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通用16篇)

欄目: 開學第一課 / 發佈於: / 人氣:2.13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通用16篇)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

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着對神氣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説過:「科學進步是一種悲喜交集的福音。」這是一個富有哲理的比喻。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裏創造出比歷史上其他所有時期所創造的總和還多的財富,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研究每每傳來佳音。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就擺脱不了農業社會的貧窮與落後;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就沒有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就沒有我們當今的電子時代和五光十色的舒適生活。然而,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兩重性,這就是所謂的「禍兮,福之福兮,禍之所伏。」

科技的發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展才使人類有着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曆法,為之驚歎;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這不光光是我們的祖先在進化時選擇了發展,選擇了進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我們今天的日子時有多少辛勤的科學家們用智慧甚至生命換來的。

生活如此舒適,生活如此愜意,生活如此美妙,我們的平均壽命比古代提高了30歲,看望親友甚至不用出家門,這不都是科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嗎?

人類發展高科技的時候,相對的,也帶來了對環境、生物和地球帶來重大的影響,例如:台灣從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地球因為人類的工業活動,大氣中廢氣增多,温室效應和酸雨的問題日益嚴重,造成河湖中生物的死亡、建築物腐蝕和全球暖化等生態問題;另外,器官移植雖然救活了許多人,但社會卻付出極大的醫療成本,也出現許多不好的現象,像是買賣器官、克隆技術等……而未來人類該如何在科技發展和人類福祉當中取得一個平衡點,是人類現在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總之,科學是艱鉅的、誠實的勞動,它啟迪人們的智慧,培養人們的艱苦奮鬥精神和求實精神;科學是探索未來、創造未來的,它培養人們宏偉的胸襟,寬闊的眼界,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膽識;科學是同謬誤做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它培養人們不畏艱險、不怕挫折、鍥而不捨,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衞真理的大無畏勇氣;科學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行徑格格不入,它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培養人們的獻身精神。

科技改變歷史,知識改變命運。我們跨入了21世紀,跨入了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發展!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2

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有的人夢想當明星,有的人夢想當發明家,有的人夢想當宇航員……可是,在這個人人都談夢想的年代,我們除了關注夢想是什麼,更要去探討夢想如何照進現實。

2018年中央電視台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給出了我們答案。

節目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篇章裏成龍先生和現場觀眾的隔空對話。成龍講述了他演藝生涯中多次受傷仍堅持工作的拼搏故事,從跑龍套的無名小演員到獲得奧斯卡終生成就獎,這位“中國名片”把中國功夫帶向了世界,實現了自己的英雄夢。成龍滿是傷痛的故事告訴我們“創造,要有夢想,還要敢拼搏”。一個人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如果你沒有拼搏精神,不去奮鬥實現它,那麼夢想也只是夢想而已,永遠無法照進現實。

在演講中,成龍先生以一句“現在,很多年輕人手裏扎個刺都哎喲哎喲叫,我覺得挺誇張”,使得全場觀眾淚中帶笑,讓我們感受到了他愛拼才會贏的樂觀與幽默。是啊,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但很多人卻成為了温室裏的花朵,網絡上的鍵盤俠,實現夢想的口號喊得響亮,真去做的時候卻受不得一點挫折傷痛,遇到困難就退縮,可是,不經歷摸爬滾打的人是實現不了的夢想的。

節目裏同學們也暢談了自己的夢想,有的想成為樂高老師,有的想成為作家,撒貝寧老師也説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火車司機。夢想雖然有大有小,但每一份夢想都是我們社會前進的動力,無論夢想是大是小,夢想的崛起都要依靠我們的不懈努力,甚至要付出汗水和淚水才能實現。

2018年《開學第一課》以“創造 向未來”為主題,通過“夢想、奮鬥、探索、未來”四個篇章的講述,在“創造精神”指引下,探討夢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奮鬥的重要和未來的美好。夢想是未來的種子,是探索的對象,是奮鬥的目標。這顆種子,看似渺小,卻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只要你用汗水和努力去澆灌,它會頂開所有壓在頭上的瓦礫頑石,長成參天大樹,開出美麗的花。

看完《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努力拼搏、不斷奮鬥,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3

9月1號,電視播出了《開學第一課》節目。我們全家人吃完晚飯,就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等待節目播出。聽媽媽説,這個節目差不多有十年曆史了,這麼説來,它的年紀居然和我差不多大呢!

