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侄女的婚事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36W

家鄉的風俗,是女孩出嫁一旦確定好了日期,整個家族的人、親戚都要趕來慶賀祝福,在送一“囍份子”的禮錢的同時,也就有了“待客”送女出嫁沿襲的習俗。

侄女的婚事的散文

正月初八是侄女出嫁的日子,據先生説,這一天是侄女出嫁的良辰吉日,選擇這一天出嫁預示着一輩子都有幸福美滿的好兆頭。。

——題記

(1)待客

正月初八是侄女出嫁的日子,據先生説,這一天是侄女出嫁的良辰吉日,選擇這一天出嫁預示着一輩子都有幸福美滿的好兆頭。

家鄉的風俗,是女孩出嫁一旦確定好了日期,整個家族的人、親戚都要趕來慶賀祝福,在送一囍份子的禮錢的同時,也就有了“待客”送女出嫁沿襲的習俗。“待客”選定的日期一般都在出嫁之日的前兩天進行。先是有家族中長輩確定一下迎客、送客的人選,然後在侄女的長輩家中聚集集合,有長輩帶領着家族中人、小字輩到先祖、曾祖、祖父母的陵墳上依次按照順序上喜墳,告知先祖,曾祖、祖父母們,家族中有晚輩要出嫁了。

這種“儀式”在我們家鄉一直延續着。若是誰家的女兒出嫁都是按照這種程序進行下去。

侄女出嫁,選定的是正月初六“待客”,這一天,天氣晴好,陽光普照,温暖宜人。一清早,就聚集了家族的很多人,尤其是晚輩居多,早來的,幫助打打上喜墳的燒紙,理順一下上墳用的喜煙、喜酒、喜紙和上喜墳用的鞭炮,小字輩早已拿出上喜墳用的竹竿(放鞭炮用),靜待長輩的吩咐,然後一同出發。

這種“程序”要從家族中的先祖墳陵開始,按照先祖的輩分依次進行下去,喜墳從燒紙(送囍錢)開始,喜煙、喜酒、喜炮輪流點燃供上,最後有族人中的長輩按照前後順序。一般都是長輩在前,小字輩在後一同對着先祖的墳墓跪拜叩首1—3個頭。由於先輩的墳墓(墓陵)位置不同,所以上喜墳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要看家族中先輩的墓陵多少,一般都需要半天的時間,從腳下走的路、跪拜的次數就能知道一定的距離路數,這項“儀式”結束之後,也就到了中午的時間。這時有族中人早已安排所要“待客”叫到的人,大家分頭出發,以齊頭並進的方式,將“待客”約定的人全部集中到一家酒店,待“客”到齊之後,掛在酒店門外的“煙花禮炮”一同點燃起來,霎時,鞭炮的震鳴聲響徹酒店的上空,傳遍了整個小村的空中。

鞭炮響過之後,就是開餐吃飯的時間。這時候,各個房間的酒菜也都傳到房間的餐桌上,大家互相飲酒祝賀,氣氛立刻熱鬧起來。“待客”的房間彼此都有“主人”安排的陪酒、陪客的“特殊客人”,這些“客人”的任務就是讓來到的“客”酒足飯飽,不能有意見—因為“待客”來的客人都是要掏“喜份子錢”的,所以餐桌中的“特殊客人”會對“來客”拼命勸酒,勸菜,依此來完成自己的“特殊任務”,酒場中熱鬧氣氛會在此時提高至極點,有時也會出現“尷尬”的場面---主人、客人為勸酒發生爭執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然現在“酒駕”查處的力度促使“趕場的人”必須給自己一份清醒。所以,來客之人不乏有掏一份“喜錢”就走的人了。還有的為不失體面,以“水代酒”飲之,為的是給“主人”足夠的面子!

“待客”趕場的人,一般酒桌上嚷嚷着的時間會很長,都是多年不見面的“老相識”、“老朋友”或者是多年不見的“親戚”,有了這次“待客”相聚的機會,也有了“酒場逢知己”相處的機會,“待客”相聚的時間,會根據“酒場”離去的“客人”多少而定,一般時間也就中午兩個小時左右,也會出現持續一個下午的時候,這些“客人”多數是多年不見的“老相識”,會在“酒場”中喝“拉秧子”酒,説一些“拉秧子”的話,話語聲中有爭吵,有嬉笑,聲浪會一浪高過一浪,“酒氣熏天”的氣味也會在老遠老遠就能“嗅”的見。。

送走了“客人”,也就是一天“活動”要結束的時間了,忙碌的依然是“主人”,只有一部分“小字輩”還在不停地忙碌中。為“出嫁”前在做些準備工作。

這次回家,參與了侄女出嫁前一些未曾經歷的“禮儀”活動,也讓我得知家鄉“出嫁”的一些風俗文化氣息很濃厚。然這次的“待客”的風俗留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久藏在心中,形成這篇記敍文字,帶給身邊熟悉“風俗”的人,以饗食者!

