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2.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是表現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究竟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物形象詩歌鑑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1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麼,意象又是什麼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覆出現的。筆者在此用一首小詩把高考中經常出現的意象進行總結,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鑑賞題:

鬆梅竹菊寓高潔,借月託雁寄鄉思。杜鵑鷓鴣啼悽悽,梧桐葉落透悲意。

別時長亭柳依依,落花流水傳愁緒。鴉燕子系興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鬆梅竹菊”寓高潔:

鬆梅竹菊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劉楨《贈從弟》有云:“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詠竹》則言:“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詩有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寫梅的詩句也有很多,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蘇軾的《紅梅》,該詩表現出了紅梅不畏嚴寒,不與桃杏爭春的高潔品格。

 2、借“月”託“雁”寄鄉思

皓月當空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再如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均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雁是一種候鳥,古詩詞常用大雁南飛的景象書寫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20xx年湖北高考語文卷所出的詩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詩的最後兩句寫道:“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漂泊流浪,到底什麼時候能重返故鄉,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於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歸雁這一意象寫出了作者的思歸之情。

 3、“杜鵑”“鷓鴣”啼悽悽

杜鵑,又名子規、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於他的臣子後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又説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淒涼、哀傷的象徵。20xx年全國卷Ⅱ詩詞鑑賞題考察的是晏幾道的《鷓鴣天》: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題目問道: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此問的解答就應從杜鵑的叫聲入手,詞中也提到了“聲聲只道不如歸”,表達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歸之情。

古詩詞中出現的“鷓鴣”這一意象也經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4、“梧桐”葉落透悲意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説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xx年福建卷的詩詞鑑賞題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寫到了“梧桐”這一意象: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牀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中,涼牀、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裏,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詩經》中的《采薇》便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捨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6、落“花”流“水”傳愁緒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

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歷史興衰感慨的寄託。出現“烏鴉”這一意象的高考題目不少,如:20xx年湖北卷《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20xx年江蘇卷《鷓鴣天》“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20xx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對比鑑賞題,分別是劉禹錫的《烏衣巷》、吳激的《人月圓》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過“燕子”這一意象,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歎。如《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20xx年湖北卷詩詞鑑賞題《過華清宮》也用到了樹木的意象:“玉輦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2

一、詩歌的形象

詩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詩人通過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詩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體生活環境都是形象。對於敍事詩而言,詩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對於寫景詩狀物詩而言,詩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對於抒情詩而言,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詩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詩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詩歌中所描繪的景和物的形象。

二、詩歌形象分類

詩歌的人物形象有兩種:?詩中的我形象,也指詩人自己;?詩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給下列詩歌人物形象分類:

1、《夢遊》中傲岸的李白。( )

2、《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 )

3、出師未中的諸葛亮。( )

4、《陌上桑》中的羅敷。( )

5、萬里悲秋常做客中集中了身世之悲與家國之悲的杜甫。( )

6、羽扇綸巾中的周瑜。( )

7、《雨霖鈴》中我這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

三、提問方式

1、分析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2、詩人的形象特點是怎樣的?

3、詩中刻畫了一位什麼樣的主人公形象?

四、課堂實例

1、閲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詩人的形象特點是怎樣的?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解析: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着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答:全詩塑造了一個對黑暗現實不滿、孤傲清高的詩人形象。||眾鳥和孤雲隱喻隨波逐流的世人俗流,與詩人的巋然獨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眾鳥之高飛與孤雲的`獨去,暗示了世俗對詩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時,詩人越是寫山的有情,越是表現出人的無情,從而寫出詩人孤獨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強的性格。||表達了詩人不屈不撓、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2、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解析:當年我遠赴萬里邊疆立志建功封侯,單槍匹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邊關的日子如夢消逝,不知何處尋來,只留下這塵風色暗的貂裘。胡人還沒有消滅,我的鬢髮早已斑白,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下來。這一生誰會料到我心在抗戰前線,人卻在滄洲慢慢老去。

答: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以萬里匹馬來表現人物曾經的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以關河夢斷淚空流寫出自己的年華已老又被棄置不用,身老蒼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1、答題步驟:

