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未成年嫌疑人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27W

希望瞭解某個事件或情況時,我們通常要進行細緻全面的調查,並根據調查情況撰寫調查報告。一起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未成年嫌疑人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未成年嫌疑人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未成年嫌疑人社會調查報告1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困擾法學理論界與司法實踐部門的一個難題,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雖然國家和社會為減少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未成年犯罪卻呈上升趨勢,而且逐步出現手段成人化、年齡低齡化、團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點,已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未成年人犯罪現狀

河南省某縣2005-2008年未成年人因違法而被判有期徒刑或拘役、管制的共有183起,具體情況如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

1、該縣暴力犯罪比例高,多表現為搶劫、盜竊、搶奪、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犯罪等。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作案動機和目的十分單純。多數違法犯罪的青少年自身素質低,法制觀念薄弱,不能清楚地辨別是非。2008年15歲花季少女劉某某,不堪忍受同學張某長期的欺壓、侮辱,與一幫朋友一起將張某打成重傷,等待她的將是三年有期徒刑。

2、年齡主要集中在16-18週歲之間,農村未成年和城市閒散青少年犯罪比例高,約佔總數的88%。2007年破獲的一個盜竊摩托車團伙案,該團伙犯罪成員4男2女均為十七八歲的未成年人,他們輟學離家出走,在娛樂場所相遇成為戀人、知己,他們模仿着電影裏的情人非法同居。16輛各種型號的摩托車成了他們的戰利品和情人節禮物。

3、團伙性犯罪明顯。由於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和身體條件尚處在較薄弱時期,如果以個人的力量來達到犯罪目的,未免膽怯,因而往往形成一些較為穩定的犯罪組織。

4、盲目性、偶發性和衝動性是該縣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徵。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從犯罪原因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作具體的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心理髮育不成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未成年人正處於生理和心理髮育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極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誘,從而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缺乏良性誘導的情況下,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隨心所欲,進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由於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處在生長髮育階段,辨認和自控能力差,容易被誘惑走上犯罪道路,有可寬恕的一面;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有可寬大的一面。下面,結合未成年人特點及成因,我們通過對刑罰功能,來探討一下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刑罰的適用。

(二)家庭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外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的不幸

父母的死亡、離異、再婚、繼父母的歧視等等缺乏家庭温暖的情況,使得未成年人的心靈從小受到創傷,產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古怪,只要誘因出現,就極易步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期望,給孩子施加各種壓力,而不考慮他們的承受能力,或以打罵體罰等方式進行管教,致使未成年人產生逆反心理,從而走上邪路。

3.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溺,或者放任不管

4.父母不端行為的影響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未成年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父母自身就素質不高,好逸惡勞,追求享受,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三)學校原因。

學校的教育失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由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變。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已根深蒂固,還長期存在於部分學校、教師的傳統理念中。傳統的教育觀念使一些學校領導重視的是生源、榮譽,老師拼命地抓成績,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理想、道德、法制的教育或者法制教育流於形式,出現了“教書不育人”的狀況;有的學校責任心不強,對校規校紀抓得不嚴,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未成年學生,無人過問,使他們無故逃學。一旦流入社會,結夥成羣,互相傳染不良習性,加之學校沒有及時發現與制止,久之,使他們膽大妄為,蔑視校規,從而走向犯罪。

(四)社會原因。

社會環境的影響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土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日趨繁榮穩定,激烈的社會競爭,一方面使社會更加向前發展,一方面也使得社會更加凸顯其殘酷冷漠的一面。相對單純的未成年人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由於身心發展的不完善,無法很好的適應。同時不良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吸引青少年的娛樂場所,不良的文化環境對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暴力、色情等內容的遊戲卡、網卡、書刊雜誌、影視作品在各種影視廳、網吧、電子遊戲室等娛樂場所到處都有。未成年人長期沉迷於這些場所,自然產生模仿心理從而走向犯罪。如我院在審理一起未成年人聚眾鬥毆案件時,在問及他們為什麼要打仗,幾人竟易口同聲説蠱惑仔片看得太多了。三是網絡遊戲的誘惑。近年來,隨着網絡遊戲的發展,網絡遊戲在給人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可以説網絡遊戲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社會原因。因為網絡遊戲的誘惑力,不少未成年人經不住誘惑,沉迷於網吧、遊戲室,尤其是在校學生在那裏結識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有的因為爭機子打仗,有的因為沒有資金消費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據統計,我院審理的69起少年犯罪案件中,有40餘起與網吧、娛樂場所有關,佔總數的60%,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與建議

