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5W

時間過得真快,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畢業前大家都要寫畢業設計,在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來參考自己需要的開題報告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

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已不再重視板書。甚至上課不寫一個字,只用鼠標一路點擊,一堂課就結束了。久而久之,沒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教師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書,也毫無章法,一堂課下來,黑板上雜亂無章。學生得不到規範化書寫的示範,對課堂內容無法把握,更得不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因此,研究此課題能引起語文教師對板書的重視,使這項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提高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板書對於教師來講是一項基本功,對於語文教師來講更是如此,規範、工整、美觀的書寫更能展示教師紮實的基本功;精巧的板書設計更能顯示語文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2、有助於教師把握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把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秀的板書設計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完成的,課堂上,隨着板書的逐步呈現,教學思路、知識體系、文章結構、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美點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3、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與薰陶作用。語文教師長期堅持規範、工整、美觀的板書,對學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薰陶,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書寫,從而使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工整。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板書設計是指教師上課前制定的在黑板上書寫的計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設計。它運用教學直觀性原理,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精心構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簡潔的文字或圖形顯示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本課題主要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

2、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那麼,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板書設計的過程中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它主要包括板書佈局藝術、板書書寫藝術、板書構思藝術。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水平的高低顯示了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課題從語文教學板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出發,力求通過學習、討論、實踐,着重探索語文教學板書的佈局藝術和構思藝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開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選擇課題,申請立項,蒐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負責人:董xx)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當前本校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座談、問卷調查;賀xx老師負責),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製作課件、座談交流;董貴鈺負責),語文板書設計案例交流(語文教師自己設計板書並附設計説明;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書設計藝術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板書佈局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佈局藝術,寫出小論文,並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説明。(康xx老師負責)

(2)板書構思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構思藝術,寫出小論文,並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説明。(張xx老師負責)

(3)中期彙報。準備彙報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記錄資料以及彙報ppt課件;董xx負責)

3、研究後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參與研究教師撰寫論文,參與研究教師彙報課。(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完成結題報告。(董xx負責)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預計包含以下內容: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問卷及報告、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材料、語文板書設計案例、板書設計佈局研究小論文、板書設計構思技巧小論文、彙報課板書設計及説明、板書設計藝術研究論文。

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2

一、論文題目:

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教育專心於未來。教育是若干年後什麼都去掉,留下的積澱——真善美。因而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先生曾強調:“啟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凡人生之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這個時期養成,以後只需繼續地培養下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其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在為未來奠基。

時代迅猛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研究學生日常生活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問題。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為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少先隊員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時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課題的界定:

1“習慣”,是指人對於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的類似於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

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並逐漸穩固下來的。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習慣性的。因而習慣對人們的生活有着絕對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2、養成教育,一課題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教育。

從廣義上説,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和教育。狹義的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xx市人民路小學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學校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隊工作方面積極探索。鑑於小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重智輕德較為普遍的情況,進一步加強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很有必要。

反觀現有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現狀,我們認為:

(1)學校生源比較複雜,來自城區、礦區、農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為習慣有較大差距。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應更具針對性、層次性。

(2)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法途徑較為簡單,缺乏評價與反饋。我們認為: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來探討和研究新形勢下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學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優化,有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能促進學生髮展,適應新時期的挑戰和要求。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

1、結合時代要求和少先隊教育特色,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一套適合寄宿制、小班化辦學體制的“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對策,以利推廣。

2、通過研究和實踐,引導使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深入理解道德規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通過研究和實踐,優化班主任隊伍,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內容:

1、探討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2、探討家校社會多維立體的教育途徑和策略。如何將本課題研究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調動家長、社會教育積極因素。

3、探討優化班級管理、提升學校德育成效的科學、系統的方法。

五、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理論方面,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有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柯爾伯格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班杜拉和西亞斯的社會學習理論,重點研究了兒童道德行為的訓練和發展問題。實踐方面美國更加註重“自然教育”,引導孩子“自我成長”。

我國心理學界有一些學者關注兒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基本側重於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論研究方面,對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行”的研究比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前三者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

