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2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

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1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關於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提升行政效能,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市人力資源培訓指導中心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對全市各定點培訓機構就政府購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作專題調研。調研圍繞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全面深入的對公辦定點培訓機構培訓需求進行摸底調研,以求規範技能培訓機制,提升技能培訓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提高財政支出績效。

調研圍繞培訓經費使用情況、近幾年開展職業培訓方面的做法經驗以及對政府購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三個方面展開。現將具體調研結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培訓情況:20xx年全年全市18家公辦定點培訓機構共對7922個人開展了技能培訓,其中,本地城鄉失業人員技能培訓2897人,外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4032人,被徵地人員技能培訓993人。

(2)財政補貼情況:20xx年全年撥發至各定點培訓機構經費總額為6545099元,其中本地城鄉失業人員技能培訓撥發2358427元,外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撥發3353560元,

被徵地人員技能培訓撥發833112元。

(3)財政補貼使用情況:財政補貼主要用於三個方面的支出,培訓費、管理費以及新設備添置費,其中培訓費包括教材費用、師資費用、場地水電費用等,部分鄉鎮的場地水電費併為納入支出中(因借用中學會企業的場地,因此場地租借費及水電費都未結算到培訓帳上);管理費包括工作人員加班費、招待費、差旅費等。

二、具體做法

(1)圍繞各鎮產業抓培訓。隨着各鄉鎮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用工需求激增,各定點培訓機構根據所在地域企業實際情況開展“訂單式培訓”和“送培訓入企業”。“訂單式培訓”指的是根據工種、人數、技術要求等,組織富餘勞動力參與培訓,最終將這些勞動力整體輸入企業,解決“企業招不到熟練工”、“富餘勞動力缺乏市場競爭力”等問題,真正做到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送培訓入企業”,是圍繞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所開展的對應培訓,企業缺少什麼員工,定點培訓機構在企業內開展什麼培訓項目,將最優質的師資直接送入企業,解決企業培訓壓力及後顧之憂。另如虞山鎮、謝橋鎮等鄉鎮,也針對本鎮城鄉失業人員的零星需求,聚少成多,積極開展各項特色培訓班,如育嬰師、電焊工、中式麪點班等等。

(2)加強管理抓質量。各定點培訓機構服從人力資源培

訓指導中心的業務指導,明確培訓職責,履行培訓協議。確保師資,提高教學質量,抓好班級管理,提高學員到課率,確保課時,不因外因而隨意修改課時,嚴格教學,強化實踐操作,不用理論代替實踐,一切從確保培訓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出現。並在實施培訓的過程中接受培訓中心和財政部門的管理、監督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中心也對各定點培訓機構建立了相應的考核機制,實施優勝劣汰機制。

三、意見和建議

(1)區域招標為首選招標模式。政府購買技能培訓服務的招標方式或將採取工種招標和區域招標兩種形式。大部分定點培訓機構負責人認為區域招標較為合適。常熟各鄉鎮之間目前的交通並不發達,如按照工種招標,每個鄉鎮劃分培訓工種,會出現本鄉鎮乃至臨近鄉鎮沒有的、學員需求的工種,客觀上造成了學員求學的不方便,學員需求得不到實現,培訓口碑相應下降。

(2)提高各定點培訓機構培訓積極性。社會培訓主要採用的多為業餘時間開展培訓,相應定點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多數時間在利用晚上及週末加班,而在績效工資的大範圍內,各公辦定點培訓的工作人員無法獲取額外工作時間的補貼,工作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部分鄉鎮管理人員提出,是否可以在培訓補貼經費中,劃出1到1.5個人的績效工資,納入工作人員的加班補助。

(3)部分工種向社會培訓機構開放。在保留原有定點培訓機構的基礎上,另外取部分工種,向社會培訓機構開放,嘗試運營政府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待各流程、細節以及效果明確對技能培訓有推進作用後,再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2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xx—20xx年)》的精神,我市積極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實現高質量就業。我們對我市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進行了深入調研,以安知職業培訓平台運營為例,相關調研情況如下:

一、線上培訓的優勢

(一)學員學得“多”

相對以往傳統的培訓方式,線上移動端的授課模式實現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完整的理論知識、實操演示,不懂的、疏漏之處,學員可以反覆觀看、深入學習,從而實現培訓的大規模、高質量開展。

(二)學習時間“活”

相對傳統培訓方式,線上培訓更加機動靈活,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選取合適的時間進行線上學習,大大解決了工學矛盾。

(三)學員學得“好”

