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抒情的散文:故鄉情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02W

故鄉的容顏,是我最美的眷戀,無論走到哪兒我都難以忘懷,現在回到家鄉可以天天親吻這美麗的臉龐,是多麼的幸運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抒情的散文:故鄉情,歡迎參考~

抒情的散文:故鄉情

故鄉,春風不改舊時波

一直回味素年錦時,耳畔迴旋着那首歌《故鄉的雲》,費翔的歌,不知是歌曲的緣故,還是赤子之心連着本土,眉間注滿了絲絲情結。一直想寫一篇屬於回憶故鄉的文字,猶豫之際,時光滑落指縫,流逝多少年,隨着年齡的劇增,那份情感愈發濃郁,像極了一罈陳年老窖,越發彌香,久遠馥郁,回味無窮。沉積了多年的記憶,似在近旁縈繞,故鄉,春風不改舊時波!

“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的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別再四處飄泊,踏著沉重的腳步, 歸鄉路是那麼漫長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芳香…… ”故鄉的雲迴響起了韶光,暖了春意盎然,綠了夏山如碧,又踏過秋楓霜白,紅梅飛雪,故鄉還是一如既往,落在眉間清晰如初,靜柔優雅如一行詩,安然無恙,存放於久遠的記憶書頁裏!

故鄉猶如一首春天的歌謠,唱着唱着,想起了青葱,那山那水綻開了花紅柳綠,楊柳依依,小河潺潺,沙灘綿綿。一朵花展開了鄉土的春天,滿眼綠茵,葱葱麥浪,風吹過,微波起伏,一陣陣的清香。再久些,油菜花要開了,一眼花黃,隨風搖曳,甚是嫵媚,那些小人精映入眼簾,刺着眼,連接天際,天地都明朗許些,碎碎的花瓣,累積成一片花海洋,渺小的你我,在故土的懷裏,會不自覺安然入睡!

醒來時,已躺在了柔柔的沙灘上,柔軟的沙子,一粒粒沾着思念的味道。小河,我回來了,是否還記得,河裏戲水的夥伴,久違的你,已是昨日之事。那些魚蝦的宮牆,如今做了他人嫁衣;那些河岸楊柳,如今已做了他鄉的陪嫁;物是人非,花落去……再次坐在你的身旁,還是温馨的熱淚盈眶,好想對你説,還是三十年前的你,印象在心,無法抹去。

無法忘記得,是那些榆花和槐花,其中的美味,至今無法忘懷,嫩綠的花瓣,一簇簇的挨着,摘來便是一捧,那片片冒着清香氣,是一種天然的清甜,近些年偶爾也摘過一些,但其中味道,總也回不到從前。 還有那一排排的楊樹林,知了聲聲,晚間忙壞了小夥伴,取來手電,顧不上吃飯,早早去樹下尋幼蟬去了,兒時的故鄉,樹木總是很多,一片連着一片,這對於我們,是莫大的幸事,樹多蟲子多。

故鄉的小吃,趣處總是記憶猶新,而那一座座山,一排排校舍,飄然而過腦海,沉落在光陰屋檐下,綻開一朵朵思鄉的花兒,那花兒是血濃於水的至親,生於長於那一方山那一條條河水,那東逝的流水,養育了代代兒女。平平土路,矮矮平房,一望無際的曠野,歲歲年年相伴左右。長條凳,大木桌,朗朗的教室,又傳來晨讀聲……

故鄉的秋天,是特別的,因盛產大姜,即便入了秋,還是青綠一片,近旁遠山墨綠,偶爾點睛之筆,來點楓紅,告知如今是深秋了。 那兒的人們敦厚淳樸,猶如故鄉的泥土,栽種下粒粒飽滿的期望,秋天收穫的是辛勤的饋贈。小車樓房,現代化的'種種設施,休閒娛樂活動,文化生活,一應俱全。故鄉的土養育了一方辛勤的兒女,正用勤懇的雙手,改造一代新農村。

待到冬天,故鄉的變化,驟然之間,換了模樣,記憶中的冬天,總是與雪有染,特別的冷,一場雪過去,一星期不化去,北國風光,萬里雪飄,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走在其中,説不出的滋味在心,會想起遙遠的地方,有位白雪公主,有一彎王子的目光,炯炯等候……雪白天色,白雲相連,愜意得很,矮矮的白房子,裊裊炊煙,温暖一湧而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輕捻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二》,窗前流水花落去,歲月車輪碾過一年又一年, 故鄉,春風不改舊時波,您的小夥伴,回來了!