近期不少專家從行為習慣入手研究少年兒童德育,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如由中國科學院的王極盛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雲曉研究員主持的,關於傑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實踐方面,北京懷柔區、大興區開展了文明禮儀調查研究、家校合作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研究,山東濰坊市探索了網絡對於小學生行為習慣的作用研究等等,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總的來看,在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方面的研究較為匱乏。

(二)本課題研究創新點及突破之處。

本課題為應用基礎研究,在強調應用性的同時,也注重一定層次的理論探索。着眼於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兒童的日常行為,着重進行有關小學生在學習、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1)創新方面。

依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努力構建創新養成教育途徑和模式,將養成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生活行為中,多層次、全方位的進行跟蹤教育,突出成長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論意義。

立足於應用探索與實踐,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總結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規律,豐富素質教育理論和養成教育理論內涵

(3)應用價值。

本課題着手與途徑和模式的實驗和探索,側重於應用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途徑是:密切結合我校寄宿制辦學實際,通過個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體行為習慣養成的實驗研究,形成新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方法。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學校班級管理中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新觀點、新方法和新途徑。

六、完成條件分析、研究方法與路線:

(一)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領導支持,課題研究有經費保障。

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大力支持,為課題研究開展提供環境支持、經濟支持。良好的教學條件和領導的重視、指導,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保證。

2、資料豐富,研究有理論支撐。

學校有藏書豐富的圖書室、6萬冊圖書的電子閲覽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論着作,又有新穎生動的光盤資料,還有時效性較強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隊工作》、《輔導員》等刊物雜誌,使課題研究的展開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背景。我們課題組擬推薦篩選專題學習材料,供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提升理論素養。

3、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學習、研究氛圍濃厚。

參研12位教師中有五位小學高級教師,兩位為市教壇新星,4位參加全國十一五或相關課題研究,成績突出。年輕教師均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教研後勁足。班級管理經驗較為豐富,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與路線:

1、行動研究法。

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針對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設計的與課題實施內容相關的系列問題。通過家長的.問答,更進一步地、全面地瞭解學生習慣的現有發展水平。

2、個案研究法。

對學生個體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並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觀察法。

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為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記錄,思考研究,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4、問卷法。

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等。堅持課題的理論研究、課題的實驗研究和羣眾性教研活動三結合的研究辦法。以理論研究為先導,以實驗研究為中心,以廣大教師參與的研究活動為基礎,以班隊會課堂為主渠道,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研究學生、探索方法、總結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積極探索新時期背景下,寄宿制學校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徑;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養成教育模式,營造積極進取、健康成長的氛圍。

七、課題研究組織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員分工:

本課題由我校一批鋭意改革,不斷進取的青年教師組成。

1、本課題研究指導專家。

xxx(xx市教科所課題主任)、xxx(xx市教研室)、xxx(xx市教研室)、xxx(xx市教研室)。

2、課題研究實驗小組。

(1)組長:xxx。國家級課題小學語文閲讀教學子課題負責人,省級課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主要成員。多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區級學科帶頭人。多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現從事小學德育工作,對小學生日常行為教育有較高的興趣和豐富的經驗。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學習、內容安排,活動召集、組織等。

(2)組長:xxx。全國十一五中央電教館信息技術整合專項課題主要成員兼執筆人。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報告獲省三等獎。論文、教學設計、課題報告等獲國家級獎項十餘篇次,並部分發表;獲省級獎項8篇次。從事小語教學及班主任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xx省骨幹教師,xx市教壇新星,校本培訓指導教師。

分工: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協助開展課題研究各項工作。收集材料,撰寫報告並上載。

(3)主要成員:

①xx,淮北市教壇新星,骨幹教師。

②xx,青年骨幹教師,大隊部輔導員。

分工:負責收集課題研究資料,整理歸檔。

(4)參研教師:xx、xx、xx。

分工:負責會議內容記錄整理,活動宣傳。

(5)參研教師:xx、xx、xx、xx、xx、xx。

分工:負責相關子課題的研究、實施,並做好材料的積累、分析、總結等。

八、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的工作進度計劃:本課題預計20xx年xx月——20xx年xx月分三個階段完成。為期二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做好課題申報、制訂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啟動、課題分工、理論學習工作,培訓參研教師,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組織開題啟動研究。研究呈現形式: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開題報告。

