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基層大講堂活動總結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04W

篇一:曙光街道大講堂總結

曙光街道“週末社區大講堂”活動是在海淀區委宣傳部大力支持下由曙光街道主辦的宣傳思想文化活動。自20xx年5月正式啟動並進行第一次講課以來,先後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舉辦了3場免費講座。課程內容以“弘揚先進思想文化、關注大眾熱點話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市民道道素質、共建和諧美好家園”為宗旨,針對形勢任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衞生知識培訓等多個方面內容,根據形勢需要、社區居民需要選定授課內容,貫徹以人為本的社區思想教育核心。講座堅持“寓教於行、寓教於樂、貼近生活、關注民生”的社區思想教育理念,授課與示範相結合,講究互動,追求實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基層大講堂活動總結報告

曙光街道“週末社區大講堂”活動作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充分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力求在促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推進文化創新等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該活動的推出,對初步整合街道優質人文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促進街道構建和諧社會、學習型社會、創新型社會等工作做了大量的基礎性、探索性工作。講座開展期間,大講堂深入地開展科普教育、健康教育等講座,並把實用信息傳達到老百姓,把老百姓關心的實際問題納入到社區思想文化教育體系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深受廣大社區居民的歡迎。

一是精心安排,提升品位。

充分整合各方面專家隊伍資源,聘請一批著名專家學者進行演講。只要在某一領域有特長,受廣大市民喜歡,就能成為講師團講師,為有需求的市民講課。在選題上力求貼近羣眾生活實際,關注羣眾熱點難點問題,大眾關心的題目,良好的師資與優質的課程相結合,營造人人學習、時時學習的學習型社區氛圍,

使百姓聆聽到各個領域各類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演説風采。

二是增強講課內容的貼近性、實用性

積極增強講座的實用性,讓講座面向最基層的百姓,使講座內容吸引市民,讓廣大市民能夠參與進來,與講師形成互動。真正成為全民的“大講堂”,做到百姓所需,居民所想。通過活動構架專家學者與人民大眾的溝通橋樑,提高廣大市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在開展“社區大講堂”的過程中不斷吸取各社區的寶貴經驗,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提高活動質量。

三是豐富內涵,打造品牌。不斷摸索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每次講座後要及時聽取百姓反饋,瞭解每堂講座的羣眾意見。通過區新聞中心等媒體的宣傳報道,使活動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一個具有影響力、輻射力、凝聚力的宣傳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學習型街道,最終實現使百姓越來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質量,讓文化消費逐漸成為社會消費的新熱點。

曙光街道“週末社區大講堂”作為20xx年街道宣傳思想教育的重點項目,為提高市民思想文化素養,激發公民思想文化創造力,提高街道思想文化品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社區大講堂”活動一定會成為創建學習型街道的一個亮點,為海淀區核心區建設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曙光街道工委黨羣工作部

篇二:基層講堂典型

如何讓黨的方針政策和最新理論成果走進百姓?如何讓農民羣眾的種養殖科技知識不斷更新?如何滿足羣眾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怎樣把基層大講堂辦成深入淺出、羣眾易懂好記的“百姓講堂”?在武川縣哈樂鎮這片土地上,一場場有滋有味的大講堂正在上演。2012年以來,哈樂鎮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基層“大講堂”建設工作安排。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基層“大講堂”建設工作,按照“九有”(即有穩定場所、有規範名稱、有組織機構、有宣講隊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計劃、有經常性活動、有檔案記載、有考核總結)的`規範標準,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農牧民培訓和羣眾性文化活動為主要載體,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新穎、影響面大、羣眾樂於參與的基層大講堂活動。

一、武川縣哈樂鎮基層大講堂建設基本情況

哈樂鎮位於武川縣東部25公里處。全鎮轄11個行政村,124個自然村,總轄地面積54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特徵主要以山區為主,總人口18774人。哈樂鎮於20xx年在鎮政府掛牌成立了“哈樂鎮基層大講堂”,目前已在各村成立“理論大講堂”11個。20xx年以來開展各類宣講32場次,受益羣眾人數達到7000餘人。