(2)出嫁

正月初八是侄女出嫁的日子,據先生説,這一天是侄女出嫁的良辰吉日,選擇這一天出嫁預示着一輩子都有幸福美滿的好兆頭。

一大早,侄女就穿上“出嫁”的新衣,在婚車和伴娘的引導下,來到縣城早已預定的“化粧店”,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倏然走出“化粧店”。這時的新娘早已“面目一新”,穿着婚紗的“新娘子”迴歸婚車的時刻,足把開車的“小夥子”看得目瞪口呆了。

再看看這一天的天氣吧。天氣是晴朗的,只有西北風呼呼的颳着,從冷冷的清風中透露出氣温就不是那麼温暖,這一點從“小字輩”凍的紅紅的臉蛋上就能看出來。但出嫁的氣氛是濃烈的。從近處看,院裏院外人羣是紛紛揚揚,雖然“年味”還未走遠,紅紅的對聯張貼在“出嫁”的整個院落門窗依然是那麼美觀,家裏地面清掃乾淨,整潔的被褥放在牀上,被角上栓着紅紅的“喜果”,門裏門外的人們都是喜笑顏開。就在這時,新娘子化粧後回家來了,在莊鄰看景人們的簇擁下和婚慶公司的張羅下,新娘子穿着婚紗落在正屋的中央,與家人合影之後,簡單交流了幾分鐘,靜靜地待在院落中。

家族中的“小字輩”早已把“出嫁”的鞭炮、禮花備置在出門的每一處路口拐角處,等待出嫁的良辰時刻,靜待長輩“發嫁”的命令。門外的婚車,也早已掛滿了綵球,擺放在門外的兩旁。

大約八時許,由長輩發出了“發嫁”命令,這時的家人各自忙碌,按照分工協作的程序,新娘在伴娘的簇擁下,送新娘子上了轎車。只聽見鞭炮齊鳴,禮花飛起,人羣簇動,綵球飄揚,在一陣陣鞭炮響過之後,新娘子的車終於啟動上路了。送親的隊伍按照“大客”“小客”的秩序依次上車落座。整個婚禮的車隊行駛在寬敞的公路上,場面壯觀極了!

忙綠的依然還有婚慶公司的“錄像師”和“照相師”,還有主持婚禮的“主持人”。

這樣的壯觀場面,車子行駛在飛馳的路面上,只有“出嫁”的新娘子“心有體會”,“蜜糖罐”似的心情也許早已飛奔到“新郎”的身邊。

陽光依然照耀在大地上,給人不是温暖的感覺,路面的冷風依然在呼呼地颳着。大約行駛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車子終於抵達到目的地—新郎新娘子的新樓房(洞房),新郎的家人和親戚早已恭候在樓外的大道上,新郎的鐵哥們和幫忙的小夥子們見到婚車的到來,早已點燃起路面放置好的禮花、鞭炮,空氣中頓時傳染着煙花鞭炮的火藥味道,煙霧也隨風飄散到空中。

婚慶公司早已在現場佈置好婚禮的花束、紅地毯。主婚人也在婚禮的音樂聲中帶着鮮花走緩緩的走出來,一束送給新郎作為祝賀,另一束送給新娘作為祝福,婚禮的現場有婚慶主婚人唱響“婚禮儀式”的主角,一場“西洋式”結婚典禮也逐漸呈現在參與婚禮人們的眼前,忙碌的依然是現場的“主人公”—新郎、新娘,還有新郎的父母;還有新郎的證婚人、嘉賓,以及親友們。。結婚儀式禮成完畢。就是雙方家人的見面會了,歡樂的家人彼此説着祝福的話語,湧出“洞房”,去吃“喜酒”,歡笑歡樂的氣氛仍然掛在每一個親人的眉梢之間。

“喜宴”敬酒也是有講究的,不但在長輩中進行,同輩的人也要吃喜酒的,這樣的習俗來自於新郎新娘的每一杯敬酒詞中,都是祝福詞和平安的話語。酒足飯畢,孃家人依然還要去“洞房”看望一下新人,彼此囑咐一些事宜,還要和“新郎”的家人作告別,這些都是長輩要做的事情,交待完之後,出嫁、送親的“儀式”也就算是結束了。

縱觀整個結婚“出嫁”的場景,很壯觀、很浪漫、很温馨、很感人,留給人們的`是印象極為深刻!

