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唐詩

我看初唐詩的感想

欄目: 唐詩 / 發佈於: / 人氣:3.14W

每逢提起唐詩,大多數人往往會駐足於盛唐之際,頗有興味兒地品談起李杜王孟之作,竭盡言辭地讚美,有時還會在驚歎盛世繁華之餘感傷起晚唐之風,悲歎盛世一去不返的時代。然而很少會有人將目光停留在初唐詩這個陽光最早照射到的角落,即使瞭解的也不過是“王楊盧駱”之類,但要知道他們不過是初唐詩的代表之一而已,初唐詩的價值並不僅限於這四人的作品本身,而是他們與其他同時代的詩人們共同創造出的一種新氣象—打破了六朝創作遺留的陰霾,於驚歎聲中迎來了新時代的黎明。正是初唐詩的出現為而後眾多詩人的創作豎清了旗幟,它以激昂進取的時代精神於不經意間抹去了六朝宮體詩中的靡靡之音和虛華之辭。在我看來,初唐詩便是那個時代詩文創作當之無愧的引路人。

我看初唐詩的感想

初唐介於朝代更替的一個緩衝地帶,免不了要受到前朝之風的影響,因而六朝宮體詩以及後來上官體的創作方式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給初唐詩的創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六朝盛行的宮體詩以描寫女性生活為主,但情感的淡化和內容的浮淺是這類詩的一大缺憾,不免令人產生豔俗之感。如:“楊柳葉纖纖,佳人懶織X。正衣還向鏡,迎春試卷簾。摘梅多繞樹,覓燕好窺檐。只言逐花草,計較非應嫌。”(蕭綱《春歸情詩》)。以及“蕩子從遊宦,思妾守房櫳。塵鏡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東。知人相憶否,淚盡夢啼中”(蕭綸《代秋胡婦閨怨》)。這些詩雖用詞華麗,語言精巧,不乏動人之處,但經仔細玩味後也不過是對獨守空閨,高樓懷怨一層意思的推衍而已。其本質上缺失了靈魂。因此聞一多先生曾評論宮體詩為“沒筋骨”,“沒心肝”,“在當時可説是一種不自主的,虛偽的存在,真所謂‘萎靡不振’”(?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第10-1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直至後來隋末唐初盛行的“上官體”也不免着眼於表現宮廷生活的浮華,空虛,以至視野狹隘,格調柔靡。

然而,王楊盧駱以及王績,劉希夷等詩人的創作的出現使得這種局面有了新的變化,正如聞一多先生描述的那樣:“在窒息的.陰霾中,四面是細弱的蟲吟,虛空而疲倦,忽然一聲霹靂,接着的是狂風暴雨!蟲吟聽不見了,這樣便是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出現”(《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自此,宮體詩在四傑筆下由宮廷走向了市井,從台閣移至了江山與塞漠。李澤厚先生曾在《美的歷程》中評到:“詩歌隨時代的變遷,由宮廷走向生活,六朝宮女的靡靡之音變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這些清新的歌唱時時縈繞耳畔:贈別詩當以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為佳,用詞雖少,卻彰顯着對情感的豁達與豪氣;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一詩則作為歌頌新時代的篇章,詩中處處流露出欣逢盛世的自豪;而邊塞詩歌的創作無疑為初唐詩壇添了一份陽剛之氣,“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豪言,激發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報國熱情,建功立業再次成為詩人們心中的渴盼:“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出塞》楊炯),“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紫騮馬》楊炯),“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勛。還應雪漢恥,持此報明君”(《宿温城望軍營》駱賓王);此外詩人們對豪俠的崇敬之情也隨處可見:“劉生氣不平,抱劍欲專征。報恩為豪俠,死難在橫行。”(《劉生》盧照鄰),“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駱賓王)。

除四傑外,初唐詩壇中還有一人,他以孤篇橫絕於世,此人便是張若虛,聞一多先生對他評價頗高:“如果説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後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後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春江花月夜》可算得上是初唐詩中的一朵奇葩。此詩句句可品,字字可鑑,尤其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兩句古往今來為人們所稱道。就個人而言,也十分喜愛,詩人能用此等絕妙的語言表達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與感悟,實屬不易。詩中有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同情心,抒寫出一份普世情懷。由此看來聞一多先生説它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一點也不過分。

在初唐詩壇中,陳子昂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他的詩歌將初唐詩的清新活力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們能從他筆下的一字一句中體味到樸實又不失剛健,含蓄又不乏自信的妙處,在我看來之後享譽詩壇的李白身上也不乏陳子昂的影子。人們常説天妒英才,大概就是指陳子昂的際遇。因此“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一》);“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便成為了詩人抒發胸中的憤懣和對遭遇的感慨。然而這些心情卻時常能喚起我們的共鳴。雖然仕途不順,理想破滅,卻成就了新的詩人。

縱觀初唐詩人,大多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們雖身處盛世之際,卻屢遭打擊,於宦海中沉浮不定,忍受着有時無命的煎熬,面對同樣的困境,他們又擁有共通之處,那便是在挫折面前依舊信心滿滿,執着於自己最初的理想。正是這種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昂揚進取的風貌感染了後來的有志之士,並引領着他們鑄就了唐代詩歌藝術的輝煌。我們要牢記這羣志氣昂揚的少年們,是他們用清新爽朗的歌聲喚醒了沉醉於紅粉靡音中的詩壇,使之健康而富有生機。總之,讀了初唐詩,我感觸最深的則是詩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和青春活力的一面。的確,詩如人生,只要擁有對光明的渴望與信念,我們總有沐浴陽光的一天!

Tags:唐詩 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