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紅石公園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75W

五一放假,閒來無事,想帶孩子到紅石公園遊玩一番,許久沒有出門了,心情如剛從籠中放飛的小鳥,一路採着野花、踏着草香,悠然而行。

紅石公園散文

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不由地對着眼前的情景大吃了一驚:亭台樓榭、花紅柳綠全不見了。一片的狼藉、滿目都是瘡痍。卡通動物的垃圾桶倒進了水裏、雕樑畫棟的亭榭東倒西歪、小橋成了斷橋、水塘被填土淹沒、花木稗草被來了個乾坤大挪移,遊樂設施全無,只有一面碑牆孤零零地面西背東地立在狂風裏……往日的人潮湧動,變成了三三倆倆的砍樹人;往日的無限繁華,彷彿是在一夜之間,變成了超出想象的沉寂,頓時倍感淒涼。

紅石公園,是故鄉的小城裏唯一的一個較大規模和富於地方特色的公園。此園建於1999年的三月。總面積約數萬平方米。以紅石地質景觀為主,傳説,紅石是由二郎神的紅色汗液染成的。其實,這種紅石地貌是因為地殼的反覆運動造成的。但巖石和泥土本身的紅不是因為地熱的緣故,最初是因為構成這片土地的巖石是夾礫巖,含豐富的鐵等礦物質,在長期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礦物質被大量氧化,從而土層逐漸演變成了紅色的特殊景觀。暗紅色構成了公園地面的主色調,因為紅石土質肥沃、長出的植物特別茂盛。公園的生機盎然一直成為引以為豪的風景。

紅石公園的前身其實是個巨大的採石場,以生產極富特色的紅石著稱。多年的採石在這裏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坑,坑裏就積滿了雨雪水,成為了一個個小湖泊,深淺不一,最深的達幾十米。因為人們特別喜歡那兒的紅石地貌,小城的父母官兒就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地建成了一個特殊風景與娛樂相結合的綜合公園。

公園的大門朝西,門樓氣勢恢宏、雕樑畫棟。公園以兒童樂園為中心修建,整體的建設規劃是以風景加娛樂為終極目標。

兒童樂園的南面是奇石林,林內收集了從全國各地收集來各種的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奇石,有的似天馬騰空,有的似仙人望月,有的似飛禽展翅,有的似怪獸臨淵,像什麼,全憑您自個兒琢磨去!石林周圍佳木葱蘢、繁花似錦。

東面是釣魚池和老年活動中心。設有門球場地和浮橋。老人們可以打打門球,或者在池邊垂釣。兩汪池的中間是片空地,空地上建了個高高的假山,登臨假山上,可以遍覽園中風景。山旁有棵老桂花樹,每年的五月,香飄滿園。山北的'湖內設一浮橋,孩子們最喜在上面搖搖擺擺地學企鵝走步。浮橋旁有網,不必擔心會落下水去。

西面是紅石河,兩岸泥紅如漆、水草青青;河內紅石參差、流水潺潺、魚蝦亂竄。

兒童樂園佔地約兩萬餘平方米,門朝南,四周以木柵欄相圍,內有多種娛樂設施:旋轉木馬、蹦蹦牀、跑車、碰碰車、過山車、蹦極等等;內裏建有仿古建築希望閣,層層疊疊;閣後建有春草亭;亭後建有蕙蘭橋,用金玉綠修竹建成,橋兩側是有仙池泉。泉畔清水細流,睡蓮密佈;橋北是少林武術學校,一羣光頭小子在一座巨大宏偉的寺廟前,鋪上海綿墊子,在那裏可着勁兒地翻跟頭,引起一片片的較好聲!

寺廟的兩側是被紫藤和薔薇花纏繞的水泥長廊,每到花開季節,紫藤花豔麗無比,薔薇花沁人心脾,總會吸引諸多的人在那裏讀書或者納涼。我最喜歡的地方除了桂花樹下就是這裏了!