二、哈樂鎮基層講堂建設的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新經驗

按照“分層推進,點面結合”的原則,以“面向基層、服務大眾、擴大覆蓋、增強實效”為目的,全力推進基層講堂建設,切實提高了理論宣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保證。一是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建設基層大講堂是一項點多面廣、艱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健全機制,才能取得實效。按照要求,為加強我鎮基層大講堂建設工作的指導與協調,成立了哈樂鎮基層大講堂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牽頭組織、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基層單位具體落實的組織領導體系和合作聯動機制。領導小組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總結通報講堂建設運行情況,部署講堂建設的任務,分析講堂建設存在問題。二是講堂陣地進一步完善。20xx年,按照縣委宣傳部文件要求與部署,在講堂設置上,以村、學校、機關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三級講堂聯動體系,目前成立各類大講堂12個。所建講堂都有穩定場所、有規範名稱、有組織機構、有宣講隊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計劃、有經常性活動、有檔案記載、有考核總結,宣講活動規範有序。三是講堂內容進一步豐富。20xx年,我鎮安排基層大講堂12次,這12次宣講內容分別為: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解讀、有關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精神解讀與宣傳、農村殘疾人適用技術培訓、農業科技示範户宣講與培訓、禁牧與舍飼圈養宣講、涉農政策宣講、法制大講堂、動物防疫與科學養殖知識宣講、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宣講、計生政策與業務知識宣講、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政策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其中我鎮把轉變工作作風宣講作為基層大講堂的重中之重。3月份縣委召開“機關作風建設年”動員會後,

我鎮以基層大講堂為載體,邀請縣紀檢委、縣作風辦有關人員詳細宣讀中央、自治區、呼市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各項規定,縣委十三屆八次全委會議精神,武川縣20xx年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等文件精神。並且各村委會也以基層講堂為載體,召集村民代表、老黨員、老幹部傳達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精神。把“機關作風建設年”的核心理念融入其中,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出去,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通過有關機關作風建設文件精神的宣講,把全鎮幹部的思想統一到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的總體部署上來,為我鎮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的深入開展和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四是宣講形式進一步創新。20xx年以來,在宣講形式上,我們針對不同宣講主體和宣講對象,從實際出發創新了農民講堂、機關講堂等豐富多彩的講堂載體,並開展了與之相適應的各類宣講形式,邀請黨校教師、農牧局技術骨幹深入各講堂開展流動宣講。五是宣講隊伍進一步加強。2012年以來,在宣講隊伍建設上,鎮黨委、政府邀請農牧局、民政局、殘聯、黨校、社保、計生、司法等部門來鎮宣講各類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政策理論。同時還邀請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專家為農民講解種養殖技術、動物防疫等方面的東西。這些隊伍的加入不斷推動我鎮農民科學文化知識的提高。六是學習型黨組織進一步推進。基層大講堂讓所有的社會單位、所有幹部和老百姓都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並且成為學習的主體。基層大講堂理論武裝是主導,另外還有形勢政策、道德文明、法律法規、科學技能、投資理財、養生保健、婚姻家庭等方面豐富的內容。這説明基層大講堂不僅是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有效載體和平台,而且是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抓手。二、突出特色內容,着力增強宣講活動的吸引力

三、特色講堂,助推產業發展

結合鄉鎮實際,精心策劃選題,開展宣講交流是增強基層講堂活動吸引力的重要方法。一是開展課題調研,掌握廣大幹部羣眾的需求。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五個方面,結合當前工作和羣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調研選擇確定宣講的主題。二是開展備課交流和聯誼活動。宣講人員是經過各部門推薦出來的政治素質高、理論水平好、表達能力強並且具有豐富演講經驗的同志,如何貼近形勢、貼近羣眾、貼近基層、貼近聽眾需求是開展宣講備課交流的重點。我們不定期召開專家宣講員座談會、聯誼會,座談宣講內容選題,交流經驗,切實增強宣講的針對性,提高宣講的質量。為了提高哈樂鎮基層大講堂的吸引力,我鎮每年都組織高層次、有影響的大型報告會。如:為了打造武川縣種養殖大鎮,我們從內蒙古農業大學聘請專家教授詳細講解肉羊養殖、馬鈴薯種植、動物防疫等貼近農民羣眾的科學知識。不斷推動農民的科技知識水平和我鎮農牧業轉型升級。為推動我鎮設施農業的順利開展,我們從內蒙古自治區食用菌協會邀請專家對我鎮德勝營村民進行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培訓,使農民羣眾對食用菌栽培技術有了一定了解,這必將推動我鎮今年的設施農業大步提升。

總之,經過兩年的實踐和精心打造,“哈樂大講堂”取得了初步成效,20xx年,在全縣基層講堂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哈樂鎮做了典型

發言,“哈樂大講堂”也被縣委宣傳部評為“全縣優秀基層講堂”。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還存在很多不足,要認真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作法,不斷探索和創新,發揮好這一全新學習陣地,為促進哈樂鎮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