線上培訓課程通常是以圖文、視頻為載體,充分發揮視頻“短、小、精、趣”的優勢,通過精講知識點、技能點、操作程序、安全規範,配合動畫演示,使學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圍繞重點和難點集中學習。線上內容可以實時反哺線下,讓學員反覆回顧成為可能,有效加強了培訓效果。

(四)師資課程大幅節“省”

傳統培訓模式中,以培訓師面授為主,班級循環開、理論知識循環講。將這一部分理論知識的授課內容,提煉成數字資源發佈於線上平台,可供全市範圍乃至更大範圍共享使用,有效避免了課程重複開發,降低社會投入成本。企業和機構可將更多精力投入於課程的質量提升,課程內容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與此同時,全行業課程資源在平台上可以橫向對比,促進課程在質量方面的良性競爭。

二、相對傳統授課方式的不同之處

(一)課程實踐方面

傳統授課方式中,教師可以面對面指導學員進行實踐,線上教學則以教師授課為主。

(二)課堂互動方面

傳統授課方式中,教師可以面對面的與學員進行溝通,學員對課程的接受程度,教師能第一時間掌握。線上教學則通過學員留言或教師提問來進行師生互動。

三、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培訓模式

目前我市採取的是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培訓模式,線上培訓學時不得高於總學時的50%。這一培訓模式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充分發揮了線上培訓的優勢,學員可以通過線上培訓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也遵循了技能培訓重實操,重技術的培訓宗旨,學員可以通過線下培訓進行實際操作的練習。既節省了培訓時間,解決了工學矛盾;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3

為切實加強和職工技能、技術、文化教育,加速工人階級知識化進程,充分發揮新時期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在開展我市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後,市總工會生產部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科聯合組織了全市職工隊伍技能素質狀況調研。通過調研瞭解,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呈平穩上升趨勢,但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把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擺上一個十分重要位置,採取切實措施,不斷提升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

1、我市職工隊伍基本組成情況。據市勞動部門統計,我市目前各類企業近9000家,職工總數近14萬人,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近7萬人;其中持證職工人數近1。3萬人,技師和高級技師不足1000人,高級工不足20xx人,中級工近6000人,初級工近4000人,分別僅佔持證職工總數的0。8%、14。2%、42%和43%。與上海、山東等發達地區的15%相比差距較大,與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不相適應;經濟收入方面,高級工人、技師和高級技師年收入在8000-20000元(包括檔案工資、獎金、各類補貼的總和)和發達地區(以上海、山東為例)的年均32000-57000元相比差距不小。這種狀況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2、我市職工技能水平基本情況。今年10月份,按照省總安排,我市8個通用工種第一名參加了在安陽、濟源兩地舉行的全省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我市共參加選手18名,,其中計算機、汽修工、車工、鋼筋工獲得第23、24、25、26、名,焊工、車工、鉗工、天車工排名在後10位,綜合排名18,較去年比賽略有進步,但與濟源、洛陽相比差距較大,通過比賽也反映出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工種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尖子人才比較少,技術水平不太高。二是從參賽選手的比賽情況看,部分職工理論知識比較薄弱,個別參賽選手實際操作水平較差。三是整體發展不平衡。有的單位培訓基礎工作做得紮實,對比賽也比較重視,比賽成績比較好。有的單位對選手培訓工作目標不夠明確,活動開展不夠經常,對比賽也有應付的傾向,比賽成績停滯不前。這些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面對差距找不足,面對問題找辦法,切實把職工培訓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採取有效措施,抓出實效。

3、我市企業為提高職工技能素質開展活動情況。大部分市直、縣區大企業能結合自己特點,圍繞職工素質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在職工中開展“首席員工”評選、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創先進操作法《工作法》、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圍繞職工集體素質提升,在車間、班組、科室開展創新示範崗,創新型班組以及羣眾性安全生產監督調查、創建“工人先鋒號”等活動方面成效明顯,但按照市政府和市總工會有關文件精神制訂出台企業羣眾性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管理辦法的企業總量較少。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和小企業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難度很大,部分企業在開展這項活動中存在政策執行和認識上有不足之處。造成企業吸引力不夠強,企業招進技術工人難,留住更難,由於人才的流失致使企業發展速度更慢,後勁更乏,技術工人、技術人才流失現象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重視。

二、我市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狀況的好的經驗和做法:

為了提高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多年來我市各級組織,特別是工會組織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今年,市總工會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以史無前例的力度,聯合開展市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歷時半年時間,全市3000名選手同台競技,一展風采,進行了42個工種的比賽。不僅為廣大職工切磋技術,展露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而且也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通過比賽,有42名選手獲得參賽工種第一名,按照《活動方案》要求,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每個工種的前3名授予“技術能手”稱號,漯河捲煙廠、漯河高級技工學校等單位組織得力,被授予“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優秀組織單位”。