節目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老師與TFBOYS組合成員王源一起上演的跨越40年的演講。薛老師説自己曾三次落敗研究生考試,但他從未放棄,最終憑藉自己的樂觀、自強和堅守,完成了眾多重大科研成果,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薛老師教導我們,新一代青年人要永遠不屈服於挫折,建立內心強大的自我。聽了這句話,我有些慚愧。

一年前,我看到電視上的小提琴演奏,非常喜歡,便告訴爸爸媽媽想學。爸爸媽媽全力支持我,用了一個周的時間幫我選了樂器、請了老師。説起來容易,學起來難,每天兩個小時的基本功練習,讓我很快就沒了耐心,加上節奏感不好,學琴之旅艱難異常。一首簡單的曲子,我卻怎麼都練不會,不是手指按錯了位置,就是忘記了樂譜,不是節奏不對,就是弓法不對。老師一再指出我的問題,我的情緒也越來越大,最後把琴一摔就奪門而出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碰小提琴了,我覺得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一定做不到。

可是今天聽了薛老師的話,我回到書房,重新拿起了那把佈滿灰塵的小提琴,審視着它。它不是戰火紛飛時代的槍林彈雨,不是敵人威逼利誘的嚴刑拷打,而我也沒有經歷三年努力付之東流的無奈,只是一點小小的挫折,我卻這麼容易就“繳械投降”了,我真是無地自容。

小提琴不過是我人生中一件小事,今後的人生路上,我還會遇到更多困難,難道我都要輕易放棄嗎?今天這一課正當其時,在開學之前給了我當頭棒喝,我不能屈服於挫折,更不能丟了中國少年的志氣,對不起胸前鮮豔的紅領巾。挫折是生活給我的考驗,戰勝挫折才能讓我成長;一次次的迎戰,才會有我一步步的變強。我讓媽媽把薛老師的演講打印出來,貼在了書桌前。今後,再遇到挫折時,我會再讀一次,便有了戰勝挫折的勇氣和前進的動力。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4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後,我對長征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

在兩萬五千里長徵中,紅軍們克服種種困難,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克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不知死了多少人,終於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蹟。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戰爭與當年的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

此時,我感到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段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恆的長征精神,讓我們永遠銘記。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5

老師在剛剛開學時交給我們一個任務,就是一部真人大型節目。叫做《開學第一課》。

這個節目每一次都會有一個固定的題目,這次的題目是“創造向未來”,大家都應該知道功夫巨星成龍。他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他之前拍戲,幾乎全身都有受過傷,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我發現一個道理:“做事和追求夢想一定要去拼搏。”有一個熱愛拍照的伯伯,他拍照並不是普通的欣賞,而是認真分析照片後的原因,他就是解海龍,這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為什麼?他有三個朋友:“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他們長大之後都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就是因為解海龍和他們當時講的話,才讓他們走向了城市。他們的故事讓我知道 ,青少年要敢於有夢。

“不能放棄挑戰自己”這是世界珠心算比賽冠軍王炯金説的。假期的時候,別人在玩耍,她在練習珠心算,才成就了她的現在。

“知識改變命運”“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我之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這些精神。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6

眼看就要開學了,同學老師又可以見面了,相信每個同學都很激動呢!特別是在這特別的時期裏,我們還會迎來了《開學一第課》,這是有意義且好看的教育課,每年的開學第一課可謂是十分的時候受到同學們的歡迎,那麼這次也一定讓大家收穫不少。

面的新的學期,新的書本,我的心裏更是有一種難以訴説的感受,彷彿一瞬間就長大了不少,特別是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給了我很大感觸,讓我學習了很多新的知識點。那一天晚上,我是跟爸爸一起觀看的,由主持人的慢慢深入介紹,不知不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就結束了,這一刻我陷入了深思,然後媽媽也安靜了。