2、答題套路:

3、高考鏈接:

1、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

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2、試簡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5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七、簡析詩中所塑造的形象。(5分)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語文網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閲讀學習。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3

 一、説教材

1.考點分析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是閲讀“古代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內容。能力層級為D級。古代詩歌裏形象的主體應該是由是個裏的“人、事、景、情、物”等具體內容構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點之一。

2.學習目標

掌握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

提高答題的規範性。

要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詩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確定第一個學習目標;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後,還要明確答題的步驟,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數,必須落實在卷面上,所以規範答題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課時安排:1課時

3.學習重點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小説作品,對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是各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説的相通的,但在具體答題時,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所以將解答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確定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4.學習難點

提高答題的規範性。許多同學對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答題時卻不夠規範,導致失分。學生答題不夠規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瞭解答題步驟,二是書寫不夠規範。所以提高答題的規範性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説學生

高三一班學生普遍熱愛語文,作為理科生,對詩詞的興趣非常濃厚,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容易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然而古代詩歌鑑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一些學生在鑑賞古代詩歌時有畏難情緒,因為詩歌的語言凝練,思維又具有跳躍性,所以需要讀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題也不規範,所以應對學生做必要的鑑賞指導。

 三、説教法

“講練結合 ”的方法。因為學生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所以在一節課中,講練結合的方法既能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又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説學法

自主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總結的規律運用到實踐中。

 五、説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設計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2.人物競猜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高考面對面

1.考綱詮釋:(設計理念:讓學生明確《考綱》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方法指導:(設計理念: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題:(設計理念:精選典型試題,通過講解讓學生有規律可循。)

(四)課堂練習:(設計理念:學以致用,訓練學生規範答題。)

(五)課堂小結:(設計理念:總結方法,讓學生答題是有法可依。)

(1)什麼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徵——性格

(結合詩句簡析形象)

(3)形象的意義——情感

(六)延伸閲讀室:(設計理念: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明確賞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分析

什麼形象——身份

形象特徵——性格

形象意義——情感

六、課後反思

通過典型例題中五首詩的分析講解,學生掌握了詩歌中人物鑑賞的分析方法和答題步驟,上課學生反應積極,對詩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於時間關係還需多練習方能得心應手。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4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內涵,把握詩歌中常見的幾類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掌握鑑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題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講練中,初步培養學生對詩歌形象的鑑賞能力,激發學生對詩歌等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鑑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難點:掌握解答鑑賞詩歌形象類題目的步驟及方法。

教學內容:

本節課分別從詩歌人物形象內涵,常見的幾類人物形象,鑑賞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答題技巧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通過教師的示範講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消除對詩歌鑑賞的神祕感,增強鑑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興趣。

2.討論法:

剛開始進行詩歌鑑賞,會有一定的難度,組織有效的討論,會激活學生的思維。

3.練習法:

通過一些典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詩歌形象鑑賞的規律和方法。

課堂類型:

複習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作為高中學生,可能從小到大讀過也積累過很多古典詩詞,但僅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和背誦上。高一高二在必修文本中,也學習過古典詩詞單元。學生基本上能讀懂詩歌內容,能感知詩歌意境和情感,但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處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瓶頸”階段。在高三前兩次的檢測中,詩歌鑑賞題失分較多,很多學生想掙分,但苦於方法不當,經驗不足。面對新課標和高考的雙向需求,高三學生迫切需要掌握一套科學而系統的鑑賞詩詞的方法。通過複習,瞭解高考命題的動態:通過練習,掌握答題步驟及方法,以期減少答題失誤,為高考爭分。

本節課,作為詩歌鑑賞專題的第一課,針對學生的需求,很有必要進行系統的知識講授,以及初步的方法點撥,在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電視劇《蘭陵王》的插曲《手掌心》,用古典韻律和歌詞營造詩歌意境。

設問:在中國歷史中蘭陵王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

答案預設:是一個大英雄。“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摯愛鄭妃,驍勇善戰。邙山大戰,以五百勇士,力克北齊。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大英雄。

教師導入語:

