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文言文《信陵君救趙論》原文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1.61W

信陵君救趙論(唐順之)

文言文《信陵君救趙論》原文

原文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餘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①。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後。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後。天下之勢,未有岌岌於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②?

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餘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③。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趙不請救於王,而諄諄焉請救於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④。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趙無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戰勝,可也,不幸戰不勝,為虜於秦,是傾魏國數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夫竊符之計,蓋出於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竊符,如姬為公子竊符於王之卧內,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餘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脣齒之勢,激諫於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必悟矣⑤。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説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於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亦不負趙。二人不負王,亦不負信陵君。何為計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內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嗚呼!自世之衰,人皆習於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奉公之道⑥。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仇而無義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⑦;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趙王。蓋君若贅旒久矣⑧。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專系乎符之竊不竊也。其為魏也,為六國也,縱竊符猶可。其為趙也,為一親戚也,縱求符於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雖然,魏王亦不得為無罪也。兵符藏於卧內,信陵亦安得竊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徑請之如姬,其素窺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於竊符,其素恃魏王之寵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權於上,而內外莫敢不肅。則信陵安得樹私交於趙?趙安得私請救於信陵?如姬安得銜信陵之恩⑨?信陵安得賣恩於如姬?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⑩!由此言之,不特眾人不知有王,王亦自為贅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權之戒。《春秋》書葬原仲、翬帥師。嗟夫!聖人之為慮深矣!

 ◇註釋

①竊符: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②紓(shū):解除。

③誅:指責,責備。

④婚姻:有婚姻關係的親戚。因信陵君的姐姐嫁於平原君,故謂。激:斥責。

⑤自為計:為自己考慮。激諫:激烈率直地諍諫。

⑥背公死黨:違背國家利益而為朋黨效死盡力。

⑦重(zhòng)相:指有崇高聲望的'大臣。威君:有顯赫聲威的君主。

⑧贅旒(zhuì_liú):連綴於旌旗上的飄帶,比喻實權旁落的君主。

⑨銜恩:接受恩惠。

⑩履霜之漸:原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此處猶言事態產生嚴重的後果,是一步步發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