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詞

詩古詞鑑賞的讀法有哪些

欄目: 詩詞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一、讀題目

詩歌鑑賞,首先要看的便是題目。詩歌題目往往給我們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北·14)嚴維《丹陽送韋參軍》、韓琮《暮春滻水送別》,暗示了詩歌的體裁(送別詩)、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2006年·福建·10)李商隱《端居》(注:①端居:閒居。)告訴讀者詩作內容是閒居生活中的情與景。(2004全國Ⅱ·16)張籍《秋思》則寫詩人在秋天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蘇軾《紅梅》點明瞭詩人的寫作對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讀好詩題,是進行詩歌鑑賞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讀作者

回眸全國及各省市高考試題,不難發現名家名篇是主打。從作者方面看,多選名家以及在不同時期有影響、有代表性的詩人詞家的作品。如浪漫主義的代表李白【(2004·浙江·16)《菩薩蠻》,(2005·福建·10)《與夏十二登岳陽樓》(2004·天津·16)《聽蜀僧彈琴》,(2002·全國·17)《春夜洛城聞笛》】,現實主義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園派代表王維,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詩歌風格為王安石所激賞的中唐著名詩人張籍,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之句在當時稱最的王灣,以及標新立異,每於吟詠個人生活的悠閒時,顯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詩人陸龜蒙,還有花間詞派代表歐陽炯,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北宋中期文壇領袖人物蘇軾,因詞中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被人們稱為“紅杏尚書”的宋代史學家、文學家宋祁等等。

瞭解作者便可瞭解其作品主要內容、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詩恬淡平和,王維詩詩中有畫,李白詩清新飄逸,杜甫詩沉鬱頓挫,蘇軾、辛棄疾之詞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詞婉約含蓄)及其意趣、主張、觀點、看法,有助於進一步理解鑑賞詩作。

例如:(2006·北京·12)陶淵明《移居》第(2)問:“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樂趣。請具體説明表現了什麼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抓住陶詩的特點及其一貫的思想主題,結合詩中具體詩句,明瞭作者情感,那麼這裏田居生活的樂趣也就不難表達了。

三、讀背景(註釋)

對於高考中的詩作背景,我們不易把握,這裏的讀背景也即讀註釋——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

例如:(2006·遼寧·16)東坡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點明瞭作詩時期,由此可推斷出大的寫作背景,被貶黃州,躬耕自食,過着簡單的生活,閒暇時讀書作詩,寫了這首題名“東坡”的詩,從中我們可看出詩人對逆境處之泰然的心情,可見其胸襟之開闊。讀詩從背景着手,便於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內容主旨。

另外補充一點,除了讀註釋外,仔細分析題幹也可獲得關於詩作內容的信息。如:(2006·北京·12)第(2)問中明確指出:“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樂趣。”(2006·天津·16)“‘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中的“邊塞景象”,這些都是我們易於把握,有助於我們答題的重要信息。

四、讀體裁(題材)

按所表現的內容,詩歌可分為諷喻詩、田園詩、山水詩、哲理詩。弄清詩歌的體裁,我們可以更好把握詩歌的內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諷喻詩,是嘲諷和揭露落後或醜惡現象的詩歌,它直接表現詩人鄙視、輕蔑和嘲弄的感情態度,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在表現手法上,或借用比興,將嘲諷和諷刺的現象具體為詩的形象,給以辛辣的諷刺,或選取富有典型意義的事實,用漫畫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諷刺詩的`要求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引導讀者認清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源。

田園詩。歌詠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詩歌。主要描寫美好的田園景色和悠閒的村莊生活,如東晉詩人陶淵明以對田園生活的出色描寫,被稱為田園詩人。其他如南齊謝眺,唐代孟浩然、王維等。田園詩在表現自然美方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中還寄寓着詩人的情思,有的還表現了不滿現實的憤怒情緒,有的謳歌農村生活的恬靜,但有的也流露出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

山水詩。以山水景物為題材的詩歌。它描繪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表現祖國山河的千姿百態,往往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有的還能激發讀者的愛國主義感情。山水詩並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觀描繪,往往或顯或隱、或多或少地表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種情緒,也就是説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寫山色水光聞名的謝靈運、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還是其他詩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維《山居秋暝》、李白《望廬山瀑布》、張繼《楓橋夜泊》。不同的山水詩裏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調。

哲理詩。表現詩人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藴含於詩句之中。如:蘇軾《題西林壁》、陳毅《冬夜來詠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