蘭陵王的形象深入民心,深受人們敬重,士兵們創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他,文人們創作《蘭陵王》詞牌名紀念他。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鑑賞詩歌的人物形象。(板書課題)

2.考綱解讀

《考試説明》對詩歌鑑賞的總體要求:

①鑑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其中,“形象”解決“寫什麼”問題;“語言和表達技巧”解決“怎麼寫”問題;“作者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解決“為何寫”問題。

高考主要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四個方面命題,分值為11分,能力層級為E級。

二、知識講解

1. 什麼是詩歌的形象?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2. 詩歌形象的類別。

人物形象:(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景物形象:(寫景詩的景象)

事物形象:(詠物詩的物象)

具體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3.出示學習要點:

(1)瞭解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及藴含的情感。

(2)如何鑑賞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3)掌握鑑賞詩歌人物形象的命題規律及答題技巧。

三、課堂練習

(一)常見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指出一組同學回答,其餘同學補充、點評。

教師歸類小結:

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可劃分為五類:

1.英雄

作者或借英雄抒發建功立業的抱負,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襯自身蹉跎歲月碌碌無為,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或用之體現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憤,如范仲淹、辛棄疾、陸游、岳飛等人;或藉此表達對古人的景仰之情。

2.謫客

文人騷客被貶謫到偏遠之處,多有羈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發貶謫之悲,飄泊之苦、懷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歎。

3.隱士

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鬥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閒安逸生活,讚美田園美好,吟詠情性。相關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釣客等。

4.遊子

辭故土,遊異鄉,睹物而傷情,頓生親人之思、家園之戀。明月、笛聲、草木花卉,乃至季節更替都會觸發其內心情感。

5.閨婦

閨婦獨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靜之際或季節更迭之時,別離的苦情、對遊子的思念、淒冷寂寞的悲傷或美人遲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還有作者假託思婦閨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

(二)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真題熱身

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 衷 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教師點撥:

(1)知人論世。

結合詞後“滄州”的註釋,暗示了詩人被罷黜貶謫的處境。通過課內文本的學習我們又知道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主張抗金北伐,收復中原失地。

(2)關注細節。

抓人物動作,“匹馬戍梁州”表明詩人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作戰勇猛無畏。

抓人物神態,“淚空流”“空“表明被朝廷棄之不用。

抓人物心理,“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明詩人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

【參考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

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2. 真題探究。

尋陸鴻漸不遇

皎 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小貼士:

茶聖陸羽

陸鴻漸,名羽,終生不仕,隱居在苕溪(今浙江吳興),以擅長品茶著名,著有《茶經》一書,被後人奉為“茶聖”“茶神”。

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教師點撥】

分析詩歌形象還可以從人物所處的環境、喜好、行蹤入手,以小見大地窺察人物的內在品性及精神境界。

(3)留意環境描寫。

首聯陸鴻漸居住在外城桑麻掩映之處,可見環境之幽僻。

頷聯“籬邊菊”象徵着隱逸之情高雅脱俗。

頸聯“扣門無犬吠”更是襯托了環境的寂靜。

尾聯通過對人物行蹤的敍述,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自在。

【參考答案】

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後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敍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

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四、能力提升

1.命題揭祕:(讓學生自己概括)

鑑賞人物形象是詩歌鑑賞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分析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詩人)形象?

(2)詩中人物形象的特點是怎樣的?

(3)這首詩中,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4)試分析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請結合詞句簡要回答。

2.對應直練: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教師連問,學生舉手搶答。

什麼人物形象 ?(思婦形象)

人物有什麼特點?(因思夫而無心勞作,日漸消瘦。)

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比喻。以月由滿至虧,暗指人物體形消瘦,容顏日益憔悴。)

表達了什麼情感?(對夫君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

塑造了一個因為丈夫遠行久而未歸,內心空虛,無心勞作、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

3.概括答題步驟。(由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開頭點出詩中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

第二步:結合具體文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如果詩歌運用了某種藝術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會意義或藴涵的作者情感。

答題範式:分析形象=總括+具體分析+情感

4.鞏固提高:

