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經

《詩經》中的愛情之約會篇

欄目: 詩經 / 發佈於: / 人氣:1.4W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這是詩經《靜女》給我們描繪的男女約會的場景。

《詩經》中的愛情之約會篇

約會,是愛情故事中最令當事人心醉神迷的階段,也是最令旁觀者津津樂道的橋段。

宋人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現代俄羅斯人的'“深夜花園裏,四處靜悄悄,只有樹葉在沙沙響”,都足以證明:古今中外,戀愛中的男女約會,有着説不完的甜蜜,道不盡的愉悦。

實際上,這種美妙的感覺,我們的祖先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經充分體驗過,並且將其形於言,發於歌詠了。

《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可見上古先民已經知道,約會是需要一定的私密性的。所以,他們將地點選在桑園中、房屋裏,而不是通衢大道上,眾目睽睽下。

《陳風·東門之池》中的小夥子,顯然是一位文靜的青年,能跟姬姓人家三姑娘一塊唱唱歌、説説話、展望展望未來,已經感到非常之幸福了。

《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行),顏如舜華(英)。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將將)。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德音不忘)!”可見先民已經懂得,約會不能一味呆坐,動感有助刺激審美,速度可以增加快感,奔馳能夠使人興奮。

《陳風·東門之枌》,講的是男子跟子仲家的姑娘約會時,在柞樹下和鬧市中,翩翩起舞。這説明,先民已經知道,男女相擁旋轉,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鄭風·溱洧》,講的是三月三日男女遊春,在春水邊,人羣中,他們調笑,贈花,撒嬌,快樂得就像兩隻翻飛的蝴蝶

《鄭風·山有扶蘇》女子對愛人的嘲謔。“不見子都,乃見狂且”,“不見子充,乃見狡童”。這是女子對愛人的嘲謔,説他不是帥哥,是無賴。這種嘲謔,其實是打情罵俏,一種交流感情、表達愛意的古老方法。

證明約會是無比快樂之事的最好方法,是約會不順、不成時的沮喪與懊惱。

《邶風·匏有苦葉》女子在春水河邊等待未婚夫。“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別人都過河了,自己卻仍在河邊徘徊。詩中的女子有一副好脾氣,愛人遲到,也沒有發火。但是,內心的失望還是掩飾不住的。“士如歸女,迨冰未泮”,想娶老婆,就得趁着河水沒有解凍。顯然是催促之意。

《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躑躅”。你看,明明是按時到了約會地點,但是因為男子淘氣,故意躲藏一下,不讓愛人馬上看到,愛人馬上就坐立不安起來。

《鄭風·狡童》中,戀愛的女子在抱怨男子。抱怨什麼呢?“彼狡童兮,不與我言(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息)兮!”原來是女子在抱怨男子,約會時不跟自己説話,冷落了自己。女子很生氣,事態很嚴重。嚴重到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可以預見,很快要鬧到為伊消得人憔悴,人比黃花瘦。

比不跟自己説話還要嚴重的是被放鴿子。《陳風·東門之楊》,約好的是黃昏時分,在城東門的楊樹下。可是等到天亮,對方也沒有出現。失望、憤怒之情,詩中並無交代,但是不難想象,被放鴿子者在強忍着胸中熊熊燃燒的怒火。

《鄭風·褰裳》戀愛中女子怨怒男子不跟自己相會。“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洧)。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士)。狂童之狂也且!”女子憤怒愛人不來跟自己約會,至於警告、威脅他,自己將另選他人。

《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闉闍),有女如雲。雖則如雲(荼),匪我思存(且)。縞衣綦巾(茹藘),聊樂我員(聊可與娛)。”表面看,男子似乎是在表示對愛人用情的專一,情人眼裏出西施。但仔細揣摩,可以感覺到,他在期盼能帶給自己快樂幸福的愛人快一點在他們的約會地點(東門)出現。“有女如雲”,畢竟是眼中有美女的,美女多了自然有些晃眼,晃眼久了也難免會動心。

綜上可見,在談情説愛、享受男女相會的快樂上,古人一點也不比今人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