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朱自清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欄目: 朱自清 / 發佈於: / 人氣:2.64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1

一直以來對綠就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的心情,這種心情總在心頭湧動,但總説不清道不明,直到讀了我的揚州老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

先生在文章的開頭這樣説道: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初讀文章,就被這他的驚詫所吸引,我不明白一色的綠為何讓他這般的驚詫,從小生長在農村,見慣了禾苗的青綠,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的綠,怎麼還會有人對綠有這樣的感覺呢?我順着他的驚詫望去,梅雨潭在他的筆下竟然有着如此“醉人的綠、奇異的綠、厚積着的綠”。“飛花碎玉”般的瀑流流入像“一張極大的荷葉鋪着”的潭中,“閃閃的綠色”如“離合的神光”,皺纈着的綠波像“少婦拖着的裙幅”,滑滑地明亮着的水光像“柔軟鮮嫩的雞蛋清”,純淨的水色像“温潤的碧玉”,整個深潭像是“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裏面似的鮮潤”。先生用了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比喻,從視角、觸角、感覺等角度展示“奇異的綠”、“醉人的綠”。置身於他的綠中,我也被感染,被陶醉,也驚詫於梅雨潭的那一片綠意,甚至生髮出許多感悟來!

是啊!綠也許就是生命的本源,綠也許就是生命的體現,綠也許是生命的慰籍,綠也許就是生命的圓滿。張開眼,綠隨處可見。不管是枝繁葉茂的大樹,還是零星點大的小草,都在向你昭示綠的存在。綠,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每一片綠,都洋溢着生命的希望和澎湃的激情。無需紛亂的點綴、無需斑斕的色彩,簡簡單單、素面朝天,也能給人深深地感動。每一片綠都能讓人聯想到濃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熱切的希望……

無論是春天的播種、夏天的勃發,還是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孕育,無一不是綠的創舉。領略着自然界各種生命舒展着的綠色生機,人的心頭會滋生出一種對生命的渴望。在生機盎然的大自然的綠色面前,人可以也應該讓精神世界留一抹葱蘢的綠意和一脈天籟的氣息,留住生命中綠色的純粹,讓自己的生命狀態輕鬆、自由、博大、快樂。當你遇到挫折或是不愉快的事情後,為何不撲入綠的懷抱中呢?綠意融融足可熨平你心靈的褶皺。盡情欣賞這種簡單,用心感受這份自然,難道還不夠嗎?

回眸先生文章裏滿潭撩人慾醉的綠和悠然寧靜的美,我已不知歸途。“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探尋先生的感情脈絡,我想先生已把勇於探索進取的精神和對光明和理想的執着追求滿蓄在對一潭秋水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描繪中了。這一切應源於先生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沉浸在先生描繪的深深的綠中,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升騰起來,彷彿變成一隻扇動着翅膀的綠蝶,也在這個充滿生命的綠色世界快樂地翔舞!

品味綠色,感受生命;品位綠色,感悟生活。那一片我心中的綠啊!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2

讀朱自清《女人》,心有感慨,作者借用白水先生為小引,通過這個老實人的直抒胸意,坦露“我是個喜歡女人的人”,“我所追尋的女人是什麼呢?我所發現的女人是什麼呢?這是藝術的女人”讓人分不清是白水先生在侃侃而談,還是作者本人。

短文勾畫出白水先生正直爽快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個活靈靈的人物吸引着我的眼球跟隨作者的筆,走進白水先生的內心世界。

白水先生表述自己“所追尋”和“所發見”的女人,是“藝術的女人”。在解釋“藝術的女人”含義的時候,實則是作者本人以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來認識的,在神聖的藝術領域裏,去尋覓領略女人身上超然的美質,在語言的藝術世界裏閃現着作者思想的光花。

在“我們之看女人”和“我之看女人”中,對女人要用藝術的眼光去看。看女人,要靜靜地看,用一種神聖的姿態去欣賞,這是看女人的一種悟道,是一種超越情感的昇華。作者以細膩的筆墨,把女人的温柔美,一層層掰開,就像是在畫一幅素描,撩撩地把一位充滿神奇魅力的女人的體態美、舉止美、容貌美、情態美一展無遺。

