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魯迅

魯迅的“茶外之茶”之道

欄目: 魯迅 / 發佈於: / 人氣:2.67W

畫像中的魯迅,似乎總是緊鎖眉頭,焦黃色的手指間夾着一根紙煙,面色凝重,準備時刻向敵人拋出匕首和投槍。但為人所不知的是,喝茶也是魯迅的終身愛好,他對喝茶與人生有着獨特的理解,並且善於借喝茶來剖析社會和人生的弊病。

魯迅的“茶外之茶”之道

魯迅生長於茶鄉,對於故鄉的'圓炒青茶,一直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小時候,他就常給久卧在病榻上的父親沏茶,所沏泡的正是圓炒青。每當父親從他手上接過茶盞之後,並不馬上啜飲,總要端詳好久,將那清馥的茶香一聞再聞,一面自言自語地説:“若能在林竹陰下,有一間小樓住住,看看書,喝喝茶,豈不倒也自在的多麼?唉……唉唉……”那時的魯迅,並不知道由他親手沏泡的圓炒青茶,竟會給沉痾已久的父親帶來如許的些許慰藉。

魯迅的茶飲生活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沖茶,都得隨時取用開水。所以在他住過的房間裏,即使是在三伏天,也是備有炭缽的。炭火上支着三腳架,便於放置茶銚,方形木匣圍在四周。所用的茶壺則不大不小,泡一壺茶只夠斟上兩三小杯。所以得屢衝屢斟,茶葉沖淡之後,隨即倒掉茶腳,再換茶葉。

魯迅不獨在茶樓飲茶,還把工作室搬到了茶室。北京當時有一類公園茶室,綠樹陰中,鳥語聲聲,啜飲清茗,情趣倍生。由於這裏人比較少,相對清靜,魯迅也常去這裏工作,是著譯的理想場所。1926年七八月間,魯迅與齊壽山合譯《小約翰》,就是在公園茶室完成的。前後約一月餘,魯迅幾乎每天下午去公園茶室譯書,直至譯畢。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每到夏天,沿街店鋪備有茶桶,過路者可自行用一種長柄鴨嘴狀竹筒舀茶水,渴飲解乏。魯迅的日本好友內山完造,在上海四川北路開一書店,門口也置一茶桶。魯迅會見友人、出售著作和購買書籍時常去內山書店,他看到茶桶,十分贊同,多次資助茶葉,合作施茶。在1935年5月9日日記中他寫道:“以茶葉一囊交內山君,為施茶之用。”魯迅還託人從家鄉紹興購買茶葉,親自交與內山先生。魯迅逝世後,內山曾寫過一篇《便茶》的回憶文章,記述其事。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首先必須要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魯迅在《喝茶》這篇雜文中説的這段話,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觀。魯迅在文章中還説,有一次,他買了好茶葉,由於沖泡方法不對,就像喝着粗茶一樣。於是他懂得了:“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泡了之後,色清百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但這是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可見茶人人都能喝,但是喝茶的感覺卻因人而異。販夫走卒之流喝茶主要是解渴解乏,而達官貴人因為衣食無憂,喝茶就要講究品位,講究感悟人生或宦海沉浮。再好的茶葉,二者之間得到的感受也是大為迥異的。

魯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種追求真實自然的“粗茶淡飯”,崇尚自然和淳樸,是茶飲的最高境界。魯迅筆下的茶,是一種茶外之茶,這就需要我們慢慢領悟了。

Tags:茶外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