因為這裏繁花茂葉遮去了陽光,還有石條凳子可以坐,可以躺。東面的長廊連着一個滑冰場,還可以什麼都不幹,只靜靜地坐在那兒看一羣生龍活虎的姑娘、小夥子、小丫頭、小小子們在那裏或流暢,或跌跌撞撞地滑冰。

現在,我坐在了這裏,花香依舊、藤展如左,卻不見了那些鮮活的生命在眼前晃悠!他們都去了哪裏?那些擺地攤的小販:用槍打氣球、套圈、賣棉花糖、烤羊肉串的小販們,他們去何處謀生?那些喜歡在這裏玩耍的孩子、喜歡在這裏散步的小年輕;喜歡在這裏打門球的老人……他們都去了哪裏尋找生活的這部分休閒與樂趣?還有在這裏盤根錯節了十年的藤條和薔薇枝,和那些“一歲一枯榮、春風吹又生的草木,又將何去何從呢?

它在的時候,我從未曾讚美過它,比如風景如畫,比如風光旖旎……它不在了,卻突然覺得它的確很美很讓人賞心悦目。那棵高大的桂花樹,開花時節,不必走進園內,就能聞到它的馨香;那條佈滿台階的小橋,流水自打它肚腹裏淙淙地流過,游魚、落花、波紋……沒想到一陣風就能捲成昨日雲煙。

它在的時候,我從未想過它有多重要,它不在了,卻突然發現生活缺失了很多。我曾在亭角打過瞌睡、我曾在花架下讀過書;我曾在浮橋上留下過爽朗的笑聲;我曾在池塘邊看垂釣;我曾在老年活動活動中心為老年人的門球比賽加過油、助過威;我曾在很多次帶着孩子去兒童兒園:看她在蹦蹦牀上跳到滿頭大汗、在旋轉木馬上露出開心的笑、在跳躍圓木成功時激動的大叫……

我喜歡那些花花草草,喇叭花兀自展露着它的笑顏、月季花獨自暗放着幽香、虞美人在風中悠然地風姿綽約、紫藤花隨意地勾畫着天空的幕布、桂花適時地飄着香氣、香樟樹、水杉樹、松木、槐木、青桐木站成各自的模樣,或搖曳生姿、或挺拔葳蕤,都是美麗的狀態。

我喜歡那些羊腸小道:或人跡罕至、或鋪滿石子,或畫上各種小動物,脱了鞋子在上面走,涼涼的,十分舒服,有時候跟孩子一起認識小動物或者辨認那些寫得古怪的象形字,也十分有趣。

有一處石林,最奇、最美。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頭,忽而像靈鳥展翼、忽而像天女散花、忽而猶如巨象擋道,十分地生動形象,就如一千個人看紅樓夢中的寶玉就有一千個寶玉一樣,同一片石林裏的石塊,能被看成什麼形狀,但憑想象。我就是喜歡躺在遠可以看藍天白雲、近可以猜測石頭到底像什麼的草坪上,讓給思維加上想象的翅膀、給公園書寫靈動的傳奇。

也許,是我太杞人憂天了,每一樣事物都有它命裏的歸宿,我的擔心總顯得的有些多餘!就像這公園,曾經是多麼地引人注目,只需一夜的功夫兒就人跡罕至了!它的沉寂也許只是暫時的,它會以新的面目重新屹立。或者它曾經是一個喜歡刺青的人在小城肌膚的一個角落裏刺了個引人注目的圖案,得到了諸多人的喜歡,當時光過了十年,它就呈現了太多醜陋的難看:比如髒、亂、差,比如環境污染,比如商業氣息太過濃郁……誰還能把握得了它永遠不被新的面容替換?誰還能讓它在時光裏永存。

聽説,不久的將來,這裏將崛起一座現代化的城池,老公説,從這裏買一棟房子應該不錯!我卻不想住在這裏,還是為那些永遠都無法見到天日的紅石惋惜,還是為小城的某些個性的東西的丟西,憂憤不已。唯一的特色公園沒了,哪裏又會成為百姓的精神家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