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精選9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精選9篇)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1

一次讀書活動,讓我有機會接觸朱自清的散文。我對朱自清的初次瞭解是通過《背影》這篇文章開始的,之後又在高一學習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霎時間被他特有的優美文字所吸引,便在這個假期決定深入的瞭解一下這位“詩人”的世界。

朱自清的每篇散文中都不時地通過對一些細緻景物的描寫來體現他優雅的行文風格。不同於俞平伯的縝密,也別與冰心的飄逸,異於周作人的雋永,也不似魯迅先生的深刻犀利。他在每篇文章中都在體現着,浪漫的氣息。他將不明不暗的梅雨潭寫出了醉人的綠,他將萬物復甦的春描摹成一個初醒卻睡眼惺忪的孩子,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卻又不失細膩,這就是朱自清的文字。

“薄薄的青霧泛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月下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筆下是朦朧的,作者的內心也是如此。大革命失敗後,作者對共產黨的“革命”產生懷疑,處於白色恐怖時期的作者經歷了好友聞一多、李公樸的身死,又對自己的命途與國家的未來感到迷茫。“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飄過處,送來縷縷幽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對荷塘的描寫都是雲裏霧裏的,看不真切的所以這是作者的內心縮影,是如此的迷茫與無奈。

五四運動落潮後,朱自清又意識到當時的青年們崇尚過去、憂慮將來,將本來應該做的都荒廢了。為了使這些象徵着“新生命”的青年覺醒,作者寫下了《匆匆》這篇文章。他像是反覆責問自己,又像是在責問別人“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是有人偷了嗎?”他不甘心八千多個日子在自己的手中溜去,便又問道:“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是怎麼匆匆的呢?”他感歎時間的流逝,也是對心靈不平的一種訴説。這也是五四運動低潮後青年們的普遍情緒。因此,他要讓青年們知道,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的時間裏,都有它相當的位置。

朱自清的浪漫中是夾雜着對現實的宣泄,這對我們的寫作也有一定的啟示。作品是抒發真情實感的媒介,並不是無病呻吟。帶有真情的文字,即使沒有華麗的辭藻也可以意味深長。

我喜歡他的散文,更敬仰他的為人。一個浸潤着春雨的詩人,一個留給我深思的背影……他既是多愁善感的詩人,也是滿腔熱血的民族鬥士。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2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散文集》,我對朱自清也有了更多的瞭解。作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許多瑰麗的色彩,建立了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朱自清的散文反映着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初期創作的散文是寫景抒情的,如《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綠》等,讓人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如對《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的描寫,將秦淮河大大小小的船活生生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文章體現着朱自清先生對於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對於美好的追求。看了這些,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這本散文集呢?那麼,請翻開《朱自清散文集》的第一頁吧!

《朱自清散文集》對於朱自清本人來説只是他自己作品中的一部,可對我們青少年來説可是我們的必讀之書籍。

那時,朱自清寫的匆匆、我是揚州人、揚州的夏日等故事令我很喜歡;當朱自清消耗時間時,他決定從頭開始生活,多年之後,朱自清隨同家人搬到了揚州,朱自清很喜歡揚州的夏天,等故事都很精彩,令人拍案叫絕。

不過,最吸引我眼球的當然是朱自清的成長曆程了。朱自清畢業於北京大學,學歷很高,後來他在中學教書,教了五年中學後,他又到中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5年後,抗日戰爭爆發,他又擔任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體現了他的生活觀。如《背影》表達的是對於父子珍惜親情,這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一種感情,往往因為在平凡而容易被忽視。《背影》其實就是要提醒大家好好珍惜這種感情。再如《春暉的一月》就體現了朱自清對於閒適生活的嚮往,這就是對於他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思考。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3

讀了《朱自清散文集》,確實是進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比起那些浮誇絢麗的文字,還是逼真、細膩來的深入人心。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鄉;“我和父親不相見已有兩年,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父親雖身老淒涼,但挺着微胖的身軀,艱難的給我買桔子,那虛弱的背影負載着父親厚重的愛……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話用來形容《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朧的煙靄,碧陰陰的水,斷續的歌聲,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極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結合當時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時的寧靜和一切均皆適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現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現實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為她們“仍在秦淮河裏掙扎”,為現實的黑暗而憤慨。

於是作者眼裏“清豔的夜景也為之減色”。森森的水影、一星兩星的燈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淒涼。平靜的文字下,隱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鋪墊了自己執着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讀完《匆匆》後腦海中浮現出的論語。“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我們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現實殘酷,山不過來我過去,我們是主宰萬物的精靈,我們有能力不讓時間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們有能力“把玩”時間,而非浪費時間。我們不會掩面歎息,我們會讓時間折服於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這樣陽光的開頭,給人心靈以不小的動力。這是一首青春的讚歌,從萬物復甦,到動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爭榮,和煦春風,由遠及近,由視覺到感覺,把一順帶的景物自然的連接起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着我們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心靈上經過了洗禮,對這些詩美、景美、樸質美的文章更是愛不釋手。“不虛美,不隱惡”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4

