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詞

《峨眉山月歌》古詩詞

欄目: 詩詞 / 發佈於: / 人氣:3.3W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着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着月亮映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古詩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峨眉山月歌》古詩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翻譯: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着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賞析

這首詩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達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個字中出現了五個地名,共計十二個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人們不但不感到重複,而且認為是絕唱,其原因就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着江行的經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穿着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它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有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在句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所以讀起來就覺得不着痕跡,自然入妙。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接下來分享《峨眉山月歌》寫作背景和賞析。

《峨眉山月歌》寫作背景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這首詩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寫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間吐出的半輪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總是隨江流。夜裏船從清溪驛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這首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名家點評

《唐詩品彙》:劉須溪雲:含情悽婉,有《竹枝》縹渺之音。

《批點唐詩正聲》:且不問太白如何,只此詩誰復能知?

《唐詩廣選》:如此等神韻,豈他人所能效顰(首二句下)?

《藝苑卮言》: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使後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爐錘之妙。

《藝圃擷餘》:談藝者有謂七律一句中不可入兩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見精嚴。吾以為皆非妙悟也。作詩到精神傳處,隨分自佳,下得不覺痕跡,縱使一句兩入,兩句重犯,亦自無傷。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

《唐詩解》:“君”者,指月而言。清溪、三峽之見,天狹如線,即半輪亦不復可睹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思入清空,響流虛遠,靈機逸韻,相湊而來。每一歌之,令人忘睡。金獻之雲:王右丞《早朝》詩五用衣服字,李供奉《峨眉山月歌》五用地名字,古今膾炙。然右丞用之八句中,終覺重複!供奉只用四句,而天巧渾成,毫無痕跡,故是千秋絕調。

《唐風定》:此種神化處,所謂太白不知其所以然。

《唐詩摘鈔》:語含比興。“君”字指月而言,喻讒邪之蔽明也。七律有“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之句,參看便明。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蜂腰鶴膝,雙聲疊韻,沈休文三尺法也。古今犯者不少,寧盡汰之耶?

《唐宋詩醇》:但覺其工,然妙處不傳,

《唐詩箋註》:“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

《詩法易簡錄》:此就月寫出蜀中山峽之險峻也。在峨眉山下,猶見半輪月色,照入江中。自清溪入三峽,山勢愈高,江水愈狹,兩岸皆峭壁層巒,插天萬仞,仰眺碧落,僅餘一線,並此半輪之月亦不可見,此所以不能不思也。“君”字,指月也。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王元美曰:“此是太白佳境,益見此老爐錘之妙。”此詩定從隨手寫出,一經爐錘,定遜此神妙自然。

《甌北詩話》: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輪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見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後人所能模仿也。

後世影響

這首詩對當時及後世的詩歌創作頗有影響。杜甫《江月》《月三首》、鄭遙《初月賦》、蘇軾《送張嘉州》、陸游《月巖》等作品都有明顯的受到李白《峨眉山月歌》影響的痕跡。

作者簡介

李白像[8]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