君自故鄉來

賈平凹先生《鶴夢不離雲》:“商洛雖然是山區,站在這裏,北京很偏遠,上海很偏遠。雖然比較貧窮,山和水以及陽光空氣卻純淨充裕。”更增添了對故鄉這個話題更多的思考。其實我也有同樣的感受。

離開老家,在縣城碰見同村人,哪怕平時從沒搭話,但卻覺得親切如常。搭上訕,總是有説不完的話,誰家蓋新房了,誰家娶媳婦了,誰家添丁添口了……而離開縣城去外地,在地鐵站碰見從不搭嘎的熟悉面孔,同樣會像老熟人那般打招呼寒暄,甚至不自覺地請人家幫忙或者幫對方提東扛西。我是有親身經歷的。一次是在烏魯木齊,檢票進入候機室才發覺手機掉了,而此時想起必須給家裏打個電話,但卻沒有一個相熟的人。突然間,發現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便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兄!什麼時候過來的?”聽見家鄉話,對方轉過聲也親切地説,“嗨!這麼遠都碰見老鄉,真是緣分啊!”……自然,借了他的電話用了。另一次是在漢口地鐵站排隊購票,等到我購票的時候,不知是誰拍了我一下,嚇了一跳。轉過身發現一大高個站在旁邊的隔離帶外,他説:“我等了十多分鐘,終於碰上了面熟的,我不會自動購票,所以就站在旁邊等熟人。請幫我買張到洪山廣場的票。”之後,我們一路向武昌,在地鐵裏聊得非常開心。到了洪山廣場站,他意猶未盡地留了我的電話,第二天約我去喝酒聊了很久,之後回到縣城經常聯繫,成了朋友。

賈先生還説,他的每一部作品裏都有故鄉——商洛的影子和痕跡。其實人從生下來那天開始,就已經打上了故鄉的烙印,只是有些人不願承認罷了。而作為著名作家的賈先生毫不掩飾他對故鄉的那種依戀的情懷。要是你在網上搜索,關於故鄉題材的文章千千萬萬,但每一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依戀、牽掛,深深地根植於作者的心裏。而最為大家所熟悉的莫過於沈從文先生的散文《鳳凰》,將鳳凰的人文歷史鐫刻在字裏行間,散發出對故鄉濃濃的愛意。因為是自己的故鄉,所以沈先生才那麼熟悉,古今歷史、人情風物娓娓道來……鳳凰能夠成為當今中國一大旅遊熱點,恐與沈先生的散文不無關係吧。無獨有偶,余光中先生通過詩歌鄉愁》不僅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而且“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其實,《鄉愁》詩裏的每一句、每個字,都是對故鄉用情深意濃的無聲的思念和牽絆,令人加深早日迴歸故鄉的渴盼。

賈先生還這樣寫道,“人應該是從地裏冒出來的一股氣,從什麼地方冒出來活人,死後再從什麼地方遁去而成墳。一般的情況都是,從哪裏出來就生着活着在哪裏的附近,也有特別的,生於此地而死於彼地或生於彼地而死於此地,那便是從彼地冒出的氣,飄蕩到此地投生,或此地冒出的氣飄蕩於彼地投生。”我看到這裏,百思不得其解,似有佛語的味道,前後讀了十餘遍,但仍然似懂非懂。我想,賈先生應該是把自己對家鄉的熱愛用他特有的認知和方式表達吧。每次出差的歸途,途徑宜昌之後,不知不覺就有了一種輕鬆的感覺,而到達恩施火車站,心情就格外輕鬆,看見身邊匆匆而過的人,即使不認得,也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親切感。也許這就是賈先生説的那股氣飄回來吧。

故鄉是遊子前行的燈塔,是迷失方向時的北斗星。有人或許會説,那是矯情,很俗,人應該入鄉隨俗的,何必糾結出生地呢?其實,在我們的心裏都有這樣“俗”的一面。“故土難離”“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描寫故鄉的佳句,何嘗不勾起遠行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十多年前,一位從台灣返鄉的遠房伯伯已不能行走,一路飛機、火車、汽車,然後親戚朋友用擔架將他抬到故居前,老屋雖已不在但屋基尚存,離開故土六十年的他老淚縱橫,像個小孩子似的,讓人從地上給他捧起一抔土,用衣角包好後緊緊地捧在手裏,深情地説,“我終於回來了!六十年來,日日夜夜都想着這個地方啊!回台灣可以瞑目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堂兄突然調回瀕臨倒閉的縣印刷廠。八十年代中期從部隊轉業到山西一大型知名國有企業,不僅效益好,而且地處晉中繁華之地,回來後的薪資不及原來的五分之一,在大多數人眼裏,堂兄真是莫名其妙,傻得可愛。可與其交談,一句話就讓我理解了他的選擇:葉落歸根。簡單的四個字,心中那種故鄉情懷淋漓盡致,令人感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即使在動亂或者戰亂年代,多少人拋棄蒸蒸日上的事業回到祖國、回到故鄉,為故鄉發展獻策,為故鄉建設出力。我想,不能全説他們心靈有多高尚、思想多偉大,其中最難以釋懷恐怕還是深藏於骨子裏的故鄉情吧。

“莫恨明月暗淡缺,只因家鄉月明圓。”不管城市、鄉村,無數的人為了生計外出打工謀職,但到了春節前後,億萬人返鄉造就中國特有的“春運文化”,讓世人驚豔,讓國人習以為常。即使家鄉再窮再偏僻再落後,大家總是風塵僕僕、義無反顧地在大年三十前趕回家,追尋的不僅僅是與家人團聚、共度春節,更深層的總是那份割捨不掉的對故土的依戀,對故鄉的濃情。在遠離故土的人看來,家鄉的一抔土、一棵樹、一根草、一片樹葉、一滴水,都是那麼地在意,那麼地富有親情,那麼地記憶深刻。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