,最終精神上極度緊張恐懼,對婚姻產生絕望,嚴重者甚至會罹患精神疾病。

這不分男女,甚至有很多時候是女方採取主動,而男方是受害者。

提起家庭暴力,是因為最近心情超不好,有點對號入座的感覺,很懷疑自己是不是正在遭受家庭軟暴力,一直沒有好好交談,各種因素都有,但我受不了的是每一次的電話都掛掉,心裏如今都產生陰影了,打電話還是不打都得思考再三,除了女兒的歡笑,實在享受不到婚姻應有的幸福感覺。

有專家説家庭冷暴力包括輕視、冷淡、疏遠和放任,最明顯的特徵是漠視對方的存在,兩人的交流降低到最低限度。

看來真是如此了,這情形絕不因宗教、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我感覺自己好像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現在的一切都不過是在自欺欺人,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此刻真的是一籌莫展,精神上的折磨真的讓人發瘋,有時有心想説些甚麼,也被對方一口噎死,有時候也想究竟問題出在誰的身上,但是沒有答案,沒有交流的情形下很難得出結論的,我只希望這一情況儘快結束,再這樣下去我想自己真的會發瘋的,家庭冷暴力,精神的折磨,我心中好似壓着一座大山,久久喘不過氣來,要甚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想輕輕的從身後擁抱你,但你的冷漠卻使我望而卻步,接受我的愛真就那麼的難麼?彷徨無措的感覺讓人心醉迷離,講不出口的愛意縈繞心間,愛情是把雙刃劍,愛的深,恨的也深,但傷的也更很,遠方的你能明白我痛苦的心麼?

你喜歡的人不一定喜歡你,喜歡你的又不一定是你喜歡的;不是沒勇氣説出口,而是害怕永遠的失去,害怕連偷偷喜歡你的權利都被剝奪;那種想從身後緊緊抱住你的衝動,你又怎麼會懂,我一直都在,但你卻從未回頭看過一眼。當我離開時,悲傷的只有我自己,與你無關。

家庭教育作文 篇5

媽媽,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不願意再當您的兒子,儘管您那麼愛我。

真的,我深深知道,您再也不能像愛我一樣愛任何人,可是您,卻愛得太過分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吃火鍋。我們去了火鍋城之後,有一個看起來十分年輕的服務員把我們點的各種火鍋料一一端上來。也許是剛剛工作,也許是因為路滑,她在把一盤肉丸放在桌上的同時滑了一下,肉丸有幾個掉在了桌上。您臉上立刻滿布烏雲,大聲呵斥那個服務生:“你怎麼這樣啊!這些肉丸子掉在桌上怎麼吃啊!什麼火鍋城,服務態度這麼差勁……”那個服務生臉上痛苦的神情告訴我她的腳扭了,但肉體上的痛楚遠遠比不上心靈上的羞辱。那種委屈、悲哀、憤怒、痛苦的眼神我怎麼也忘不了。最後,是爸爸勸阻了媽媽。媽媽還不罷休,硬是要服務生又拿一盤肉丸上來她才終於停止了吼罵。

我忘不了這個服務員的神情。她只不過是一時失手,媽媽,您何必這樣呢?您知道這個痛苦的陰影會造成多麼可怕的心靈創傷嗎?這個服務員也許才剛參加工作,經過您這頓訓斥後,她以後的社會生活會受到多大影響,您又想過嗎?我試圖説服自己,告訴自己媽媽是因為愛我才會這麼生氣的。她只是不想讓我受到傷害。愛是可以包容一切的,我知道。可是您卻忘了愛的真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您只顧愛我,卻全然不顧其他人的感受的話,這就不是愛了,這是自私。

每次我看見您因為我受到傷害而去千百倍的傷害那個傷害我的人時,每次我聽見您悄悄對我説這個好的學習方法不要告訴別人,免得別人成績比我好時,我都心如刀絞。我無數次想與您談心,都被你漫不經心地拒絕。我無數次想讓您看一些關於“高尚心靈”的名著,都被您以“看不懂”為由擋了回去。

有時我想,是不是我降生在這個家庭,成為您的兒子,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一個玩笑?

