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街上喝熱粥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我們這一帶曾經有過奇異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六要到大街上熬粥喝。

街上喝熱粥的散文

那是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每逢正月十六這天臨近晌午的時候,大娘嬸子們便相約來到大街上,找個寬敞的地方,拾掇一下週圍的衞生,便開始支灶熬粥,一般都是關係好的鄰居,或三、五家一夥,或七、八家一團,不用吩咐,大家都很自覺,這家拿來大鍋,那家提桶水來,有的端出黃橙橙的小米,有的捧來紅豔豔的大棗,你放些綠豆,她添些黃豆……我們小孩子們自然有自己的任務,跑着、鬧着滿大街撿拾柴草,在平時,這可是個極難安排的工作,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幹的,而此時,不待吩咐,所有小孩子會自覺地跑在前,唯恐落後。

撿足一大抱柴後,便匆匆往鍋灶處跑,這樣你來我去,紅紅的火焰得以維持下去,直到小米煮開了花,大棗睜了眼,綠豆、黃豆膨脹了,舀在勺子裏黏黏的,大人們便説:“行了,不用添柴了。”我們這些孩子們才停下腳步,靜靜的等候在一邊,看那火焰忽閃了幾下後,慢慢熄滅了。大人們開始分粥,自然先給孩子們舀上,然後才輪到大人。真正喝粥的`還是小孩子,一般大人只喝一碗,小孩子可不,喝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唯恐自己喝得少而吃了虧,把個肚子喝得鼓鼓的不敢彎腰,整個場面只聽到孩子們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惹得大人們笑聲連連。

粥這東西,看似普通,其實在中國四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它的蹤影相伴始終,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兩千五百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執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從這些資料中可見,粥與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當然,這些知識是長大後才得知的,而那些長輩們是不可能知道的。但大人們卻知道粥能救人性命,記得有一年,剛在大街上熬好粥,一位老乞丐帶着一個小孩,顫顫巍巍的來到鍋灶前,手裏拿着個破碗,那孩子赤着雙腳,瘦瘦的小臉上那雙乞求的眼愈加惹人注目,大娘嬸子們眼圈紅紅的,有的已在伸手抹淚,拿起舀子給祖孫二人往碗裏添粥,我們這些調皮的孩子們,此時忽如長大了一般,不再爭搶粥喝,那可憐的老少乞丐不顧粥的熱燙,不一會就把一鍋粥喝得見了鍋底,那老乞丐千恩萬謝,邁着稍稍恢復了體力的瞞珊腳步走了,望着他們遠去的背影,大人孩子們久久的沒有吭聲。

不遠處,大街上炊煙四起……

街上熬粥喝這一習俗,在持續了不到十年後,忽然銷聲匿跡了,我曾經問過母親何故,老人也未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只説那時圖好玩。我想:作為一種飲食文化,從誕生到絕跡,必然有其歷史原因,聯繫到那時捉襟見肘的生活條件,人們缺這少那,湊在一起便應有盡有了,當日子富裕後,想啥有啥,不出家門便可遂願了。

一種習俗的盛衰,昭示着時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