朱自清,我們已經對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偉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獨特的美文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在初一時,我們就學過他的《春》,初二又學了他的《背影》,可以説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風景如畫,生機勃勃的畫面,使人不得不讚歎他的優美的文字和細膩的內心。他那刻畫得栩栩如生的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愜意,於是我忽然發現觀察事物其實就這麼簡單。從《春》中,我看到了新的開始,看到了無限美好的未來。

再品《背影》,我讀到了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是啊,在這個世界上,那個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那個拉着我們害怕的小手過馬路的人,那個在我們累了主動揹我們的人,永遠都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他是家庭的頂樑柱,是護航的軍官。可是他們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兒也有脆弱的時候,我們這些作兒女的可曾想過為他做點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從《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親為我操勞的樣子,看到了一個父親的偉大。

朱自清的《正義》,是我感觸很深的一篇文章。讀完後,我也不禁想問:人間的正義到底再哪兒?朱自清説,正義在人們心中。可是現實生活往往不是這樣。有些人口口聲聲地把“正義”二字掛在嘴邊,呼籲人們要做正義的事,要做正義的人。可是暗地裏卻在做着罪惡的勾當,就像有些官員受賄,他們今天收這個的錢,明天收那個的禮,在自己的職位上瘋狂地斂財。這種人面獸心的做法是遭人唾棄的。也許,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義,可是那也許將會被現實吞噬。從《正義》中,我看到了現實社會人心的真假難辨,看到了虛偽。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5

快樂之於世俗是無處不在,隨處看到一張笑臉,聽到幾聲“哼哼”便構成了快樂。可是這樣的快樂只是瞬間所引起的短暫的歡愉,深層的快樂是豐滿而略帶傾訴的,它是心靈的温存情不自禁地表露。甚至你不知為何而樂,但是你真的樂了,哪怕你的臉上還露出了悲傷,或者乾脆你的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

我所讀的《朱自清散文》便是這樣的一種深層的快樂。朱自清本人的感情基調是深沉的,有一種淺灰色的氣質。這也正應和了他所作文章的特點——沉靜、優美、淳厚。如同一杯消溶的咖啡在乳白的杯盤裏打旋的曼妙與柔美。而他的快樂正是溶解在這獨特的品味深處的一絲清甜。

《朱自清散文》的快樂是《匆匆》而來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他疑惑地,略帶焦慮地問着,然而“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子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疑惑的雙眼前過去。”這樣的無奈與悲傷在朱自清的太息中越發清晰了。可是,這一切的發生是必然的。他開始注意到遷徙的燕子,開始等待再青的楊柳,他將自己投入到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日子中去。這樣,他也覺得快樂。是從憂愁中萌發的快樂,再用快樂去解讀憂愁。這是他的選擇。

帶着這樣的心態,他又神迷心醉於《歌聲》中了。他喜歡輕輕地、靜靜地融入那三曲清歌裏。那是何等的.舒坦與快樂。因為他追求快樂,他便置身於一個暮春的早晨,領略着霏霏的細雨,賞玩着做着清夢的羣花,任憑東風吹來一縷縷的花香和大自然的滋味。不過這只是歌中所有的,卻被他那平靜如水的細膩心靈所捕捉,分解成了點點温存,收藏到快樂的寶盒裏。別人不一定擁有的,但是他擁有這樣一種尋覓快樂的眼光。

或者,他更喜歡在失落與惆悵的極致中提煉快樂。《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中,朱自清與平伯僱了一隻“七板子”船。在遊河的過程中,他們經過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迷醉場景,又來到了荒江野渡、淡月疏林的秦淮河的另一頭。而心情則是由沉醉轉入窘迫再變為懊悔與惆悵。這是怎樣整合在一起的情感呢?作者似乎陷入了幻滅的情思中。然而細細回味作者心情波瀾變化的過程,實際上正是作者喜歡並陶醉於此的。還有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寄予的那種情感,和他賞玩景物的角度,無不體現出朱自清對深層快樂的追求。

《朱自清散文》的快樂之不同在於他對快樂的另一種認知。他以不樂而樂,以獨處而樂,是對快樂真諦的深入的剖析,也是對憂愁世事的積極的看待。正因為他追求這種深藏在心底的微妙的快樂,才會有那樣包容萬物、吸納萬物、寄情於萬物的博大、超然的胸懷。

其實,真正珍貴的快樂往往藏在那些憂愁與哀怨的情感深處,等待着那些樂觀、充實而又細膩的心靈去發現。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6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着萬物。在温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着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着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綠色,寓意着復甦,象徵着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他那栩栩如生、獨一無二的語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進我的心裏,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覺到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眼前彷彿呈現出一幅鳥語花香的春景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是最適合放風箏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個熱鬧的場面,在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人們都以歡笑和努力,滿心歡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一直為現在的美好生活而奮鬥。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7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圍繞着“真”字來寫的。描繪真實的事件,書寫真實的感受,流露真實的情感,即使是寫身邊的瑣事,也投入了最真摯的感情。