説真的,看了這個節目讓我明白了許多,收穫了許多,以及成長了許多,好比一堂人生哲理課。讓我不得不對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了一遍又一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人生的方向又在哪裏呢?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需要努力學習,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同時身為少先隊員,更應該要嚴格要求自身,做好為祖國貢獻的儲備能力,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7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今天在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今年最新的《開學第一課》。

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我以前可能不是很瞭解一面五星紅旗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那麼現在的我,一定會非常響亮的説,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是我的自豪。現在的我們,生活比以前變得更好了,但是我們不能停止前進,我們需要努力的去奮鬥,努力的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作為新一代祖國未來接班人的的我們,可是要肩負起讓祖國變得更加富強的使命。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的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祖國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搖籃,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祖國的崛起而驕傲。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少年人來説,要心繫祖國,要熱愛祖國,才以後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讓我我深深感覺到了,我們祖國的富強,祖國的強大都是來之不易的,祖國的一切都是需要大家一起珍惜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一起努力讓自己成為祖國未來的合格建設者。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8

期待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開播了。

觀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課外知識。開學第一課中的每個故事,都是非常正能量的,鼓勵着我,不斷的激勵着我要勇敢前進,去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不足,要去改正自己。開學第一課中,他們的精神讓我堅定了自己的內心,做什麼事情都要不怕困難,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最終才有機會成功。還有更重要是讓我意識到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的發展是離不開祖國的,祖國的未來也是離不開我們的。祖國呼喚起青年擔當,時代賦予青年重任。“我與祖國同成長”是我們每個少年人的共同心聲。

觀看完《開學第一課》後,給我的啟示,不單單是兩小時時長的視頻播放,它更像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讓我不再迷茫,讓我更加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我一定會更加的努力學習,去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然後讓自己在未來變成更加優秀的人。在以後,要用自身學識與能力去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9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在《開學第一課》的陪伴下,我們不知不覺間已經邁入初二。在相同的教室裏學習,在相同的老師的教導下收穫。我們一步留下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專屬於自己的成長。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它或是平凡,或是遙不可及,但要相信,如果你一直堅定不放棄,即使達不到,也不會像一開始的那樣遙遠。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祖國的發展需要青少年的努力。相比青少年,有些人雖是已經步入退休年齡,卻仍然為祖國效力。2017年首台國產大型客機的誕生,標誌着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時間的流逝對應的是我們的成長。像是“無殼孵小雞”這個實驗,“加油向未來”節目做了,我們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也會嘗試着去做。這當中,是有人會成功的。難道這不算是時間見證的成長嗎?

這期的節目中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堅持不懈。舉個很好的例子,直播中,王源的“剝雞蛋殼,使蛋黃完整進入塑料膜”這個步驟就經歷了很多次失敗。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一直用語言安慰着自己“希望這是一個幸運的蛋”,儘管這樣也無濟於事。失敗乃成功之母,哪個科學家做實驗又是很順利的就成功的呢?最後王源沮喪的表情帶着些許期待説了一句“再試一次吧”,經過小心翼翼地封膜、扎洞、剝蛋,最終我們一起見證到了他成功的一刻。那一瞬間滑進膜中的蛋黃彷彿帶着欣慰的笑容,看着王源順利“打蛋”後與身旁兩位老師擊掌的情形。

青春的我們還年少,我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會促使我們對很多新鮮事物的感興程度。而堅持正是支持我們沿着問題探索下去的介質。年少無知,年少輕狂。少年時期的我們應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燃燒青春,才能獲得想要的幸福。

不負年少。年齡的大小標誌着我們是否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所渴望的知識。還小,甚好。有句話是這樣説的:“寧願笑着流淚,也不要哭着後悔。”享一時歡樂,毀一生幸福,值得嗎?

