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2021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

欄目: 開學第一課 / 發佈於: / 人氣:7.9K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2021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1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2011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在哪裏?

聽了這個主題後,我心裏就想,幸福在哪裏?我個人認為幸福不光光在家中,也在自己傷心難過時朋友一句安慰的話,還在老師的一句表揚裏等。其實幸福到處都是。在電視中最打動我的是那位非常自信的盲童和他那位堅強的母親,還有一位女孩用自己80斤的身子去照顧她已癱瘓在牀的養母。先説説那位年僅十歲的小男孩。他上盲人學校的時候,幾乎每天上學都要自己偷偷的跑到音樂室去彈鋼琴。他呀,一彈就要彈到3個小時以上,而且每天不管有沒有彈到3個小時他總是戀戀不捨得離開了自己心愛的鋼琴,甚至他有的時候還跟他媽媽耍賴。這位盲童實在是太喜歡鋼琴了,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了。這位盲童的母親也是很不容易的,為了自己的兒子,她帶着兒子來到了北京,到處找學校。都找了大半個北京了,還沒有一個學校肯收留自己的兒子,她很失望,但她並沒有放棄,終於在盲童7歲時有一所盲童學校接收了他。她當時的心情應該是:激動萬分、欣喜若狂的。而且她還把一大堆的樂譜翻譯成了盲譜。加起來的總量都可以從我肚臍眼到我脖子了。

這一位母親實在是太偉大了。不過我要説的下一個人比她更加偉大幾十倍,她的做法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我為什麼要説她的做法是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呢?因為她是用自己80斤的身子去照顧自己已經癱瘓在牀體重接近160斤的養母。每天早上4:00就起牀燒飯,等母親醒來後,再幫母親做160次的仰卧起坐和180次的伸腿,然後再喂母親吃飯最後在一路小跑去學校。到了中午又一路小跑去了菜場買了幾個最便宜的蔬菜,就匆忙地跑回家炒菜,喂母親吃飯,然後再自己吃,這些事都幹完了才跑回學校去上下午的第一節課。放學後,她又跑到菜場買了幾個菜後,然後再匆匆忙忙地跑回家了。到家後她不急着炒菜而是慢慢的把母親背上了輪椅,帶着母親去呼吸新鮮空氣。回來後再開始炒菜,然後喂母親吃飯,最後才自己吃飯。等母親睡着了她才有時間去寫作業,通常都要寫到22:30才去睡覺。

有一次一個媒體的記者給她買了一份全套的肯德基。但是,她卻説我喜歡在家裏吃,記者同意了。於是,她帶回家了。結果她到家後,卻對母親説:“自己在外面已經吃了。”母親當真了,於是母親把肯德基吃光了。後來記者知道了這件事,問她:“你自己為什麼不吃?”她説:“我要感謝我母親給了我這個家。我要報答我母親。”聽到這裏在場的所有人無一例外的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她的養母説:“我照顧她三年她説她要照顧我一輩子。”你們大家説,他們是不是都很不容易,對不對?其中最打動我的就是那個要照顧養母一輩子的大姐姐。你們呢,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在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瞭解到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九月一號是青島市全體學生開學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央電視台重磅推出了《開學第一課》。2011年的主題是“幸福”。當我聽到它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幸福究竟是什麼?開學第一課給了我答案。

開學第一課共有三節,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一堂課。

第一堂課講述了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劉浩,他從四歲開始學電子琴,七歲開始學鋼琴,他曾經參加過德國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並且獲得了總決賽的第三名。大家可能覺得這並沒有什麼稀奇之處,生活中這樣的人不還有很多嗎?但是,劉浩不同,他是一位盲人!你們相信一個看不見任何東西的小男孩能彈鋼琴嗎?這在很多人眼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劉浩卻用優美的旋律向大家證明了看不見一樣能把鋼琴彈好!我想這是因為他的自信、自強不息、不自卑和堅持不懈!

2007年,劉浩的母親帶着200元和電子琴,與劉浩一起到北京尋找鋼琴老師,可是老師一看見劉浩失明就拒絕了。一連被40多個老師拒絕,讓母子二人陷入困境。2007年5月,在北京愛心組織幫助下,劉浩上了盲校,終於有了鋼琴老師。從此,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曾經為背誦一首10頁的演奏曲整整用了兩天的時間。也就是憑藉這份堅韌不催的毅力,劉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步,最終獲得了成功!但在這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人支撐這一切,她就是劉浩的媽媽,劉浩的媽媽為了讓劉浩能夠更好地彈琴,便不畏辛苦,一針一針地把五線譜翻譯成盲譜,詮釋出母愛的偉大!

這個事例讓我懂得了:幸福就是自信、陽光和堅韌不催!