作家在通過個體描繪的同時,還通過羣體描繪,來進一步剖析女人的温柔,在藝術的“女人的聚會”裏,也能感應到“有一種温柔的空氣”,但是那只是“籠統的空氣”。對藝術的“女人的聚會”的鑑賞,只能遠觀而不能近看,否則那籠統的空氣會消失的。作家回味數年前鑑賞藝術的“女人的聚會”時説,有種“雲煙一般,好惹人惆悵的”感覺,像湖面微風吹拂盪漾的的波紋,牽着讀者的心忽上忽下,進入另一番意境。

寫《女人》這篇美文時,朱自清當時年僅二十八歲,實在難能可貴。面對女人,我也如朱自清一樣,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女人,是一種美的化身。一個男人的一生如果沒有女人相伴,他的人生也是一種缺憾!我讀朱自清《女人》,獲得的是一種對女人認識的感悟,伴我一生,除了事業、朋友,還要有女人。否則,人生無趣!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3

匆匆,一個讓人十分痛苦的詞語。時光匆匆溜走,青春也跟着匆匆溜走,他悄悄地,輕輕地,從我們的手邊滑過。你想抓住他,但它卻走得不留一絲痕跡。朱自清也曾匆匆地生活過。

他説:“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户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是啊,生活就是這樣,匆匆地,不可重來。時間似流水,只見順流而下,卻從不見逆流而上的。

我呢,也已在一生中匆匆地度過了上千個日日夜夜,在這些日子了我哭過,笑過,也苦惱過,而留下的,卻是身體地變化和不斷的成熟。斯賓塞曾經説過:“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是由於人生短促,更由於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是的,時光飛逝,我們應該抓住“時間”,為我們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時光匆匆走過,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我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小孩成長到現在,我不僅要感歎這世界的神奇。從小媽媽教我做人要誠實守信,為人要善良,要知恩圖報。我知道媽媽這樣是為我好,我要像媽媽説的那樣成為一個勇於進取的好學生。

去年的一次考試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時間的寶貴。那次數學考試中,我自信滿滿地答着題,我小心翼翼,認為這次一定會考得很好,可是正是這小心和堅持讓我久久地為一題絞盡腦汁,浪費了不少的寶貴時間,最終匆忙地做完試卷,根本沒有時間去檢查前面的錯誤。最終的結果就是:看着別人拿着高分試卷,自己一人在一邊後悔着,傷心着,哭泣着。讓自己親愛的媽媽為自己傷心,擔憂。我才知道在這考場上,浪費時間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向着人生目標前進!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4

我非常喜歡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匆匆》。那美妙的詞句,使我讀懂了作者,讀懂了這篇文章,也喚醒了我……

這篇文章,作者用一些精美的詞句,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他感到日子過得飛快:我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他感到耿耿於懷,自己在世上沒有貢獻,沒有成就,為什麼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讀到這裏,我深有感觸。正如作者所説,時間過得匆匆,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寫日記時,日子從筆尖裏過去;玩耍時,日子從一陣陣笑聲中過去;走路時,日子隨着你輕快的步伐過去……葉子黃了,有再綠的時候,卻不再是原來那片了;天黑了,有再亮的時候,卻不再是原來那天了。

我生活在這世上也有四千多天了,可我又在這世上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反思。三四歲,學舞蹈;五六歲,學鋼琴;七歲,學小提琴;八九歲,學畫畫;十歲,又開始學鋼琴……可這些,又有什麼用呢?都半途而廢,學無所成……時間匆匆,轉眼十一二年,我又學成了什麼呢?時間都被浪費了!

時間的確過得很快,它會乘你開心玩耍時溜走;它會乘你努力學習時溜走,可我們,卻不能埋怨它,因為,它來無影,去無聲。如果你埋怨它,它會乘你埋怨它時偷偷溜走……你也拿它沒方法啊!唯一的方法是:你不能埋怨它,那就珍惜它!

