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訪益上人蘭若嚴羽詩歌鑑賞及答案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9.47K

試題內容:

訪益上人蘭若嚴羽詩歌鑑賞及答案

10、閲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訪益上人蘭若

嚴羽

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

一徑入鬆雪,數峯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

吟罷拂衣去,鐘聲雲外殘。

(1)詩的第二聯寫出了益上人怎樣的生活環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3分)

(2)詩人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説,詩的高妙之處在於“言有盡而意無窮”,結合詩的最後一聯談談你的理解。(4分)

試題答案:

10.(1)益上人生活在數峯之中的寺裏,這裏生長着青松、覆蓋着白雪,靜謐深僻,給人一種冷寂清幽之感。(2分)詩人用這種清雅的環境、靜謐的氣氛,渲染了益上人及其所居之寺廟的超俗不凡。(1分)

(2)詩人與益上人一起吟詩作賦,結束便拂衣而去;告辭歸去時,聽到的只有飄揚於雲天之外的鐘聲,這是從詩的語言上表達出來的;(2分)而詩中那種二人唱和、欣然忘情的情意,和借鐘聲表達出來的對僧友的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卻是無窮的。(2分)

附鑑賞:

嚴羽在《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中説:“妙喜(自注:是徑山名僧宗杲也)自謂參禪精子,僕亦自謂參詩精子。”這位批評家把自己對詩的領悟比作禪師參禪,確實説出了其理論的特色。所以《滄浪詩話?詩辨》就明確提出:“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在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江西詩派過於注重語言的技巧,追求理性的融鑄,表現為構思上、修辭上的翻空出新,在嚴羽看來,不過是文字禪、公案禪,未入“第一義”。嚴羽希望能復歸到唐人,尤其是王、孟諸人那種渾整圓融,思與境諧,神韻沖淡的詩禪傾向,達到“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境界。為此,他提出的方法是,既反對“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又提倡對古人名作的“熟參”,通過反覆玩味得其神,即所謂“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這與唐代皎然《詩式》中所説:“有時意靜神王,佳句縱橫,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蓋由先積精思,因神王而得乎!”正是相通的。簡單地説,嚴羽是“以‘不説出來’為方法,想達到‘説不出來’的境界”(錢鍾書《宋詩選注》)。而他本人的詩歌創作,也往往力圖符合其理論。即如這篇作品。

首聯“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兩句寫詩人獨自啟程,去遠尋自己尊敬的益上人的寺院。“獨”字寫出了詩人的超然灑脱。他獨來獨往,身心自由,別無牽掛,貴在適意。“尋”暗示了益上人的住處地處幽僻,很難找到,所以必須去“尋”。青蓮,就是青色的蓮花,它的葉子長而寬,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常用來比喻佛的眼睛。青蓮宇指寺院。“行過白沙灘”,暗示了可能走了比較遠的路,可能還穿過了河流。“白沙灘”以少總多,代表走過的各種地形。

頷聯“一徑入鬆雪,數峯生暮寒。”詩人走到松林之前,發現一條小路通入林中,遠望羣峯,寒氣籠罩,散發着陣陣的寒意。“一徑”説明人煙稀少,只有一徑通幽。用一“入”字,説明路的窄小,在白雪覆蓋的松林下,一條小路曲折蜿蜒,鑽人其中。像一幅“寒山雪松圖”,把雪松和小路的比例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在這樣幽僻的地方,本來很少人來訪。在這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想必更是無人來訪。今天詩人來到,山僧大喜,趕忙殷勤地帶領客人蔘觀自己的寺院。兩個人一邊遊覽,一邊吟詩,沉浸在遊覽山林樓閣的愜意中。

“吟罷拂衣去,鐘聲雲外殘。”詩人乘興而來,遊興已盡,瀟灑的揮一揮衣袖,踏上返回的路。看來,詩人不執著於外境,也不執著於友情。他心無掛礙,辭行以後,心地一片空淨澄明,不喜也不憂,只有身後的鐘聲在迴響,時斷時續,恍若飄出天外,恍若飄人心中,那麼靜穆、幽遠。

詩人踏雪而來,又盡興而去,不吝情於去留之間。廟宇、沙灘、青松、山峯自在自然。詩歌無一句不在寫景,而又無一句不在寫詩人從容淡?白的胸懷,“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亦盡得禪之三昧。

嚴羽稱讚盛唐詩的妙處是“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這首詩的結尾餘味悠長,正如那若斷若續的鐘聲,經久不絕。前人作詩往往以景語作結,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例如:王維《觀獵》的結尾:“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讀者可以從結尾體味到詩人的意氣風發。打獵以後,回首遠望,躊躇滿志;也可以想像到獵場的蒼茫遼闊,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嚴羽這首詩的結尾更加空靈,既有形象——傍晚的雲,也有聲音——若斷若續的鐘聲。這也許就是他所追求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