接下來的第二堂課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重慶篤坪鄉一個偏遠的山村小學,一位名為王忠華老師給他的學生們教跳邁克爾·傑克遜的dangerous,讓這些從小就生活在山村的孩子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為他們插上了一雙理想的翅膀。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幸福就是放飛理想!

第三堂課開始了,它描述了一個女孩的故事:這個女孩名叫孟佩傑,在她五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從此她跟養母一起生活。然而這樣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太久,在三年後,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養母癱瘓在牀,養父離家出走。年僅八歲的她一下子成了家裏的頂樑柱,沒有灶台高的她學會了熬湯、炒土豆絲。在這之後的4000多個日日夜夜,孟佩傑每天都要照顧癱瘓在牀的養母,給養母洗衣、做飯、餵飯、揉腿、洗腳……但是孟佩傑並沒與抱怨這一切,她説:“是媽媽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媽媽平安我就快樂,媽媽幸福我就幸福!再大的困難我都不怕!”

這是我深深感受到:幸福就是感恩與奉獻!

看完開學第一課,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幸福是內心的快樂;幸福是自信、樂觀、努力、超越;幸福是承擔與珍惜;幸福是放飛夢想;幸福是感恩與奉獻;幸福是理解與關愛……

這就是幸福!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孝、愛、禮、強”這四個醒目的大字深深牢牢地刻在我的心裏。

自從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感想。由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張泉靈老師主持的《開學第一課》,每個新學期都會演播。

比如:“父母教會我”第一課的“孝”。孝為先。讓我難忘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鄭淵潔,童話大王和他兒子的故事。就如鄭亞琪所説:“爸爸,這龍蝦你吃,我將來還可以吃原子彈蝦。你不是也説可以看原子彈電視嗎?”還有一對父子的孝心故事。何洪濤叔叔帶着父親何遂立,騎着改造的'摩托車,去河南,北京……全國有名地去旅遊。懷着對父親的孝敬,開開心心地玩,六年騎了十幾萬公里……

這讓我想起開學後做家務的事。當時,我在幫忙做家務。媽媽問我:“為什麼要幫我做家務呀?”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我看了《開學第一課》裏的‘孝’,教會了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教會了我‘孝’,樂其心,不為其忘。——《禮記》。還有,最大的孝就是讓自己安全度過每一天,不讓父母擔心。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孝跟爸媽學,長大對爸媽好!”媽媽聽了,點頭笑着説:“恩,好,孝,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從父母做起。”

第二節課“愛”,由心而發,心不能忘記愛的存在。“愛”是最美的字,是陪伴、呵護與成長。就如[搖滾爸爸]秦勇,十年為了兒子“大珍珠”,放棄了唱歌。“大珍珠”生下來4歲時就得了不治之病,父親放棄了事業,全心全意去愛他的兒子,教會他做任何事業。騎單車花了一年,看見了希望。繫鞋帶花了3個月,説“謝謝”三年……雖然“大珍珠”不像正常孩子一樣,但他的父親依舊在身邊陪他一起玩耍,當哥們兒對待。“十年傳承父愛,爸爸陪你一起長大。”愛應該及時表達,不能等待。

“父王,我愛你,下輩子我還當您的兒子,好嗎?”這是“大珍珠”寫給“父王”信裏的最找不到句。我聽了,熱淚盈眶。愛讓我們攜手渡過困難,一起長大!我的父母給了我愛,哪怕是嘮叨,為你擋雨,為你擔心……這都是父母給你的愛。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三節課“禮”,禮儀不是一朝一夕養成學會的。要做一個守規矩、懂禮貌的好孩子。女孩像小淑女,男孩像小紳士。[禮]是立身之本,就像生活裏,給老人主動讓座,不亂闖紅燈……這都是講文明的行為。這些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的舉止行為都是“禮”。

最後一堂課“強”。也就如那武藝班藏族孩子的武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管困難有多大,都要堅強去面對,不能退縮。用武術教會我自強,用愛教會我自強,改變自己……

“孝以彰德,大道行敦。禮運天下,綱紀為分。愛人濟人,君子之論。強國盛論!”

“孝、愛、禮、強”這四個字深藴的道理,無窮無盡……

《開學第一課》,你給我的啟發太大了,讓我們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吧!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4

星期五的晚上,我觀看了中央一套隆重播映的《開學第一課》。

2017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剛剛開始,是吳磊演唱的《夢想開始的地方》,接着有條不紊的講述了字以溯源、武以鎮魂、棋以明智……但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還是漢字叔叔查理德,他為漢字而狂。他廢寢忘食,漢字成了他全部。在他學習漢字,正要建立漢字起源網站時,他得了心臟病,命懸一線。當他醫治好後,他繼續研究漢字,雖然漢字叔叔生命轉瞬即逝,但他還要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熱愛的漢字研究中去,他還把自己僅有的錢投到漢字研究中。漢字叔叔的事令我很感動,因為他是外國人,不需要學漢字,可他奉獻出一切,也要學習漢字,可見我們中國文化多麼吸引人!