溪 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簪組:這裏是做官的意思。 夜榜:夜裏行船。

(1)提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回答,其餘同學點評、補充。

教師點撥: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

全詩寫謫居佳境,苟得自由,獨來獨往,偷安自幸。

前四句敍述到這裏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徑;後四句敍述自己早晚的行動;首尾四句隱含有牢騷不平之意。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樂,實際上曲折地表達被貶謫的憂憤,孤獨苦悶之情隱入字裏行間。

【參考答案】

第一步:詩中塑造了一個被貶謫的官吏的形象。 (總括)

第二歩:頷聯中“閒依”和“偶似”看似像隱士悠閒自在,實則閒散無聊。尾聯抒發了被貶謫時的孤獨與苦悶。 (分析)

第三步:全詩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苦悶孤獨的憂憤之情。 (情感)

(2)提問:沈德潛評價這首詩説“不怨而怨”。請簡要分析。

審題提示:

從兩個角度審題分答:“不怨”指什麼?“怨”又指什麼?

【參考答案】

詩人有親近自然的機會,所以用“幸”字説明“不怨”;但“來往不逢人”的孤獨,又顯示出貶官的抑鬱,所以又“怨”。

五、總結回顧

提問: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互談互評。)

教師小結:

通過鑑賞古典詩詞的人物形象,使我們與古人對話,瞭解到了古人特有的性格與情感。通過本節課的講練學習,希望同學們牢固掌握形象類習題的鑑賞方法,活學活用,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贏得高考中屬於自己的分值。

一句話概括為:

人有千態,英雄、謫客、隱士,人人不同;

審題百思,背景、細節、環境,環環相扣;

答題三步,總括、分析、情感,步步緊逼。

六、佈置作業

完成《創新設計》P98 “板塊一”。

板書設計:

鑑賞詩歌人物形象方法:

知人論世

關注細節(神態、動作、心理)

環境映襯

答題模式:分析形象=總括+具體分析+情感

人物形象詩歌鑑賞5

【教學目標】:

1掌握古詩詞形象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2提高學生解答古詩詞歌鑑賞形象類題型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古詩詞形象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教學難點】:如何鑑賞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應題型的方法與技巧

第二課時

一、 古典詩詞中常見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寫客觀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盧綸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這首詩就描寫了一位將軍的形象。詩中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當中去了。首句着一“驚”字,渲染了一種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突出了將軍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讓人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的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結尾寫箭入石中,寫將軍之神勇、射術之超羣。

再如:岳飛的《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表達了自己矢志抗金,執着地追求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壯志宏圖,塑造了一位愛國主義的英雄將領的形象。

(2)羈人:主要是寫羈旅在外的鄉思之情。

如:元朝馬致遠的《天靜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3)思婦:主要描寫思念丈夫的少婦形象,這類詩歌中思婦思念的對象一是為博取功名而遠遊,一是為征戰而遠征等。

如: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屬於第一種情況,全詩描寫了主人公從“不知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前兩句描寫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轉折,由“忽見陌頭楊柳色”,使少婦想起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傷感場景,引出“悔教夫婿覓封侯”。“忽”最準確鮮明地描寫了主人公心理變化的過程。

(4)隱士:多描繪隱居田園的人物形象,體現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如:陶淵明的《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正是體現了詩人對幽靜安逸生活的嚮往。東籬下悠然採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脱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通過山村清幽明麗景色的描寫,我們也窺見了詩人閒適超逸的隱者形象。詩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詩歌於詩情畫意當中寄託着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着追求。

(5)徵人:這類形象多在邊塞詩中出現,有寫得慷慨激昂,也有寫的怨恨不平,反戰思歸的。

如:盧綸的《塞下曲(其三)》: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本詩描寫了威武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迴應,正表現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所征服。

(6)悲士:多是寫功業難成,報國無門的感慨。

如:李賀的《南園》: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户侯。

這首詩寫出了一位渴望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但又不被賞識的悲士形象。比如陸游的《書憤》

二、常見詩歌人物形象類別術語:

①不慕權貴、豪放灑脱、傲岸不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於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詩人並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⑥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⑦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

⑧愛恨情長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