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寫梵淨山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09W

談詩,必言李白,論山,必舉五嶽。又有幾人知,五嶽之外別有高山。如果説每一座名山是一位詩人,貴州梵淨山,可稱為羣山之中的李太白。

寫梵淨山的散文

説梵淨山是山中太白,並不為過。不需細提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眾名嶽之宗”的嘉美,問問天下間,哪座山能有李詩一般的雄偉磅礴、莫測奇詭、飄逸豪放、情韻俊朗,四種味道溶於一體?橫觀中外,縱覽四海,唯有梵淨山兼具,方敢稱此山為山中太白。

梵淨山系武陵山脈主峯,方圓八百里,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峯巒巍峨雄奇。羣山若怒濤駭雲,似巨獸飛奔。遠看蒼莽起伏的梵淨山,新金頂恰如龍吟於天,海拔2493米,從山腳到山頂,八千級台階,沒有點豪情的人是登不上這高度的。一步一步往上攀,越往上越陡峭,金頂那一段更是驚險,高峻的石山上鑿出了一線石路,要好腳力才上得去,與《蜀道難》中“猿猱欲度愁攀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金頂一分為二,中間就是金刀峽,兩峯對峙千年。在這樣險絕的山頂,居然建成了寺廟,釋迦居左,彌勒歸右。美好的自然山川與人文宗教結合,變得更有靈氣。登上山頂,聽到天雞鳴叫,放眼宇內,目極八荒,再柔弱的人也會敞開胸懷,豪呼幾聲。這時候你看羣山,自己如在雲端,那些不及金頂高的山都在腳下匍匐,像小動物在腳下屏息。看看來時攀越的八千級台階,目迎流雲,閉目遐想,風雲在身邊聚會,奔來湧往,領悟世界的真諦,不亦快哉!

登這麼險峻的山,對某些人來説,是小菜一碟。明代開始在金頂建寺廟的和尚、工人,把一石一瓦背上金頂。又如眼前抬遊客上山的滑竿夫,皮膚和古銅器顏色一般。名山自有高手,我等空手道登山一族在山上氣喘神定發幾聲呼喊,對江山揮舞幾下手臂之輩,見這些每天抬人上山下山的滑竿夫,不禁心噓:名山就是名山,一個滑竿夫都練成了無敵鐵腿功,更多莫測奇詭的東西隱在此山中。

梵淨風景,不得不談高山石林中的蘑菇石、萬卷書、紅雲金頂、雲海林濤、梵淨佛光、天仙橋、定心水……蘑菇石是梵淨的象徵,上重下輕的形態總是令人看了擔心,可它屹立千萬年,偏偏姿態飛揚,風雷莫動。萬卷書,地質運動、風侵雨蝕造就,巨石被刻劃成一層層石片堆摞的模樣,若經書卷卷。雲來雲往,濤聲陣陣,雲海在腳下或眼前湧動,天地頓寬,青冥浩蕩,霓為衣兮風為馬,快哉快哉!山中氣候變化快,時而晴朗,時而霧雨霏霏,轉變之中變幻出佛影,佛光四射,真如佛現人間。天仙橋,連接金頂兩廟,橫跨金刀峽,地勢之險絕,月朗風清之夜,概天上客也來此看人間煙花。金頂草木並不豐茂,在這到處都是石頭的地方,金刀峽懸壁處流淌出一線清泉,就是傳説中的定心水,長流不絕,清咧甘甜。各風景形勝,巧若天工,不得不稱歎大自然的莫測奇詭。

梵淨的飄逸和情韻俊朗體現在他的生態系統上。梵淨山一帶有八十一條溪流在山中蜿蜒而行,靈動而秀美。有的從高崖飛下,薄如白紗,潺潺清唱;有的順山溝峯迴路轉,激流迸濺;有的靜若處子,作無聲之流……這條條溪水使綠意葱蘢的梵淨山獲得了靈感,變得飄逸起來。山靜水動,山青水白,一剛一柔,水土相滋,佳景天成。梵淨山是聯合國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4.2萬公頃原始森林,植物種數2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記錄在案的動物有800多種,以黔金絲猴,大倪最為著名。這些動植物是梵淨真正的主人,千百年來在這裏生生不息,因它們的存在,梵淨山才顯出了人間的味道。看看可愛的金絲猴在林間跳躍,聲如娃娃的大鯢在清流中游弋,形如鴿子的珙桐花在山野潔白開放……它們在梵淨山活得快樂,過得如此自在,有了它們,梵淨山才鮮活起來,才是一座有煙火情味,有生命氣息的不死之山。

常説父愛如山,不知道父愛要如哪座山才算好。如果要我選,當如梵淨山。父愛就該有那麼五分的雄偉磅礴和飄逸柔情,把胸懷心襟放飛在廣闊的天地,經風刀歷霜劍,迎日送月,使子女成就一番大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