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捱餓的話題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04W

最近接受了專家的建議,進行科學減肥,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減食,説白了也就是捱餓。這捱餓的滋味的確不大好受,於是想到了捱餓的話題。

捱餓的話題散文

減食+運動=減肥,這公式被世人所認同,但是實施起來卻沒有那麼輕鬆,以減食為例;多年養成的一日三餐的習慣,缺一頓就有些不習慣。用水果、蔬菜頂替大米飯、紅燜肉,顯然是偷樑換柱、瞞天過海,糊弄一會兒還行,可挺不了兩小時,胃腸就要“鬧情緒”,接着就是冒冷汗、心發慌,連晚上做夢都換成了找飯吃的內容,尤其難捱的是近飯時有人請客,明明餓得難受,卻還得硬着頭皮拒絕赴宴,推説沒時間,或另有約會,甚至還要把廉政建設搬出來做擋箭牌,既或勉為其難,坐進了飯店裏,也要擺出一副斯文君子的模樣,挑剔地品嚐兩口,説這飯菜檔次太低,沒啥滋味,讓廚師蒙受不白之冤,然後撂下筷子,以茶代吃,環顧左右而言他,其實此刻嗓子眼兒裏恨不得伸出一隻小手,把滿桌酒肉都摟進肚子裏,這滋味比沒的吃還難受。於是想到倘若沒有敢於捱餓的毅力和與自己叫勁的勇氣,千萬別輕言減肥。

在捱餓的經歷中,印象最深的是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人民都生活在饑饉之中,豆腐渣、糖渣子、包米棒子……被稱做“代食品”,做飯發明了“蒸晾法”,其過程是把米煮熟撈出來晾,然後再煮再蒸,反覆折騰,數量是增多了,但不禁餓。那年我十歲,正是能吃的年齡,天天餓得眼珠子發藍,總覺得腹中空空。除夕早上沒吃飽,便被派出去排隊買魚,直到近中午才憑票購得一條凍魚,樂顛顛地拎回家,等待年夜飯的“連年有魚”。可家裏沒油,大人正為此發愁,還是老爸有絕招兒,不知從那兒弄來一瓶魚肝油,要用此物做澆汁魚,根據是:雖然多了“魚肝”二字,卻也是油的一種,只是“產地”不同。另外魚肝油本身也是營養品,代替豆油,理論上也還説得過去。將魚肝油倒入鍋裏燒開,屋裏就呆不得人了,待放進魚去,滿屋都是腥臭味兒,嗆得喘不上氣,除母親堅持看鍋外,其餘人等都跑到外面去放風,雖然三九天氣,寒風刺骨,卻總比讓魚肝油薰着強。待油煙散盡,團團圍坐吃年夜飯,端上魚來,雖然還是那股子難聞氣味,卻不待大人動筷,幾個孩子便如五馬分屍一般,將魚吃盡,連湯汁都沒剩下。此事過去幾十年,總難忘卻,魚肝油澆汁魚,比後來吃過的.任何美味佳餚印象都深,其原因便是飢餓所使然。

捱餓的感覺雖然都是眼珠子發藍,見啥都想吃,但從理論上分析,應該有主動、被動之分:最近以減肥為目地的捱餓,當屬主動捱餓。1960年啥吃的都沒有,便是被動捱餓。自我體會,前者比後者更難受,因為這主動捱餓還需要有自我約束力,“人人都説減肥好,就是吃喝忘不了”,因此出現了眾多減肥失敗者,倘若把他們送回到六0年去,進行“被動捱餓”,無須特殊關照,減肥都會成功。

雖説捱餓的滋味不好受,但仍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因為只有通過捱餓,才能體會到吃飽飯的幸福。好些年前的“憶苦思甜、吃憶苦飯……”,大概也是出於這個目的,只是後來流於形式,讓人反感。偶爾的主動捱餓,並非壞事,尤其現今的獨生子女,生下來就不知捱餓啥滋味,不小心會養成飯來張口的壞毛病,讓他們懂得捱餓,應該説是父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