身為外國人都喜愛中國文化,何況我們呢?我們的中國文化遠及海外,我們為何不為我們的文化而驕傲呢?那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多麼偉大。無論是變化多端的漢字,還是振奮人心的、令人熱血沸騰的中國功夫,還有琴棋書畫和古今中外的詩詞,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可見中國文化是多麼的燦爛輝煌呀!我們應該驕傲,為我們國家——中國而驕傲,我為我是中國的小學生而驕傲!

《開學第一課》在9月1號晚上的播出,更讓我們看到古往今來富強的中國。把一個國家創造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的樂趣。這是我們的驕傲!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5

2014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家長和孩子都成為課堂的主角,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和榜樣。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共4講,分別是孝、禮、愛、強。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文明禮讓,愛護大家,同時也要堅強。

第三講“愛”的主講人是原黑豹樂隊主唱秦勇。

在每個人生命的最初,父母都是愛的起點,也是愛的教育的起點。

昨天,原黑豹樂隊主唱秦勇是第三節課的主講嘉賓。他説,1996年,自己的兒子大珍珠出生,然而沒想到的是,4年後,大珍珠被診斷出重度感統失調,很長一段時間大珍珠不會説話,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秦勇感覺天快塌下來了。秦勇説,“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

秦勇努力當好大珍珠的父親並不容易,僅繫鞋帶這個簡單的工作,就需要比別的孩子多幾千倍的時間。夏天,秦勇教大珍珠英語單詞we,教了3個小時還是學不會。得知騎自行車是對感官協調能力最好的訓練,秦勇陪着兒子開始了漫長的練習,當大珍珠終於可以穩穩地坐上自行車騎上一小段時,向來堅強的秦勇也忍不住落下了男兒淚,“從那一天起我就堅信,他什麼都可以學會”。

通過秦勇的講述,我們更多的瞭解了“愛”,我們都要做有愛心的好少年,不只愛自己,也要愛身邊的人。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6

2017年《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主題,分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五個篇章,旨在引導中小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自信的源泉,培養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

穿越五千年時光,走進中華文明的古老源頭,領略民族自強之魂的風采,品味字裏行間的家國理想,開啟黑白二子間藴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鑑古知今……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説:“今年的主題演繹,注重讓傳統文化和當下發生關聯,而不是放在博物館裏成為僅僅能欣賞、背誦的對象。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就在他們身邊,依然會影響他們當下的生活。”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7

2010年《開學第一課》,這次我也是感歎多多!

今天的內容是“我的夢,中國夢”。“強國夢”“為國夢”“人生夢”……每一個夢,都是用自己的雙手來實現的,就像李連杰叔叔一樣。

李連杰叔叔從小就有夢想,他的夢想也有許多比如:那個武術冠軍,這是他最希望實現的夢想。後來李連杰叔叔在一次海嘯中差點喪生,於是他就想為國家效力,看到這,我被打動了!

哇!用上交彈琴,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簡直讓我難以相信,真是太震撼了!你怎麼能呢麼厲害?你是怎麼彈得?你學了幾年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的?一大串問題我想問劉偉。他雙手殘疾,還有這般精神我太佩服了!我也試了是讓每一個腳趾獨自動起來,這麼一試,我知道了有多難,可也被劉偉實現了。

劉偉——我會記住你的名字的!

夢想,此時此刻我也真正瞭解了夢想,我明白了:在夢想的路上,有許多跌跌撞撞,但是我們跌到了一定非要爬起來,繼續走上夢想路!成功就是因為失敗了不放棄!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8

2013年《開學第一課》有三個主題,都以“夢想”為圓心,每課都有兩到三個“老師”講述他們從萌發“夢想”到實現“夢想”的經過。

其中有兩位“老師”最值得讓我學習。

他們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身上的不足,同時也激勵着我。

我想説,人生就像一粒種子,受到的壓力越多,鑽出泥土的小芽就越粗壯。

可是有的種子卻在艱苦的時候,就爛在了泥土裏。

而廖智挺過了艱難,用另一種方式讓生命綻放了美麗的花朵。

鋼琴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何種音樂都能演奏。

郎朗三歲起,為他的夢付出了十九年的時間,終於走出國門,成為了家喻户曉的鋼琴家,他讓鋼琴的美在自己身上綻放。

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我欠缺的頑強和堅持。

看到這裏我想起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我們的小夢,一個一個集成中國的大夢。

我們應該有夢想就要堅持,堅持,夢想就能出彩!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9

9月1日晚上,我準時收看了中央電視台和教育部合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裏,我的心被一個個追逐夢想的故事震撼着、感動着。

