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寓言

成語寓言故事簡寫

欄目: 寓言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有關來源於寓言故事成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簡寫故事,歡迎大家閲讀與瞭解。

成語寓言故事簡寫

成語寓言故事簡寫:游水之道

有一次,孔子帶着他的幾個學生到呂梁遊覽觀賞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見那呂梁的瀑布飛流而下,從三千仞高處直瀉下來,濺起的水珠泡沫直達40餘里以外。瀑布下來衝成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這裏,就連黿(yuan)魚、鼉(tuo)鼈這一類水族動物都不敢遊玩出沒。然而,孔子卻突然發現一個漢子跳入水中暢遊。孔子大吃一驚,以為這個漢子有什麼傷心事欲尋短見,於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學生順着水流趕去救那個人。

不料,那漢子在遊了幾百步遠的地方卻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來,披着頭髮唱着歌,在堤岸邊悠然地走着。

孔子趕上前去,誠懇地問他説:“我還以為你是個鬼呢,仔細一看,你實實在在是個人啊!請問,游水有什麼祕訣嗎?”

那漢子爽快地一笑説:“沒有,我沒有什麼游水的祕訣,我只不過是開始時出於本性,成長過程中又按照天生的習性,最終能達到一種境地是因為一切都順應自然。我能順着漩渦一直潛到水底,又能隨着漩渦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順着水流的規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來左右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我游水遊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問道:“什麼叫做開始出於本性,成長中按照天生的習性,而有所成就是順應自然呢?”

那漢子回答説:“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適應山地的生活環境,這叫做出自本來的天性,如果長在水邊則去適應水邊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成長順着生來的習性;不是有意地去這樣做卻自然而然地這樣做了,這就叫順應自然。”

孔子聽了漢子的一番話,若有所悟地點頭而去。

聰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於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規律並掌握規律,因此做什麼事都會得心應手,並且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成語寓言故事簡寫: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塗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裏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着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裏。這時,鍋裏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裏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説:“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麼還是這麼淡呢?”

於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裏,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裏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裏的湯。勺裏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裏的湯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裏拼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裏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着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麼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着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麼鹽都快要加完了,鍋裏的湯卻還是鹹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若總是通過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麼兩樣呢?

成語寓言故事簡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漢明帝時,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於是皇帝便對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知道他很有才幹,對他十分敬重。但過了一些時候,國王卻對他怠慢起來了。

班超感到形勢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對策。他分析當時的情況,説:“最近,鄯善國王之所以對我們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來聯絡,使國王猶豫起來,不知道應該和誰修好。我們已經處於很危險的境地了。匈奴人才來了幾天,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説不定再過些日子,他就會把我們綁起來統統送給匈奴。那樣,我們的骨頭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説該怎麼辦呢?”同行者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們都聽你的!”班超十分激動地説:“對!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殺掉匈奴派來的使者。只有這樣,才能使鄯善國王歸順漢朝。”

於是,班超和屬下在晚上發動突襲,一舉消滅了匈奴派來的使團。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腦袋去見鄯善國王。國王大吃一驚,馬上表示願意和漢朝永久友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下決心、不深入險境、不經歷艱苦的奮鬥,就不能獲得勝利。

成語寓言故事簡寫: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着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裏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裏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説:“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説:“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説:“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説:“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説:“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着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裏的劍是不會隨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髮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