社會很大,很複雜。可是“社會”一詞的來源就是“羣體”。如今,羣體中大多數都是像我們一樣的青年人,為了支撐並控制好這個社會羣體,我們應盡我們的所能做我們應該做,和想要做的事。

開學第一課。是啊,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了。

我們不應該辜負那些看好我們的人,他們很在意我們,而我們,既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又能使他們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0

今天是《開學第一課》播放的日子,在晚上八點的時候,我準時收看了節目。今天這檔節目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自信,什麼是百折不撓,什麼是奉獻精神。

當初就是因為我們自信,我們民族才能從戰亂中建立起一個新中國。也正是因為我們的自信,所以就算在西方全面的封鎖之下,我們也能夠發展至今。自信,是我們民族前進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當年一場鴉片戰爭開啟了我們中國人近百年的屈辱,但是我們有着百折不撓的精神。外敵侵略我們?沒關係,我們一次次的反擊,最後還是將對方趕回去了。科技發展落後?沒關係,無數先烈一次次實驗,最終還是將原子彈發明出來,為國防注入了強而有力的力量。

正是因為我們有着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跌倒的情況下,又重新站起來前行,一直到今天。

那麼什麼又是奉獻精神呢?就是敢為他人犧牲的精神。當初無數革命先烈就是抱着這樣的精神去抗擊侵略者的,正是有了這羣可愛的人,我們才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假如這些革命先烈沒有奉獻精神的,可能現在我們國家早就不復存在了。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1

有了夢想才有未來,讓夢想帶來希望,點燃希望的火光,用創造引領方向,去譜寫美好的未來!

9月1日,晚上八點,綜合節目——《開學第一課。撒貝寧,何炅,成龍,謝海龍……各名人將陪我們一起跨入新學年。

成龍説,自己一開始演的只是死屍,但是成龍仍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成龍拍電影從不用替身,因此身上總有很多傷,撒老師在人體板上用獎章把成龍身上有傷的地方貼滿了。

通過這件事,我們知道從來就沒有隨隨便便成功的。在事業有所成就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貢獻,成龍還鼓勵孩子們要創造,要有夢想,要敢拼搏。

解海龍老師則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自己實現攝影夢;另一個是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實現上學夢。

其中“大眼睛”蘇明娟,為了上學,每天往返二十四里山路,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都不能阻擋她對知識的渴望;“小光頭”張天義,為了同桌也可以上學,把大部分的錢全分給自己的同桌;“大鼻涕”胡善輝,無論自己的書包,衣服怎麼樣,他展現的只有忘我讀書的精神。

謝老師説他們當時代表的就是所有渴望知識的孩子,他們眼睛裏只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我要上學。如今他們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王桐晶是珠心算地一的人。何老師問她為什麼這麼厲害?她説:“在別人放假的時候自己一直在苦練。”他還説,“自己從六歲開始苦學,九歲進了國家隊,苦練了十八年,才有了這樣驚人的毅力。”

王源不斷努力,完成了無可孵化小雞的實驗,不懼失敗,勇於探索。吳光輝院士。勇於探究,是C919總設計師,為了完成C919國產大飛機衝上雲霄,共合力幾十萬人。

最後由張傑唱的《少年中國説》為結尾,唱出了少年夢想的重要。

《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總體節目圍繞了八個字:夢想(成龍,謝海龍説),奮鬥(王桐晶),探索(王源,吳光輝),未來(張傑)。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2

開學了!開學了!美好的暑假轉眼就變成了曾經,變成了記憶中的一部分。

時隔一年,我已脱去了幼稚,換上了沉穩的外套,升上了高年級。在踏入那久違的校園之時,我也迎來了最珍貴的一課——《開學第一課》。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課,這是一堂讓人聲淚俱下的感人的課,這是一堂美妙有趣的課,就是這堂課,讓我認識了孝、懂得了禮、感受了愛!

孝,一個我們看似不陌生的字眼,大家都知道它念“xiao",都知道它可以組詞”孝順“,但是卻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它。它是一個不完整的老,一個子頂着這個不完整的老就是孝。這就寓意着兒女要支持、支撐老人。孝是我中華文明的'根基,也是我們對父母這麼多年的養育、關懷之恩的感謝。孝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孝要趁早!