在新學期的鐘聲裏,我認真聆聽了“英雄航天員”王亞平、著名鋼琴家朗朗、國際影響章子怡……引人入勝的故事。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人物是廖智。她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我對廖智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在觀看《開學第一課》前我就認識了她。只要看過《舞出我人生》這個節目的觀眾都會知道那個戴着假肢、坐在輪椅上跳舞的美麗姑娘。她,就是廖智。2013年4月,在蘆山地震災區,有一名特殊的志願者,她有着温暖的眼神、燦爛的笑容,被大家稱為“最美志願者”。令人驚訝的是她是戴着假肢奔走在災區第一線的。她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她曾是一名舞蹈老師,地震讓她失去了用來跳舞的雙腿。但是她沒有消沉,而是戴上假肢重新站了起來,並且重新登上了舞台,用樂觀的笑容、絢爛的舞姿,舞出了新的人生。她,就是廖智。

在《開學第一課》中,最使我感動的一句話,是13歲的付麗娟説的:“真累,難熬,但是我必須熬。”是的,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不能一帆風順,但是為了實現夢想,我們必須堅持。這使我想到了暑假裏的一件事。爸爸媽媽帶我去爬華山,第一天是做纜車上到北峯的,再往上爬就不怎麼累。而第二天徒步爬上北峯,烈日當空,直射腦門,我渴得一會兒就喝了三瓶水。有一段山路,傳説是太上老君開的,名叫老君犁溝。那段山路大概有70度,寬只有五六十釐米,有的行人往上爬,還有的行人往山下走。我抓着鐵鏈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回頭一看,腳下就是深不見底的山谷,自己就像懸在半空中一樣。也不能把自己留着山上吧,儘管我已經筋疲力盡,但我仍然堅持着,勝利就在前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老師,你的夢想是什麼?讓我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並肩前進。

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0

今天一早,我們就知道了有《開學第一課》。2012年主題是“美在你身邊”。第二節課時,開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成了四個部分: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結合主題,讓我十分感興趣。

探索美

第一章節是探索美。美其實並不是富麗堂皇,雕龍畫鳳的代名詞。美也是無處不在的。有句話説的好:“不是世間沒有美,而是我們沒有發現美的眼睛。”第一章節,我看到了很多我平常忽視的美。看,那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馬快速奔騰起來真是飛沙走石;那極樂鳥似乎戴了一副面具;那可愛的小猴子的眼睛裏寫滿了好奇與驚訝,一個個鮮活生命在向我們展示美。可能這離我們有點遠,但是,當清晨的陽光普照在一片片幸福的葉子上時,這很美;當晚霞用創造的顏料讓雲朵五光十色時,這很美;當風吹過草坪讓草坪成為一個綠色的“海”時,這也很美。這些美都是我們身邊的,也許,不足一分鐘的駐足觀望,坐在車上的餘光一瞥,都能發現。有的人讓它從時間的縫隙裏溜走了,可有些人卻欣賞它的美。這,就是探索美。

創造美

美不是單一的,它也可以創造。那自制樂器的劉大成用平常的東西,做出了不平常的曲子。水管,樹葉,藥瓶都能成為樂器。這平常的東西,用智慧改造了一番,就變了一番模樣,這一件件閃着智慧的神奇樂器,難道不美嗎?還有劉大成自身的技巧,讓沒有改造過的梳子也成了樂器。還有那好聽的《農家的早晨》,完全都是自導自演,不僅有精妙的技巧,還有無聲的演出,一切都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生趣活潑的農家的早晨

傳遞美

“最美”似乎是現在很熱門的話題。而“最美”司機吳斌卻格外令人感動。身受重傷的他控制了車子,讓所有的乘客都安全了,可他卻走了。他的壯舉讓許多人知道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奉獻,在那“最美”的幾分鐘裏,所有的人都瞭解了美。連我,也感受到了他的美,那顆時刻為着他人的心,是善良的美。吳斌用他自己的事蹟和生命傳遞了美!

和諧美

在奧運會上,美也無處不在。那“零失誤”的中國體操男團憑着高超的技巧成功衞冕,讓我和許多人興奮不已。在《開學第一課》上,他們告訴了我和諧與美。他們無論其他人表現如何,都互相擊掌鼓勵,讓整個隊伍少了爭吵,多了和諧。和諧,團結,使美綻放在了每個隊員的身上,這讓我為之欽佩。

《開學第一課》只有1個多小時,也許並不能概括完世間所有的美。但是,它教給我的方法卻能讓我的生活無時不刻存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