我曾經埋怨時間過得太快了,使這個世界產生了生死離別。可是,時間老人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24小時,這是不可能改變的。既然我們不能改變時間,那我們就設法改變自己!雖然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所謂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乘大家現在還年輕,還健壯,就應該努力地去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努力地追尋自己心中永遠的夢想!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比金錢貴無數倍,是無價之寶!時間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人老了,生老病死,這些事,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在重演。所以,乘大家還幸福時,請珍惜!珍惜時間等於珍惜生命。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5

今天,在綿綿春雨中,我讀了現代文學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朱自清的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模範”,清新的文字、淡雅的風格,讓我深深陶醉。閲讀他的散文,不僅僅是眼看口讀,更要用心去品味。

《春》裏的春天是四季之首,繁花爛漫。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兒醒了,還有和風、細雨和城裏鄉下的老老少少,組成一幅美妙的春景。斑斕的色彩,芬芳的氣息,宛轉的曲子、笛聲,強烈刺激着我的感官。靜的是物,動的是人;靜的球開始滾動,動的風箏在飄蕩;春天裏的一切都彷彿有了生命。晴天也好,雨天也罷,風雨陰晴總相宜。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駕輕就熟,信手拈來,不着痕跡,朱自清為我們勾勒出一季如畫的春天。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草偷偷的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裏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小草的生長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也向我們暗示,嫩綠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我們的身邊。

《春》裏春天象徵着生機勃勃,寓意着美好的開端。只有春天的萌動,才有夏天的繁華,才有秋天的收穫。“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被人們賦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單純是一個季節,而是變成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像剛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還要“安靜和平”,人、動物和自然和諧相處,朱自清的春天,就是一種幸福生活的象徵。

朱自清不僅是一個散文家、學者,更是一個有骨氣的愛國人士,他生活在舊中國,生活在戰爭和飢餓中。今天我們品讀這些清秀精到、雅俗共賞的文章時,難道你僅僅認為很“優美”嗎?而我卻覺得還有一點“憂美”,隱隱的“憂鬱憂患之美”。這麼絕妙的天地人和諧的春天,對於生活那個時代的人來説,簡直就是一種奢望、一種夢想,只能“盼望着,盼望着”。

現在的人們養尊處優,已習慣了慵懶。對於美好的東西,經常是熟視無睹,而且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春天和未來,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茁壯成長,才有祖國的的繁華和收穫。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能愧對“祖國春天”的稱號,要讓花開更紅更香,要讓草長更綠更廣,為真正實現朱自清夢中的春天,添上濃重的一筆。

朱自清作品的讀書筆記6

時間它既看不見,又摸不着,但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人們身邊無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豐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時光逝去的蹤跡。作者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以自然物的榮枯現象、時序的變遷作渲染,暗示時光流逝的痕跡。

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個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無影無蹤,“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作者深感既然“來到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層次井然地揭示了題旨。朱自清珍惜寸陰的思想無疑與古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箴言的精義暗合與共的伴侶。

引人注意的是,在時間的悄然流動中,在僅只六百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委曲盡致地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動的脈絡。文章開頭,作者以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把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跟與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相映襯,使人想起時光的流逝,引動思緒,點出題眼,以抒情性的設問句式,提出時間是被人“偷了”,還是“自己逃走了”的問題,深感時不我待。

然後緊接着前面的設問,引出另外的問題,作者把自己過去生命時間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兩相對比。抒發了傷時而又惜時的感喟。在時光來去匆匆中間,以擬人化手法,賦予時光的象徵太陽以生命,説太陽在自己身旁悄聲地挪移,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作用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饒有情味的太陽之匆匆出沒,寄託奔湧的情思,深化題旨。

最後在第四段內,作者全用設問句來追尋自己過去生命“遊絲樣的痕跡”,顯示了對生命價值的嚴肅思考和對生活執著的追求,並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結,與開頭反覆和呼應,表現了難以平靜的心情。讀了這本書。我認為朱自清文章,寫的非常好,他用敍述的形式來寫這一本書,書中寫了一些道理。文章中的含義的道理。寫的讓讀者覺得很真實。的確是真實生活的記錄。

在文章中,朱自清還以語言具有節奏感和旋律感,在樸素平淡中散發出濃郁的抒情氣息,達到富於詩情畫意的美學境界。以格調、詞藻、情意和風神的美,深深吸引着不同時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