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經

詩經《國風·邶風·靜女》鑑賞

欄目: 詩經 / 發佈於: / 人氣:2.9W

《國風·邶風·靜女》。為先秦時代陳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寫青年男女的幽會,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温柔嫻靜的稱讚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全詩充滿了幽默和健康快樂的情緒,尤其是對於青年人戀愛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

詩經《國風·邶風·靜女》鑑賞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視線遮蔽看不見,搔頭徘徊心緊張。

嫻靜姑娘真嬌豔,送我新筆紅筆管。鮮紅筆管有光彩,愛她姑娘好容顏。

遠自郊野贈柔荑,誠然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註釋

⑴靜女:貞靜嫻雅之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靜當讀靖,謂善女,猶雲淑女、碩女也。”姝(shū書):美好。

⑵俟,等待,此處指約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隱蔽處。

⑶愛而:隱蔽的樣子。愛:同“薆”。

⑷踟躇(chí chú池除):徘徊不定。

⑸孌:面目姣好。

⑹貽(yí疑),贈。彤管:一説紅管的筆,一説和荑應是一物。

⑺煒(wěi偉):盛明貌。

⑻説懌(yuè yì月義):喜悦。

⑼牧:野外。歸:借作“饋”,贈。荑(tí提):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徵婚媾。

⑽洵:實在,誠然。異,特殊。

鑑賞

《靜女》一詩,向來為選家所注目。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也就是説,它是一首愛情詩。而舊時的各家之説,則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詩序》雲:“《靜女》,刺時也。衞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雲:“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躕,結衿待時;終日至暮,百兩不來”、“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室無憂”、“躑躅踟躕,撫心搔首;五晝四夜,睹我齊侯”之句,則反映齊詩之説,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遂謂“此媵俟迎而嫡作詩也”。所説拘牽於禮教,皆不免附會。宋人解詩,能破除舊説,歐陽修《詩本義》以為“此乃述衞風俗男女淫奔之詩”,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的説法已經接近本義,但指男女正常的愛情活動為“淫奔”,仍是頭巾氣十足,與漢儒解詩言及婦女便標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詩是從男子一方來寫的,但通過他對戀人外貌的讚美,對她待自己情義之深的宣揚,也可見出未直接在詩中出現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説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稱敍述中顯得更為鮮明。而這又反過來使讀者對小夥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詩的第一章是即時的場景:有一位閒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小夥子約好在城牆角落會面,他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張望着,卻被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視線,於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極具特徵性,很好地刻劃了人物的內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兩章,從辭意的遞進來看,應當是那位痴情的小夥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時的回憶,也就是説,“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之事是倒敍的。在章與章的聯繫上,第二章首句“靜女其孌”與第一章首句“靜女其姝”僅一字不同,次句頭兩字“貽我”與“俟我”結構也相似,因此兩章多少有一種重章疊句的趨向,有一定的勻稱感,但由於這兩章的後兩句語言結構與意義均無相近之處,且第一章還有五字句,這種重章疊句的趨向便被扼制,使之成為一種佯似。這樣的結構代表了《詩經》中一種介於整齊的重章疊句體與互無重複的分章體之間的特殊類型,似乎反映出合樂歌詞由簡單到複雜的過渡歷程。

讀詩的第二、第三兩章,讀者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對詩人的“寫形寫神之妙”(陳震《讀詩識小錄》)有進一步的感受。照理説,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説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豔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荑草卻由衷地大讚“洵美且異”,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原來,荑草是她跋涉遠處郊野親手採來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後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託、表達,不妨説已成為一個具有能指優勢的特殊符號。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戀人紅潤的面容,那種“説(悦)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異”,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種有着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那已經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而進入了追求內心世界的諧合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將會長成茂盛的草叢,也含有愛情將更加發展的象徵意義。

第三章結尾“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兩句對戀人贈物的“愛屋及烏”式的反應,可視為一種內心獨白,既是第二章詩義的遞進,也與第一章以“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典型動作刻劃人物的戀愛心理可以首尾呼應,別具真率純樸之美。讀完此詩,對那位痴心小夥子的一腔真情,讀者必然深受感動。

熱門搜索
安徽省潁上八里河導遊詞 荷葉像什麼比喻句 六年級家鄉的四季作文 初三生400字作文 六年級零零後的味道作文500字 描寫新年英語作文 鞭辟入裏 《青春的應答》觀後感 讀書的故事六年級作文 小學語文四年級《陳毅》閲讀答案 困難作文1200字優秀篇 我的夢想的演講稿4分鐘左右 中班數學大熊的儲藏室教案 梨花莊園一日遊小學生作文 讓我義無返顧優良師德師風演講稿 班長的班級工作總結 小學最後一次元旦聯歡作文 田園風光景色作文 春遊柳浪聞鶯作文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歌詞 新手業務員的工作計劃書 母親的手作文高中作文600字 作文:我最難忘的人 倔強的我作文300字 營銷專業生的自我鑑定 心願初中作文600字 生日快樂500字作文 小學生新編寓言故事作文:龜兔賽跑 我的理髮師三年級作文 我的夢之旅500字作文 學年度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草頭優秀散文 成績不理想檢討書怎麼寫 友情唯美句子50條 幼兒園健康《水中撈球》教案 讚美太陽的詩歌 小學生語文《國徽》教學設計 感謝你媽媽800字作文 城南小學第二學期少先隊工作總結 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教案及教學反思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300字 我的煩惱初二作文 玫瑰小學作文1200字 二年級識字課教學設計 抒情散文:蒞住時光 我幫媽媽作家務作文 六年級作文:我的爺爺 初中勞技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