(二)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組織交流、研討等活動。主要是理論實踐研究,課題材料信息收集,課題研究論文,優秀班會課例和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並對典型案例加以積累分析。

1、課題組制定實驗計劃,堅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學習交流相關理論。

2、實驗教師、班主任探索養成教育實施途徑,精心設計上好班會課,及時總結實驗體會,積累、整理好相關資料。

3、每月一次專題研討,與全校同學科教師共同探討、交流體會。

階段成果呈現方式:

①教師研究案例。

②階段研究報告。

③班主任工作論文。

④班隊會及活動案例。

⑤問卷調查情況分析結論。

⑥班級日誌樣本。

(三)總結評定、成果發佈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整理行為習慣研究經驗論文,將成功班會課例刻錄光盤,論文編輯成冊,總結、發佈和推廣研究成果。

20xx年xx月迎接上級領導對學校課題研究工作的評估驗收。

成果呈現方式:

結題報告、相關研究的論文集和其它相應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論文彙編、班隊會等活動案例彙編及光盤、教師研究案例彙編等)

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3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農村小學儘管已經開設英語課程好幾年了,但就我校周圍小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流於形式,教學效果微乎其微。許多學生真正開始學習英語還是初中七年級開始起步的。而單詞的學習又是英語學習的第一步。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這也是農村學生的一大英語初學障礙。由於單詞學習的薄弱,導致學生做練習、課外閲讀、熟記短語等相關活動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由此對英語學習喪失了信心,進而降低了英語學習的效率。針對這種情況,在七年級、八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們開始一步步探索單詞教學的方方面面,力爭取得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單詞教學的經驗或方法。現在基於這些實際情況,我將此作為本次小課題研究的內容。

二、研究意義:

由於學校軟硬件條件的限制,和教師、學生自身能力、條件的限制,本地區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單詞教學,佔有很大比重,而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我們研究的目的在於找到符合本地區英語教學環境的方法、技巧或課堂操作。提高單詞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詞彙基礎。單詞教學是一個值得英語教師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掌握詞彙的多少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詞彙掌握得越多,學生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就越有利,與其相關的一些課堂活動才能有可能進行的更順利。學生不但能獲得較多的信息,而且也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語言運用得更加自如、流暢。尤其,對於廣大農村學生來講更是這樣。畢竟我們在教學條件上佔有劣勢,尤其是英語教學。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字母書寫。

2、能正確掌握字母的大小寫要求。

3、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單詞讀音,並能在使用中正確發音。

4、能熟悉所學單詞的意思,並進行課外閲讀。

5、能熟練的使用單詞造句,並進一步寫出短文,保證單詞的用法正確無誤。

四、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就目前本校及周邊初中學校的英語單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有急功近利的教學心理,重視語法、解題訓練,往往忽視了基礎的單詞教學。單詞教學的主要方法僅僅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終導致學生對單詞望而生畏,提到單詞學習,心理極度排斥,接受能力差,久而久之,小小的單詞讓他們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

五、研究步驟及措施:

(一)準備階段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網絡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二)研究實施階段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相關實驗及操作,寫好資料、經驗的總結。

(三)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六、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主要採用實驗法、觀察法、對比法、問卷調查法。

1、實驗法。由於參加課題研究的兩人均帶有兩個平行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對同年級的兩個班進行教學實驗。對比教學效果,進而得出實驗結論。

2、觀察法。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們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信息、經驗。

3、對比法。和實驗法相配套,對同年級的兩個班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4、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七、成果預測

1、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的單詞教學水平,科學地將單詞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間的相互聯繫與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科學的單詞學習方法

2、通過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品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採用理論研究、對照研究、課堂觀察的研究方法提高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水平、教科研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初中英語單詞教學的新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5、通過對單詞教學的個案研究、分析,總結出單詞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影響。