(1)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導致未成年犯罪本質原因,很多未成年人都是以自多為中心,個人利益高於一切,為了個人的利益什麼錯都敢犯,什麼法都敢犯,走向極端。

(2)提高家長素質,改進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基礎工程”,要採取多種措施充分發揮家庭對未成年人教育的基礎作用。家長要以自己良好品行做好示範,加強對法律常識、德育知識和管教常識的學習,不斷增強監護人應具備的育人素質,樹立正確的成才觀、人才觀,為未成年人成長髮展提供一個温馨文明的家庭環境,從關愛、參與、激勵、引導、監督和矯正等方面入手,搞好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要切實擔負起教育和撫養義務,教育方法不能走極端,要循循善誘,及時引導和釋疑,教會子女正確思考和麪對人生。

(3)彌補學校的教育方面存在漏洞。

有的學校教育知識結構存在缺陷,很多學校多年來實行的是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德育,一些教師本身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人,甚至出現打罵體罰的現象,一切學校政治教育內容僵化,形式單調,針對性不強,手段落後,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到位。

(4)強化社會教育,進一步優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

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認真組織指導家庭教育,幫助家長特別是年輕家長提高素質和家教水平,推行健康理智、文明向上的教育方式。學校要積極發揮密切聯繫未成年人與家庭關係的紐帶作用,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家教講座、家訪等形式,為完善未成年人教育、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供信息控制基礎。同時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因地制宜建立青少年活動場所,積極開展“青少年維權崗”活動和各種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未成年嫌疑人社會調查報告2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上升,已成為一個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問題。未央區作為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區,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大規模轉變,建設項目聚集,區域人口急驟增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上升速度較快,社會影響較大。為了做好今後一個時期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建設平安和諧社會,筆者對該院近年來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了分析和調研,結合檢察工作實際提出預防思路和對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的特點

(一)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

據統計,2008年—2010年,未央區檢察院共批准逮捕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174起231人,其中2008年批准逮捕46起57人,2009年批准逮捕54起76人,2010年批准逮捕74起98人。

(二)外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

非西安市城區籍貫的未成年涉罪人員為131人,佔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57%以上。

(三)犯罪主體的文化程度偏低

未成年涉罪人員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初中文化程度163人,小學文化程度的49人,文盲1人,佔涉罪未成年人總數的92%。

(四)侵財型案件所佔比例較大

從近4年來所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統計情況看,侵犯財產型犯罪多發、頻發,所佔比例較大,影響羣眾安全感的“兩搶一盜”等侵財性犯罪案件戰佔案件總數的70%。其中,搶劫案件高居首位,佔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42%。

(五)共同犯罪現象比較突出

調查數據反映,共同犯罪案件佔所案件總數的83%。有的為了壯膽結夥作案,有的僅為講哥們兒義氣或逞一時之勇而走上犯罪道路。

(六)暴力型犯罪現象比較突出

涉案罪名大多數集中在搶劫、故意傷害、故意殺人、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綁架、非法拘禁等暴力型犯罪案件上,佔案件總數的59%。

(七)作案地點多在城鄉結合部

未央區是正在發展中的城鄉結合地區,有的地段人流量少,比較偏僻,使這些未成年人犯罪有了可乘之機。如在涉嫌搶劫犯罪案件中,以城鄉結合部作案的約佔30%。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與社會環境、文化生活、經濟發展、家庭環境及法制道德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父母忙於生計、家庭殘缺、過分溺愛嬌慣,使處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監管,遊蕩於社會上,在經濟拮据時容易受到誘惑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