説到孝,就不得不説禮。作為一名小學生,一名龍的傳人,尊禮、行禮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我們自己要傳承的傳統美德。待客禮、出行禮、言語禮、個人禮等等……,這些禮儀都是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結晶,我們要踐行、保護這些禮儀,不要讓這些曾經的輝煌文明在記憶中流逝。

愛,則是一個讓人温暖的字眼,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無處不在。愛也是一個神聖的字眼,愛讓我們體會到了温暖,知道了感情的珍貴。一聲我愛你就會給人帶來幸福,所以要及時表達愛,付出愛,願愛充滿世界!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我深深地認識到了孝、愛和禮有多麼重要,讓我們帶着這三個字一起快樂成長!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3

今天“開學第一課” 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主持人是撒貝寧,董卿,還有何炅,首先是候德剛老爺爺講一個三棵柳樹的故事,當年候德剛老爺爺還是個孩子,他跟着紅軍叔叔阿姨走,他從老家出發時折了一個清脆的柳枝,一路上他都拿這棵柳枝,走到四川的時候德明得了重病,紅軍的叔叔阿姨只好把他留給當地藏民,猴德明就把這跟柳枝插在了茫茫草原上,80年過去了,當年的孩子已經成為耄耋老人,而當年的這棵清脆的柳枝也成了清脆的柳樹。

在這後面講述了賀龍將軍,賀炳炎的輝煌歷史。

下面介紹共和國開國將軍的後代,第一位曹小龍,他父親是曹丹輝將軍,紅軍長征時,在紅一方面軍參加了直羅鎮戰役。第二位是李亞平,父親李天佑將軍,紅軍長征中,他率領紅一方面軍紅五師血戰湘江。………朱俢秋,父親朱良才將軍,在長征中參加了慘烈的湘江戰役。第十位潘濤聲父親潘峯將軍,長征時期是紅四方面軍兩過雪山,三過草地到達陝北時,他的團只剩下五人……

最後由104歲的泰華禮老先生,代表紅軍升旗“升國旗,唱國歌”。

昨天先輩們用他們的足跡為我們開路,今天讓我們接過先輩的旗幟繼續前行,不忘初心,珍惜當下,開創未來,新的長征在路上,讓我們接過老兵的旗幟,傳承長征精神。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4

9月1日晚九點,我和媽媽準時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節目分別從漢字、中華武術、琴棋書畫、絲綢之路幾個篇章來講述我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傳承,這些環節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琴棋書畫中的“棋”,節目中總結到“棋以明智——小小的棋盤包括萬象,凝聚着東方的智慧,黑白棋子在往來之間,教會我們用於挑戰、敢於突破的精神。”

我學圍棋也有三年的時間,圍棋真的教會了我很多,讓我不那麼在意輸贏,可以輸得起,能夠基本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知道遇到困難時不能逃避,要勇於挑戰,突破自我。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5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科學創造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知,對實現中國夢更加憧憬和期待。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來幫助自己開始,人類的文明便拉開了帷幕。於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為人類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為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為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保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芯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為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網絡帶來了信息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面對着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為看重的應該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於不顧,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一不是以國家責任為重的典範。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樑支撐着,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會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秋季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 篇16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9月1號晚上八點播出了。伴隨着機器人以及小學生藝術團的舞蹈,新生代演員王鶴棣、宮鴻、樑靖康、吳希澤以及充滿活力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曲,拉開了晚會的序幕。主持人撒貝寧、何炅帶大家進入了今年的主題“創造向未來”,節目分為“夢想”、“奮鬥”、“探索”、“未來”四個篇章。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章——“夢想”。在成龍講述他的經歷過後,以“我要上學”系列照片震驚國人的攝影師解海龍來到現場,展現了相機背後“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等著名照片主人公的故事,用自己一張張感人的黑白照片,展現了令人感懷的歷史變遷。

這些孩子們,最後都走出了大山,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呀!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夢想,然後去努力地實現它。

趁着青春放飛夢想,看似一個遙遠而不可觸摸的詞彙,其實離我們很近,我們擁有多數成年人夢寐以求的豆蔻年華,我們應當為夢想拼搏一把。要知道,青春的可貴並不在於那些快樂時光,而是擁有一顆盈滿勇敢和熱情的心,不怕吃苦,不怕受傷,不怕付出。這樣勇敢的自己,永遠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追求夢想的同時,相信自己,學會跌倒後繼續前進,學會抵禦狂風暴雨,學會闖過沿途絆腳的荊棘,你在最好的年華里付出,就不會烙下遺憾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