所以媽媽,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寧願降生在另一個家庭,儘管您,那麼愛我。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轉眼間果果和他的同學們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可以算是學校裏其他小同學的高年級學長了。孩子們小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也已經過了大半,很快就要面臨小升初這道坎了,作為家長,我把自己這段時間陪同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與想法寫出來,希望與班上其他家長交流一下。

一、學習同磨刀其實是一個道理,刀越磨越快。在學習過程中,當孩子跨越幾個平台之後,也應該是越學越輕鬆,不是越學越費力。其實,這個説法是人大附中一位學生家長提出來的,他的孩子非常優秀,我在和他探討孩子學習問題的時候得知,他的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突出,那時候他一直鼓勵孩子要向班上優秀的孩子學習,要敢於超越他們。孩子的母親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們怎麼能和小A和小B比呢,人家是多聰明的孩子啊,咱們孩子可比不過人家。”但是孩子父親不這麼想,每次考試過後,他都會給孩子定一個目標,讓他在學習上超越比自己成績稍好一位的同學。就這樣,終於有一天,孩子對父親説“爸爸,我已經是年級第一了!”。孩子父親説孩子小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確實下了一番苦功,但現在到了高中,卻省力了(這孩子發展很全面,除了學習成績優異,還有很多其他特長,這與家長的傾心培養分不開)。

通過和這位家長的交流,我想家長可以幫孩子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要對孩子有信心,別人能做到的,只要方法用得對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孩子的進步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家長用心的結果。小學生畢竟年紀小,需要家長引路,家長心在孩子身上和不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絕對不一樣的。現在很多家長都在談快樂童年問題,我的看法是快樂童年不等於説對孩子完全的放手,畢竟在中國這種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優秀,那麼眼前的快樂會是有限的而到了初、高中階段孩子會因為小學時期學習基礎不牢固而感覺壓力與負擔更重。所以我想在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的同時,在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適當的讓孩子的`學習進度領先一步,讓孩子的成績相對優秀,這樣才能最終讓孩子有真正的快樂童年,進而成為一個快樂少年,快樂青年。

二、課外報班學習要有底線。孩子到了五年級,一般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幾個課外班,奧數、英語或其他特長類的。我也給孩子報了課外班,我報班的底線就是孩子不勉強,自己願意上。我們報的班都是家長可以旁聽的,我觀察了一下,果果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與老師互動很好,每次都是上課的時候眉飛色舞搶着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回家的路上倒是會有些瞌睡。我看到過一篇報道,北京一個即將小升初的孩子每週上9個課外小班,一年費用7萬多。這麼學的話,孩子真沒了自己思考問題的時間,幾乎每天晚上和休息日的時間都在上課,就是連軸轉,學的內容有很多也是重複的。這個時候即便家長能夠負擔得起學費,孩子的身體也負擔不起這麼重的擔子。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很極端的例子。優秀的學生一定會有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優異不太可能靠學習時間無限延長來達到。

三、學習要講效率與方法。如果説果果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話,那麼這成績的取得靠的應該不是勤奮與主動,而是另外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他的學習效率比較高,比如説作業完成很快且不用家長輔導或陪同。我想他能做到這點一方面是他做事注意力比較集中,另一方面一定是在學校聽課的效果比較好,而課上聽講是學習各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課上把握不好,靠課下自學那就真費時費力了。一般來説果果不會翻來覆去的做過多的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無論期中與期末考試,數學這門課程他從來不用複習,因為有多年學習奧數的功底,課本上的知識對他來説還是比較簡單的。我現在希望他能在學習方面更勤奮主動些,我給他舉例子説如果你自己不想走而是靠別人推着走,那永遠也走不快,更不用説跑起來了。只有你自己想去達到目標,自己想跑那才能真正的跑起來。我想讓他明白,學習畢竟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為我學,而是為他自己。從我做家長的這方面來講,迄今為止我沒有強迫果果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報課外班我會徵求他的意見,他不想報我不會強行給他報班學習。平時他不想學習而是想玩遊戲的時候,我雖然有時心裏不高興,但也會讓他玩,因為那個時候非要強迫他什麼事情效果也不會好。

四、愛老師,愛學習。孩子的情商培養是很重要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也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快樂的人。孩子們應該學會感恩,感謝這一路上為他們成長付出那麼多辛苦的老師們。我很贊同陳老師在家長會上説的那個觀點:一個孩子如果喜歡一個老師就有可能喜歡上這位老師教的這門學科。果果對教過他的每一位老師都很有感情,前一陣因為他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黎老師和他聊了幾句,他回家後特開心的告訴我“媽媽,李老師還記得我呢,她今天遇到我還和我説話了”。現在果果喜歡、佩服陳老師和李老師,就像他曾經在學校的調查表上填寫的那樣“我喜歡陳老師,她上的每堂課都像公開課一樣;我也喜歡李老師,他講數學很有方法”。”家長可以做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樑,孩子的一些情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畢竟一個老師要負責班上八十個學生,而家長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人)。同時也要讓孩子們明白,老師的批評其實也是對學生愛與負責的表現。