6、課題研究結束後,應產生兩篇分別針對七年級、八年級英語單詞教學的研究報告,一篇小課題研究論文。

八、成果展示形式

1、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教學教案、課件,及其他文字、圖片、照片資料。

2、結題報告一份。

3、一篇小課題研究論文。

九、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組織:丁建峯丁偉撰

分工:丁建峯(八年級單詞教學的組織、操作、資料收集。)

丁偉撰(七年級單詞教學的組織、操作、資料收集。)

論文撰寫:兩人共同完成

十、保障機制

1、備課採用集體備課方式,由課題組參加的兩位教師共同制定教案、設計課件。

2、及時和學生交流,反饋教學信息。

3、邀請其他英語組教師進行聽課,並反饋信息。

4、由校領導牽頭,積極爭取和外校教師交流的機會。

市級小課題開題報告4

一、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理論意義: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學生髮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繫學生生活,強調學生要充分運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學習。同時《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見在數學學習中合作這種學習方式的確很重要。

應用價值: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主體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標下已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探討的焦點問題之一。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利於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建立各教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彼此協調、取向一致的關係;使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指導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數學教學學習快樂、快樂學習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開始探討合作學習,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少學生從中受益,教師們在實踐中也開發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但目前國內對合作學習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學校,中學階段的合作學習剛剛起步,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初中階段需要進一步開展合作學習,小學階段尚未看到數學與合作學習整合的研究課題。因此現在進行初中數學與合作學習整合的研究帶有前瞻性。國內目前的合作學習研究比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則,而對實踐的、具體層面的、可操作的方式與途徑的研究則比較少,本課題注重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內容、目標、思路

什麼是主體合作學習形式就是通過小組目標、小組分工、角色分配與轉換、集體獎勵等形式,激發每個學生榮辱與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道德情感,通過感染輿論,集體榮譽體驗等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對小組做貢獻,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學習方式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目前數學教與學形式上存在着種種弊端,要麼是學習沒有目標,或目標不能落實;要麼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的問題不聞不問,要麼是教師主觀臆斷,脱離學生實際,總之數學學習形式亟待改變。

主體合作學習在學習數學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時間,使學生有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能使學生互相取長補短,縮小兩端學生的差距,雙方都能獲益,尤其對後進生有很大的幫助。更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師在主體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和地位。

轉變觀念是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地位和角色也發生了改變。教師在小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學習目標的製造者,程序的設計者,情景的創造者,討論的參與者,協調者,鼓勵者和評價者。

如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關鍵在於精心設計討論話題。從教師這方面看,設計話題應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創造性。

小組學生合作學習評價對象和方法。

評價的對象包括評價自己、評價同學等。評價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等幾個方面。合作學習作為系統的學習方式,必須具備相應的評價機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能夠把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變為小組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孤立的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

本課題試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轉變的實踐過程,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理解、掌握數學思想、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生活能力協同發展,培養學生能數學地分析、解釋、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及運籌優化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逐步養成自主意識、合作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實現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融合轉變觀念是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也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應該轉變為學習者學習的嚮導、參謀、設計師、管理者和參與者。通過課題的研究,培養出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師隊伍。

研究視角:本課題從新課標合作學習的角度出發,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動,注重開放的合作過程,強調合作方式的建構。

研究方法:

②.調查法:運用座談、問卷等方式,向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現狀,並對此作出科學的分析。

④.實驗法:在學習方式的實驗階段,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分析的方式,研究這一學習方式的實踐操作效果。

⑤.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研究過程中,通過學習、實踐、反思、評價分析,尋找得失原因,不斷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

⑥.經驗總結法: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小組合作的途徑、方法和原則。通過各種方式全面蒐集反映小組合作學習中事實材料,經過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認識的高度,作為合作學習方式的理論依據。

研究階段

⑴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⑵實施過程(20xx年6月-20xx年1月)

根據課題設計方案,有計劃、有步驟進行行動研究。不斷實踐,定期總結,每學期都有階段成果。

⑶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在以上成果總結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寫出結題報告,召開成果彙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