與以往相比,本屆競賽組織更加周密,整個比賽緊張有序,高潮迭起,亮點頻閃,成效顯著,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綜合這次活動和平時工作,我市提高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工作有一下特點:

一是領導重視,各方配合,形成了齊抓共促的格局。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黨組都高度重視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工作,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市總工會每年專門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安排部署;市委書記靳克文對我市提高職工技能的“五小”活動做出批示,要求工會組織要堅持不懈做實、做好,真正讓職工政治上得榮譽,經濟上得實惠;市長祁金立多次對職工技術創新工作進行調研;市委副書記張社魁,市委常委、副市長曹存正對此項工作非常關注和支持,只要有時間就參加我們組織的活動,要求對湧現出來的職工技術能手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和獎勵,努力營造勞動光榮、崇尚技能的濃重氛圍。呈現出人才培養有新進展、人才引進有新突破、機制創新有新舉措、人才作用發揮有新成果四大亮點,在11月8號上午召開的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田京衞、徐建立等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二十位的一線技術工人榮獲優秀高技能人才稱號,並受到各獎20xx元現金的隆重獎勵。

二是開展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為提升我市職工素質水平搭建很好平台。比如這次職工運動會確立了“崗位成才促進富強漯河發展,賽場爭雄彰顯時代工人風采”的競賽主題,以層層組織開展“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為載體,堅持羣眾性與競技性相結合,融培訓、練兵、比武為一體,將傳統技術的提高和創新開發能力的應用貫穿於大賽的全過程,大賽設置了42個競賽工種(項目),既有車工、鉗工、焊工等傳統機械項目,又有計算機、數控車牀等體現新興產業的項目,不僅為我市廣大職工學技術、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而且還為廣大職工改變知識結構和擴充學習內容指明瞭方向,同時也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市勞動競賽的水平。

三是堅持以賽促訓,以賽促練,以提高職工素質為前提,最大限度吸引職工參加競賽。據統計,全市直接參加“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的職工達10萬人,充分體現了本屆技術大賽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四是精心策劃,將創新與發展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着力打造我是新時期新階段職工經濟技術工作的優質品牌;市各行業廣泛掀起了以“比節約、比革新、比創造、比奉獻”為內容、以提升職工素質為目的的勞動競賽高潮。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很多單位緊密聯繫自身實際,從身邊的事做起,通過技術革新,加強現場管理,明確節約目標,尋找突破重點,堅持獎罰兑現等措施,調動了職工們的積極性,使活動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五是爭先創優,着力培養企事業單位急需的技術明星。以這次大賽為例,各參賽代表隊,本着“重在參與,旨在提高”的原則,精心組隊,積極參賽。廣大參賽選手勇於上陣,敢於競爭,奮力拼搏,爭創佳績,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賽出了友誼,一大批技術明星脱穎而出,市技工學校選拔出了40多人蔘賽選手,選手中有教師也有學生,經過賽前“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的歷練,以強大的陣容參加了5個工種(項目)的比賽,囊括了3個通用工種的第一名,銀鴿集團在車間、班組層層選拔的基礎上,派出精幹力量參加比賽,獲得兩個工種的第一名,充分顯示了雄厚的技術實力。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為我市下一步提高職工技能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職業技能培訓調研報告4

(一)要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職工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儘快形成職工培訓、技術比賽、技能鑑定、資格認證等“一條龍”工作格局。一是由勞動部門前頭,工會積極參與,積極推進勞動預備制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對至今尚未執行“持證上崗”制度的企業,由勞動部門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工會加大檢查、建議力度,督促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有計劃地分期、分批落實到位。二是拓寬職工技能鑑定的覆蓋面,凡是納入全市勞動競賽範圍內的比賽工種,無論是通用工種還是行業工種,只要基本符合勞動部門申報條件,都可以通過比賽免試直接參加技能鑑定,使更多的工種能夠參加技能鑑定。有關方面要及時建立完善職工技術技能培訓制度和等級評定標準,依法維護和保障職工享有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三是完善職業技能考核鑑定和晉升制度,進一步加大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以賽促訓工作力度,使職工學以致用。實現培訓內容、形式和方式方法的創新,培訓工作要從適應型向提高儲備型轉變,從注重積累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從注重學歷培訓向複合型人才培訓轉變。四是拓寬職工教育陣地。進一步規範職工學校,建立以市職業技術學院、市高等技工學校等為職工技能培訓基地。廣泛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為提高職工文化技術素質提供便利、快捷、優質的服務,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五是完善技師和高級技師的工資指導價標準,確認技術工人的價值,鼓勵技能人才勞動價值市場化。使高級技工勞動價值真正走向市場,得到社會公認。六是繼續實行市人才工作會議確定的優秀技能人才獎勵辦法,同時擴大數量和覆蓋面,利用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拓展職工技能人才成長渠道,鼓勵企業培養職工技能人才,留住職工技能人才。