就拿本書的第一篇散文《匆匆》來説吧,作者用新穎的寫作手法把平日洗手,吃飯,發呆,睡覺等小事寫得生動形象,並且在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使人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層次的感悟。

俗話説:“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其實朱自清先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在文學方面就已經頗有成就了,但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更加珍惜自己的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這便是他對人生價值追求的表現。

他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一個人不應該在這個世上白白走一遭,應該發揮出自己的作用,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偉大的'作家如此,作為肩負國家未來使命的我們,又怎能浪費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呢?我想,這或許是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第一篇的原因吧。

再比如《背影》,作者也只是寫了父親為他送別這件小事,但卻通過細緻入微的描述和清麗凝練的語言,突出了父親別樣深沉的愛。全文的詞藻並不華麗,文風樸實無華,但依然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作者的父親的背影永恆地刻畫在了讀者的心裏。

讓平凡擁有美麗,這是朱自清先生的寫作宗旨。我想,正是因為他的生活平淡簡樸,做事務實求真,才在樸素自然的風格中立新意,造新語,令人回味無窮!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8

第一次瞭解朱先生,是在課堂上。語文老師介紹了散文《背影》:一個家道中落,身體笨掘的老父,迫於生計到處奔波,這了送別求學的兒子,在車站與人討價還價,為了給孩子買幾隻橘子,吃力地穿梭在月台之間。作者將他的父親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平常的生活點滴娓娓道來,叫人共鳴。

我一直很好奇,朱自清先生為何能妙筆生花,寫出朦朧淡雅的《荷塘月色》,描繪出梅雨潭那迷人的《綠》,探討《兒女》的教育問題呢?直到我遇到《朱自清散文集》,終於找到了答案。

在《匆匆》裏,二十出頭的他感歎時光流逝“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在遊學英國遇到的《房東太太》,一個被時代淘汰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上流老婦人,封建固執卻又積極樂觀,是不是也讓我們想到了“中國那老味兒”。

親歷了慘案,《執政府大屠殺》向世人揭露了政府殘忍卑鄙的嘴臉,喚起大家的覺醒。

《論氣節》裏,他跳出固有的道德標準,賦予它“正義感”的新定義,體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遠見。

最讓人感動是的《給亡婦》,作者通過喃喃自語,回憶亡妻平凡質樸一生,留下深深的懷念。我彷彿可以看到: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個温柔賢惠的良家婦女,辛苦操勞了一日,侍候好公婆,安撫好孩子,坐在牀沿邊,看着入夢的孩子,想念着出門的丈夫,偶爾也會對着鏡子看一看許久沒有打理的容顏,輕歎着從前的時光。

都説藝術源於生活,我眼裏的朱自清先生,有為夫的深情,有為師的才氣,有文人的傲人,有鬥士的勇氣,更有憂國憂民的一腔抱負。

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景物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他有一支神奇的筆,沒有華麗詞藻,如清風撲面敲打你的心靈;他有一顆閃亮的心,裏面裝滿了謙虛和真誠。

我在先生的文章裏看到了愛和希望,這些慢慢流淌的文字一點一點滲透到我的肌膚裏,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駐進我的心裏。

朱自清散文經典讀書筆記9

在那寂靜的夜空中,一輪明月照耀在我的牀前。我一個人靜悄悄地躺在牀上,久久不能入眠,心中迴盪着《朱自清散文》中的.一段段如美酒般醇厚而富有哲理的話語。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那些樸素中包含着清麗的文字,説實在比那些華麗的童話更是深入人心。我的心,瞬間成了一個清幽的峽谷,對朱自清先生世界的呼喚許久不散去。説起朱自清寫的散文,如天上的彩橋,詩詞的天堂,唱響一代又一代青年熱血沸起的心海。

在我心情難過、憂慮時,躲在書房的角落中,細品朱自清寫的散文是種享受。品味《背影》時,那時,朱自清已20歲,他的父親卻總對兒子放心不下,非要送兒子去北京上大學不可。父親事事親力親為,背影不光是父親離去的印象,還是“父愛子,子敬父”的父子情深的彩橋。

再品《匆匆》,時間匆匆,歲月匆匆,匆匆流逝的時光是短暫的,又是美好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世上只有一樣東西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它就是──時間。時間,滴答、滴答,就在我提筆、眨眼、寫詩的一瞬間,滴答,它,又走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上帝自然會給予每個孩子有限的時間精靈,需要你去照顧它,它的長度由你決定,想長就長吧,想短就短吧。它,就是你是靈魂。你的靈魂,用揮手的一把汗握在你幼小的手心。珍惜時間吧,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一秒。就是我們一生最偉大的舉動。

夏夜裏,我慢慢讀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迎着月兒,吹着涼風,我似乎隱隱聞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月睡了,星困了,夜寧靜了。月合上那明朗的眼,灑下一絲絲亮片,讓孩子做個帆船之夢。而此時,月夜下,我睡了。她為我點亮夜的最後一束火把,夜,又寧靜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質樸縝密,語言精煉,如文學世界的美酒,我,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