以上只是一些個人的想法與感受,希望與大家交流。

家庭教育作文 篇7

母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不願意再當您的兒子,儘管您那麼愛我。

真的,我深深知道,您再也不能像愛我一樣愛任何人,可是您,卻愛得太過分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吃火鍋。我們去了火鍋城之後,有一個看起來十分年輕的服務員把我們點的各種火鍋料一一端上來。也許是剛剛工作,也許是因為路滑,她在把一盤肉丸放在桌上的同時滑了一下,肉丸有幾個掉在了桌上。您臉上立刻滿布烏雲,大聲呵斥那個服務生:“你怎麼這樣啊!這些肉丸子掉在桌上怎麼吃啊!什麼火鍋城,服務態度這麼差勁……”那個服務生臉上痛苦的神情告訴我她的腳扭了,但肉體上的痛楚遠遠比不上心靈上的羞辱。那種委屈、悲哀、憤怒、痛苦的眼神我怎麼也忘不了。最後,是父親勸阻了母親。母親還不罷休,硬是要服務生又拿一盤肉丸上來她才終於停止了吼罵。

我忘不了這個服務員的神情。她只不過是一時失手,母親,您何必這樣呢?您知道這個痛苦的陰影會造成多麼可怕的心靈創傷嗎?這個服務員也許才剛參加工作,經過您這頓訓斥後,她以後的社會生活會受到多大影響,您又想過嗎?我試圖説服自己,告訴自己母親是因為愛我才會這麼生氣的。她只是不想讓我受到傷害。愛是可以包容一切的,我知道。可是您卻忘了愛的真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您只顧愛我,卻全然不顧其他人的感受的話,這就不是愛了,這是自私。

每次我看見您因為我受到傷害而去千百倍的傷害那個傷害我的人時,每次我聽見您偷偷對我説這個好的學習方法不要告訴別人,免得別人成績比我好時,我都心如刀絞。我無數次想與您談心,都被你漫不經心地拒絕。我無數次想讓您看一些關於“高尚心靈”的名著,都被您以“看不懂”為由擋了回去。

有時我想,是不是我降生在這個家庭,成為您的兒子,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一個玩笑?

所以母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寧願降生在另一個家庭,儘管您,那麼愛我。

家庭教育作文 篇8

咱們中國的家庭自古以來注重“耕讀”,而今無需耕作,教育自然成了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自然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在當今社會教育的主體應當是孩子,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是起引導作用。

家庭教育中,“養不教,父之過”,當今社會,物資生活富足,自是不會出現“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的悲劇——既然“犬馬皆有所養”,那麼家庭對孩子的“教”便愈發重要。當今社會萬物互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愈發緊密,沒有人能再像隱士一般斷絕與社會的聯繫。所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對孩子的“教”與“養”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諸葛亮的《誡子書》中開篇既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見品行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温文爾雅、謙遜有禮,這都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像新聞中報道的“為等孩子父親上火車,而堵門影響列車啟程的母親”便是典型的反面事例。父母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成為了理性的、有教養的人,只有真正成為了一個人,孩子才可能去投身社會,發光發熱。

當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為了一個文明理性的現代人,學校教育便要傳授給孩子知識,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嚴師出高徒,彷彿是中國人對學校教育的判斷。但真的只是如此嗎?嚴,固然是對的,但嚴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專心學知識——壽鏡吾先生會打手板,但是打手板是為了讓孩子好好背書。因此只要能引導孩子的良好發展,那麼無論嚴或鬆都是起積極作用的。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教育中,學校和老師要為孩子提供平台去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為日後的發展尋找方向。魯迅先生在1908年發表的《文化偏至論》中説:“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則尊個性而張精神。”我想這便是如今學校教育的宗旨――立德樹人,尊重個性。那麼在這個標準下,嚴不是準則,而在於“導”,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自我。因此諸如“遊學”、“科技創新比賽”、“藝術團”等新興課程應運而生,成為幫助學生的“梯子”、“路燈”,引導孩子去探索世界,發現自己,尋求理想。而非像過去“填鴨式”的教導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

這種“幼者本位”式的教育理念,在當今社會正如火如荼地發展着,潤物無聲,靜待花開,想必在如此教育理論下成長的新一輩年輕人,在花開之時,定能成為中華民族新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