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朱自清

朱自清《白馬湖》讀後感

欄目: 朱自清 / 發佈於: / 人氣:1.52W

《白馬湖》是朱自清在1929年11月1日《清華週刊》第32卷第3期上發表的一篇散文。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朱自清《白馬湖》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朱自清《白馬湖》讀後感

朱自清《白馬湖》讀後感

《白馬湖》是一篇從風中領略的情味的散文。它通篇瀰漫着一種深沉的、撩人遐思的情愫,這情思像風一樣,是無形的,卻無所不在,將你緊緊裹挾祝

作者選擇一年中最蕭索乏味,甚至有些淒冷可怕的白馬湖冬天來寫景抒情,不僅角度新奇,又在中領略和表現出一種特別的情趣。主要抓住冬天的風來進行描述,領悟到一種蕭瑟的詩趣和特有的情調,同時又在貌似平淡無味的日常生活中領悟出人生的情趣和世態風習,把他對白馬湖的懷念之情表現的十分真切而樸實,同時也流露了作者的處世自然、達觀的人生態度。

作者並沒有刻意為文,卻用舒徐自如的筆自然創造出一種清幽、遐遠的境界。文章第一段交待來白馬湖的時間及生活環境:“一家人於陰曆十一月下旬從熱鬧的杭州移居這荒涼的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寥寥數語,即為下文安置了特定的背景,定下全文的基調。當那夜深人靜風嘯之際,“我於這種時候感到蕭瑟的詩趣”,“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作者並未直言其所要表達的意思,然而讀者自會在這含蓄的字裏行間了其情趣所在,自會咀嚼出深長雋永的.意味來。不是嗎?當文章行將結束,作者無限深情地説:“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時,我們知道這正是作者厭惡動盪、嘈雜的城市而嚮往思念純靜美好客居他鄉的情感的一種特殊表達。素樸優美的語言像一陣陣輕風,吹起感情的漣漪,始終在全篇無聲地盪漾,浸裹着讀者的心。

朱自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篇章和美好的回憶,讓我們去細細品味吧!

擴展閲讀:讀後感是什麼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