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月之漫想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64W

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對月亮充滿一種特殊的感情。每當看到月亮的時候,我總覺得特別親切,既有相見恨晚的興奮熱烈,又有故友重逢的激動驚喜。

月之漫想散文

當我與她久久對視的時候,我彷彿是與一位聖者在交流。內心不管有什麼苦悶迷茫,都想向她傾訴,向她表白。她澄澈的光,冷峻而睿智。那是一種經歷了歲月風霜的沉着與堅毅,那是一種領悟了滄桑榮辱的恬淡與平靜,那是一種閲盡了驚濤駭浪的從容與自信。這樣的光,讓我感覺到不是心曠神怡的瞬間激情,也不是風生水起的閃電豪邁,更不是無病呻吟的低吟淺唱。她澄澈的光,過濾着我胸中瀰漫已久的低迷失望,盪滌着我心靈深處的塵埃霧霾,讓我感到萬分的慰藉。有如洗過一次靈魂的`桑拿,有一種説不出的熨帖和舒服。

曾記得蘇東坡在《記承天寺夜遊》中有這樣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我常想,東坡算是古人中最懂月亮的一個人了吧。你看,他筆下的月色,是多麼靜謐空靈。空靈的簡直像一塊玲瓏剔透的玉!月光就是他純粹人格的外化,失意但不悲觀,失望但不幽怨,失寵但不憤激。不温不火,温文爾雅,月亮多像他的知己故舊。那一屢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在月色中化作了一泓汩汩的清泉,脈脈地流過他心靈的荷葉,顫動在靈魂的花蕊。這得有多大的禪心和定力!在我看來,如果説月亮是善鼓琴伯牙,那麼東坡就是心領神會的鐘子期。高山流水,清韻悠長。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月光為東坡而娓娓而瀉,東坡為月而微微而醉。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何等平和的心態,這是何等豁達的情懷!月亮有知,該會怎樣地感謝東坡的理解與信任。月亮有知,該會為與東坡的心有靈犀而感到欣慰自豪。月亮如果缺少了東坡,那她的睿智必將大打折扣。説實在的,我很欣賞東坡寵辱不驚的坦然心境,我很羨慕東坡曠達深邃的瀟灑個性。不管在哪,不管什麼時候,他的月較少有哀怨與纏綿,卻多了幾分淡然與平和。像莊周夢蝶一樣,到底是東坡寫月,還是月戀東坡,真還有點説不清楚。東坡的月,是洗去鉛華的澄澈,是除去底色的聖潔。東坡之於月是智者與智者的交流,在耿耿的星漢中,這種交流變成“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物我兩忘的絕唱。東坡的月,橫空出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芸芸眾生中鍾情於月者又何止東坡一人,他們也總是無意有意地把自己的主觀情緒寄託給月亮,讓她亦喜亦憂,亦愁亦怨。當自己春風得意的時候,月便是“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當自己獨守苦悶的時候,月便是“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當自己眷戀思鄉的時候,月便是“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當自己淒涼絕望的時候,月便是“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當自己春情萌動的時候,月便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啊,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但這些到底還是不能與東坡的月相提並論同日而語,這大概是囿於我對東坡的崇拜,或許是我個人偏見吧。月亮承載過人們多少悲歡離合,寄託過人們多少悱惻纏綿,恐怕沒有人能夠説得清道不明。月亮儼然變成了人們情緒的宣泄物。人們總愛招惹她,把現實中種種情緒和幻想寄託給她。月亮縱使分身有術,縱使每月變成一葉小舟,又怎能載得動古往今來春潮般的愛恨情仇?

她從《詩經》中帶着遠古的木鐸聲一路走來,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幾千年來,她揹負着沉重的文字枷鎖,踉蹌在變形的竹簡上,搖曳在泛黃的書頁中,濃縮在悠遠的時空裏。望一望,就是蜿蜒連綿的詩行;聽一聽,就是抑揚頓挫的樂章;聞一聞,就是甘醇芬芳的陳釀;摸一摸,就是凝如脂玉的清涼。她是一位冷眼旁觀的智者,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遷,目睹了王朝興衰的更替,承載了喜怒哀樂的情懷。讓我們走近她、聆聽她,感覺她哲人般的胸懷。在與她默默地對視中,獲得心靈的感應和滿足,獲得精神的澄澈與昇華,獲得吟詩作文的寄託與靈感。

月華如練,你是我今生永恆的禪師!

Tags:散文 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