(二)要建立和完善有利於技能人才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措施。

第一要企業建章立制。企業經營者要提高認識,把“職工技能素質提高工程”擺上議事日程。逐步建立起職工培訓、競賽、鑑定、使用、待遇“五位一體”的有效運行機制。切實制定職工技能登高計劃,把培育和造就一批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納入企業經營發展總規劃之中。要通過評選“首席員工”等形式為廣大職工學技術、練本領創造條件、搭建平台。對技能人才的使用和享受的待遇要有機結合起來,拉開技術工種、技術等級之間的待遇差距。對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有較大貢獻的高級技能人才要實行獎勵制度並與工資掛鈎。做到工人以技定級、以崗定酬、崗變薪更,鼓勵工人一專多能。激勵更多職工自學成才、崗位成才,使更多的職工真正成為市場經濟需要、企業歡迎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第二要社會營造氛圍。大力宣傳技能型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營造一個重視技術人才、愛惜技術人才的社會氛圍尤為重要。進一步強化社會各界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科技向生產力轉化的意識,強化優秀的技術工人與科技人才一樣都是企業寶貴財富的意識。克服“重科技、輕技能”的錯誤觀念,在全社會逐步形成重視、培養、關心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新局面。每年通過全市職工技能競賽,表彰一批技術能手、創新能手,選樹一批優秀技術工人典型,命名一批先進操作法,對有貢獻突出的技術工人,積極推薦享受政府津貼,並破格晉級,授予“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提高他們的社會政治地位。

(三)要建立和完善職工教育經費徵繳、提存、使用、管理制度。

建議政府有關方面要強化監管措施,督促企業按照法律規定足額提取教育經費,承擔起職工培訓、技能鑑定的責任。一是要不斷建立和完善職工教育經費投入制度,確保企業工資總額2。5%左右的經費用於職工教育和培訓工作。二是要在培訓經費上,拓寬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的經費來源。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採取統籌的辦法,可依法徵繳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另一方面政府每年也應劃撥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職工培訓專項經費。實行政府、企業和職工共同負擔的辦法,健全“培訓、練兵、競賽、晉級”四位一體機制。為防止人才流失,可明確規定受益職工對企業的服務期限,違約賠償。儘快實現職工職業培訓的良性循環。

(四)要建立和完善工會組織提高職工技能素質的網絡體系。

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維護職能。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要加強領導,依法建立健全職工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從源頭參與、源頭維護人手,運用法律武器保障職工接受教育和培訓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培養高職工技能素質的網絡體系。將技能培訓、崗位練兵、優秀技能人才培養、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使用等內容,納入工資協商和集體合同的簽訂範疇,通過職代會、廠務公開、職工代表巡視等有效制度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各級工會要加強職工技協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技協組織的職能作用。積極主動督促、配合有關部門,建立優秀技能人才庫,為培養優秀技能人才搭建平台。與企業資源共享,發揮工會教育職能作用,利用企業現有的文化教育陣地,對職工進行多形式、多層面的技術技能培訓。凝聚能工巧匠和技術骨幹。通過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賽、技術培訓、拜師學藝等活動,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促進職工技術素質的全面提高。

立足共建共享全局,狠抓工作落實。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工會工作會議和市工會四次代表會議提出的“深入開展以經濟技術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建功立業活動。以“建功十一五、和諧促共贏”為主題,創新載體,塑造品牌,激勵職工在本職崗位上創造一流業績“奮鬥目標。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等職工技能提高新途徑,緊緊圍繞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種,開展帶有示範性的勞動競賽和技術比武活動。深入紮實推行首席員工制度,為崗位工種樹立先進帶頭人;積極推進爭創“工人先鋒號”活動,為行業系統樹立先進羣體。廣泛開展“我為節約做貢獻”活動,引導職工在發展循環經濟、開展節能降耗、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貢獻力量。不斷完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保障和激勵機制,激勵廣大職工立足本職,學趕先進,爭創一流,多做貢獻。積極探索有效形式和途徑,不斷深化主題,加大力度,創新載體,完善機制,為廣大職工建功立業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