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頑強捱餓美文摘抄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有人以為拳擊的第一要義是戰勝對手,但是,在戰勝對手之前,是漫長的與自己的鬥爭:戰勝自己。

頑強捱餓美文摘抄

我與我的身體形影不離,它是我最熟悉的敵人,也是我最忠誠的朋友。我日復一日地,像希臘神話中頑強地將滾石推上山的西西弗斯一般,與身體鬥爭。

我的身體是一串數字

45公斤,參加少年賽,瘦到不行,比賽前一天還在吃夜宵增肥。

48公斤,打成人賽,拿到我的第一塊世界級金牌。

49公斤,倫敦奧運會。比賽結束後我拍下一張自己皮包骨頭的樣子,發誓再也不瘦成這樣了。

51公斤,升級打該級別的職業賽。

要保證比賽的時候一切順利,體重在平時就處於嚴密監控當中。每日稱體重,將所有異常的波動在日常生活的剋制中調整回來。平日的體重絕對不能超過比賽項目要求3公斤。因為賽前若減重過多,身體太過乾燥,不僅影響健康,也會影響比賽狀態。

我的飲食,常常是這樣的:菜花用熱水焯熟,加簡單調味品涼拌;整塊的、沒有油星的水煮牛肉;冬瓜加少許雞塊熬湯。餐桌上有好多精心烹飪、色香味俱全的菜挑逗着舌尖,屬於我的兩三份菜永遠清淡,少油低鹽,即便是牛肉,也只有少加烹飪的清淡氣息。

時間長了,我覺得賽前的飲食控制更像一種修行,在所有美食的誘惑中,我選擇剋制。常有其他領域的朋友問我減肥祕方。哪有什麼祕方,認定了要完成的東西,把夢想當宿命去承擔,別無他念,年復一年。

除了飲食剋制,就是防微杜漸。我心裏始終有一根弦緊繃着,稍微吃多了,體重秤上的數字稍有波動,第二天就需要更勤勉地練習,將其代謝掉。為此,我要確保在任何時候,周圍都會有體重秤的陪伴,在刻度、數字的包圍和確認下,我妥善維持着自己的體重。

與身體來回交戰

在省隊訓練期間,訓練場上總掛着一個表格,每個人的體重波動都記錄在上面。教練看到哪個貪吃鬼吃多了,就抓過來脱掉鞋和衣服,稱一下。體重做不了假,超重的.人被趕去跑步,繞着訓練場像陀螺一樣,一圈又一圈。

備賽階段,先是緩慢降體重,降至高過參賽級別上限兩公斤以內;賽前一週至一個月的時間,再將最後兩公斤體重降下去。這樣的節奏能保證比賽時肌肉力量達到最大。一切都在計劃中進行,身體像一輛上發條的玩具車,在即將出發之前,將發條擰到最緊,留下最精幹的肌肉,等着開戰哨響。

日常保持體重,是來來回回和身體交戰,一招一式地打回去,重在意念堅定。到了賽前控制體重的衝刺階段,底層脂肪降到不能再降,就要靠主動性脱水。這是一場更加痛苦而艱辛的戰役。

主動性脱水,是指通過少喝水、多出汗、蒸桑拿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身體的含水量。身體一干,臉馬上就會凹下去。我帶着一個尖下巴,開始控制體重過程中最為痛苦的環節。

降低身體的含水量有專門的控體重服。使用時,先在裏面貼身穿上保暖內衣,又厚又吸汗,然後套上控體重服。控體重服像雨衣一樣不透氣,材料密閉光滑,在手腕和腳踝處可以紮起來。需要的時候,最外層還要套一層風衣。

裝備齊全以後,開始在烈日下爬坡。天氣炎熱,穿着厚厚的衣服,身體成了一個移動的熱水壺,爬完一大圈,滿身濕透,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回到房間,脱下的保暖服一擰,全是汗水。把保暖服一扔,趕緊上秤看看體重有沒有降。

主動脱水訓練,我一節課下來會降1公斤多,大級別的運動員則可能會降兩三公斤。在正常訓練狀態下,我每晚的消耗在10克到15克之間。降體重次數太多,數據早已爛熟於心。

比賽前一晚,就到了最難熬的時候。第二天早上要稱重,當晚不進食、不進水,照常訓練,訓練結束後睡覺,等着第二天稱體重。控制體重時間久了,對每個階段的身體反應就有預估。通常身體的感受是有層次的,開始時是渴,等捱過去了,餓的感覺就更加兇猛地反撲過來。有人不幸有胃病,睡不着,就用枕頭頂着胃生生扛一晚上。

一具軀體的可能性

這樣,賽前的體重稱量就成了一個關鍵的關卡,哪怕僅僅超過0。01公斤,都會被嚴格無情地拒絕在拳擊台之外。參加奧運會,在每一場比賽之前,為了讓體重達標,我都要不吃晚飯熬一夜,第二天一大早頂着灰白的天色稱體重。稱重後稍事休息,再打晚上的比賽。

打贏了,就意味着還要比賽,還要稱重。下場以後立馬穿上控體重服,跑出門去跳繩出汗控制體重。

2012年倫敦奧運會,從開幕式到閉幕式,兩三天就要打一場。在反覆的飢餓和練習中循環,我終於拿到了這塊金牌。

我一身臭汗坐在一角,看人們興奮地互相擁抱,交換紀念品。好多運動員頭髮梳得一絲不苟,噴着香水,穿好整齊的隊服慶祝,有人興奮地披着自己國家的國旗跑來跑去。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不分種族、性別、年齡,陷入了一場嘉年華式的狂歡。

可是我,關於奧運會的記憶,是飢餓的味道,是骨感的軀體。

倫敦奧運會結束後,我看到鏡子中皮包骨頭的自己,對着鏡子給自己拍了一張照片,發誓再也不要回到這樣的體重。

奧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我不知道現代社會有多少人體驗過由飢餓引發的低血糖眩暈。我們的體育精神,不僅探索着敏捷、速度、力量的極限,也用這具血肉之軀,遊蕩在最飢餓的肚腸和最精壯的肌肉之間,用軀體擴展着人類的可能性。

一位拳擊手,經過艱苦的練習,最終因為體重不過關而沒能上場,是十分羞恥的。

食物永遠有一種人間情懷,它是温熱的,是家居的,是安逸的,與我冷清的訓練生活截然不同。

今天,站在職業拳擊台上的我,仍在體重刻度和數字包圍着的空間裏,與食物和體重日復一日地較量,通過強大的剋制,贏得競爭王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