祝願“侄女”一生幸福!平安!吉祥!早生貴子!帶給我們家族更多的歡樂!

(3)回門

正月初九是侄女“回門”的日子,據先生説,這一天是侄女“回門”的良辰吉日,選擇這一天“回門”同樣預示着家庭有幸福美滿的好兆頭。

家鄉的風俗是:出嫁的女兒嫁出去的第二天,孃家人要去婆家去看看,這叫--去瞧瞧,瞧過之後,還要把女兒叫回來,這叫做—叫門,亦稱“回門”。於是風俗就有了“三天兩頭忙”的説法。忙的是孃家人,其次就是婆家人。從“出嫁”這一天算起,到出嫁,再到回門,這就是“三天兩頭忙”日子的由來

去叫出嫁女“回門”的時候,家族中就不需要動用那麼多的人了,主要有近門的人組成,一般是2-3人同輩人或帶一小字輩前去就可,家族中的親戚在“待客”之時沒有走了的,也會在這一天“陪客”,但“規模”遠遠就沒有先前“待客”那麼大了,通常有兩桌“酒席”就足夠了。

去叫侄女的“差事”自然會落到家族被侄女稱為“叔公”的身上,因為他們的記性很好,彼此熟悉去時的路線,也記得大體方向和新郎的樓房。這是侄女娘家人的初步設想和安排,這種安排一般要在新娘子“回門”的前一個晚上提前計劃好,以便第二天確定的人選按時出發。

去叫新娘子“回門”的任務雖然不算很重,但也要有相當的酒量和能説會道的一張巧嘴,以便在婆家能夠“見風使舵”“順風順語”的在飯桌上週旋,為的就是“叫門”不出洋相,給婆家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也給“新親”夫婿留下愉快的身影。

侄女的叫門(回門)任務很自然的落在侄女的“叔公”身上,好在他們都會駕駛車輛,可以獨來獨往的執行這項任務,酒量雖然不怎麼的,但可以借駕車的理由拒絕回之——因為“酒駕”的查處,本身就有一定的震懾力,何況還有帶侄女“回門”的任務。在婆家,一般例行的就是很簡便的“喜宴”,陪客的人選也不是很多,家門遠的,一般就是稍坐喝茶敍談之後,就隨孃家人走了。只有家門近的,會在婆家“大吃海喝”一頓回來,但彼此勸酒的事情卻是少的多了。

家族中一旦安排好“叫門”的人選後,就可以在家靜候佳音了,族人也可以根據“待客”未走的“客人”多少,提前做“喜宴”人選的安排,通常是午間安排好“喜宴”恭候客人,如果趕上叫門(回門)的人一起回來的話,就在“喜宴”中同時進行。這時的“喜宴”目標多數就是“新郎官”了。家族中的親戚會輪番對“新郎官”進行勸酒、吃菜。機制靈活、富有靈智的“新郎官”不得不在酒桌中進行周旋。否則,酒桌上出洋相的一定就是“新郎官”了,只有這時“新娘子”才會出現在“新郎官”的面前,擋住起來一同勸酒的客人。這種場面不常有,但家鄉的風俗對“回門”的新親都是很客氣,很熱情、很人性化,為的就是新親第一次見面不能有太尷尬場面發生。

侄女婿的“禮遇”,沒有受到太多的“非禮”。是在叔公的保護下完成對親戚的敬酒禮儀的,又是在“新娘子”的護佑之下走出“宴席”的。客人之間、親戚之間、新親之間彼此都留下“温馨如故”的印象。這種歡快的氣氛持續了一個下午,直到晚間的彩霞退去,天空中露出調皮的一眨眼的星星才結束。

叫女“回門”回的是一種孃家人的親情和熱鬧的氣氛,回的是孃家人一種歡樂的心情。累的卻是孃家人、婆家人的親戚、還有叫“回門”的叔公的腿腳,還有“新娘、新郎”兩日來的奔波辛苦。但“回門”那種歡快的場面,隨時都會隨着熱鬧的氣氛“煙消雲散”,收穫的是孃家人永遠的親情之間的那份力量。

祝願“侄女”一生幸福!平安!吉祥!早生貴子!帶給我們家族更多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