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走女兒谷經典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白河雙豐哪兒最美?當然是閆家村!閆家誰最美?當然是雙豐鎮閆家村的“女兒谷”!

走女兒谷經典散文

閆家最高的山頂上有“女兒寨”,亦稱“仙姑寨”,傳説是女媧丟棄了一塊沒有選中的補天石而幻化成的。她屹立於雙豐鎮閆家村和西營鎮高橋村交界處,海拔1500米,傲視着在她身邊的蒼茫起伏的“五條嶺”;閆家最低的山谷是“女兒谷”,谷深約十里,逶迤於“馬食坪”北麓,峽谷腹地被面目猙獰的“鬼門關”攔腰卡住。

這“女兒谷”相傳是女媧失手捏的那個最醜的女兒的棲息之地。女媧不喜歡這個醜女兒,把她丟棄在“鬼門關”前,讓她在某一天誤入地獄之門,等她消失了後再重新泥塑一個漂亮的。不成想這個“醜女兒”喝了谷中泉水,用谷中溪水沐浴,最後出落成天下最美的女兒!當地人都説,喝女兒谷中的泉水清冽甘甜;浴女兒谷中的溪水美容養顏!

傳説畢竟遙遠和浪漫,難能可貴的是“女兒谷”的谷主——勤勞淳樸的閆家人,把“遙遠”拉近眼前,把“浪漫”變為現實,用文化的眼光構建了一處鄉村美景。

欲走“女兒谷”必先經過一方歷史悠久的閆家村寨,一條閒適安靜的閆家街市,一座小巧玲瓏的閆家小學

“閆家”原為“閻家”,以此處“閻王山”的傳説命名,因“閻王”聽起來不吉祥,於是冠名為“閆家”,在鄉鎮撤併之前曾是“閻家鄉”。閻家鄉的政府辦公樓如今是以文物的名義封存起來,悄悄地矗立在閆家街新蓋的別墅羣的背後,“閻家鄉”降格成為雙豐鎮的“閆家村”。

閆家村,地處雙豐鎮西南部,東與西營鎮接壤,西與旬陽縣毗鄰,總面積23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402户1830人。閆家村享受了曾是“政治中心”的優厚條件,起步早,再趕上政策好,發展迅速。山上的住户享受了移民搬遷政策,陸續下山搬遷到閆家新村,給古老的閆家村寨增添了現代氣息,打破了往日的古樸和寧靜。街上的住房建得很精美很上檔次,有的住户還配上了游泳池和車庫,一條街簡直就是別墅羣!“馬食坪”、“四合店”、“孟家溝”三條河水在這裏交回,水源充足,取水十分方便。

通往閆家村的水泥公路寬闊,西去可登“五條嶺”和“女兒寨”,感受自然景觀,南進可達“女兒谷農家樂”感受“小橋流水人家”。

通往“女兒谷”的沿途,農家風情畢現,農家小院沿着水泥路兩岸連綿錯落,户户都有“村村通”,下雨串户都不打濕腳。小院的主人一看我們是遊客,格外熱情,端茶倒水伺候着不説,這家拿來核桃,那家拿來花生,真讓人歉疚給人家增添了麻煩!

走近女兒谷口,迎接我們的是“小橋流水人家”,小橋邊聳立一硃紅牌坊,豎書“從思想上脱貧,在生態中致富”,表明了鄉村旅遊景觀打造者的初心,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建設理念。推門而入,中間是車道,兩旁是步行道,道旁行道樹為各種果木,幾處農家式樣的庭院掩映於林間。拾級而上,通往農家小院的沿途,既有花草樹木的點綴,又有名言警句的裝飾。舍後峭巖,刻“厚德載物”顯得厚重;溪旁石壁,書“上善若水”彰顯恬淡。

這些農家庭院其實是集食宿於一體“農家樂”賓館,在這裏能得到農家最樸實的款待。極具農家特色的農家菜就生長在院落四周的菜畦裏,菜畦是在土坡上開闢出來的石坎田,每層石坎田種植着不一樣的蔬菜。石坎田之間都用台階相連,步行了幾組台階後,就感覺有些累,這時恰好有一個木製的小亭子等着你來休息,遠看這些亭子,很像一個個撐開的傘。這裏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池一沼、一舍一亭的佈局,看似隨心所欲,實則獨具匠心,讓遊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副美麗的風景畫。

“女兒谷”中的溪水全都得到了充分地運用,讓她走走停停,每一次走走停停都充滿藝術氛圍:走就走得有範兒,要麼流淌,要麼飛濺,流淌着寂寞,飛濺着激情,一個飛躍就是一次偉大的昇華;停就停得有理由,要麼成水池,要麼成水田,池中養魚,田中種藕,一種停歇就是一個華麗的轉身!

穿過“農家樂”來到“女兒谷”的腹地,這才是傳説裏那位“醜女兒”真正的飲水和沐浴之地。

向深處眺望,溝谷參差,溪流逶迤,清泉歡快地走一陣後,就在平處留下一個清水潭,一個個清水潭按梯次分佈。相傳這些清水潭都曾是“醜女兒”的梳粧枱上的一面面鏡子,讓“醜女兒”攬鏡自照,越照越美。清水潭的水一旦流到一個落差較大之處,就飛流直下,在麻石上濺起水花,硬生生地把這塊麻石鑿出一個洞,讓人感受到水的力量,感悟滴水穿石的道理。

走“女兒谷”,感覺愈深愈幽,樹遮天日,鳥鳴山澗。突然,兇險的“鬼門關”卡住了“女兒谷”,也擋住了遊覽者的去路。

“鬼門關”據説是關裏關外兩重天,平日裏關裏濃霧瀰漫,暗無天日,悄愴幽邃,冷氣攻心,人稱“地獄之門”。此門裏常有哭鬼嚎狼,惡瘴邪氣去驚擾傷害當地人。谷中棲息的“醜女兒”就請來神通廣大的“八仙”,“八仙”圍坐在關前的一張石桌上施以法器,七七四十九日後,終以“道高一丈”鎮住了“魔高一尺”,當地人稱此石為“八仙桌”。後來人們在此關隘的側背上開山鑿石,修出了一條路,從此人們再也不去闖那“鬼門關”了!如今它成了一處景觀,供遊客去瞻仰,去憑弔。

我們從新鑿的道路來闖關,刺激感大大減弱,沒有妖魔當關,只有怪石危坐;沒有瘴氣瀰漫,只有樹蔓約綽;不感冷氣攻心,但覺心怡氣爽;不見暗無天日,但見泉澗清澈——好美的“女兒谷”喲!

“女兒谷”的美,美在古今融合,美在儒道兼濟,美在文化底藴!

“女兒谷”的美,美得曲徑通幽,美得意味深長,美得自然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