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追尋逝去的歲月經典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7.46K

魯迅寫過一篇雜文,《為了忘卻的紀念》,旨在頌揚幾位青年的精神和品格。事情雖已遠去,只是那些人、那些事,終將留在人們的記憶裏,值得我們去追尋。人生要做的事不多,追尋逝去的歲月算是一件事,而後,排滿行程,背上行囊,繼續前行和探求。追尋逝去的一些人,回憶遠去的一些事,或笑、或哭、或平坦、或曲折,甚至是某人的一句話,一個聲音,都會是我們記憶中的內容。彷彿是電影一般,一幕一幕的,又好像電視劇那樣,一集一集。所有的這些,都是組成我們人生的骨肉。追尋那些久遠的歲月,走過的路就像雨水一樣,彙集到江河,有波濤、有浪花,無悔、無怨,這一切都是那樣值得。

追尋逝去的歲月經典散文

有一年的春晚,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我並不覺得是一首好歌,但我還是記得其中的兩句歌詞:“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歲月的一切都讓我們明明白白地寫在每個人的臉上,無論藏在心裏多深,無論離我們多遠,也是不能抹去的。

追尋自己逝去的青春,那些充滿激情的時光裏,每一天迎着朝霞,在那個大操場上,經過陽光和雨水的洗禮,白淨的臉蛋成為健康色的棕黑。一個無知青年,遠離鄉親,穿上軍裝,成為一種榮耀,擔當一種責任,讓自己自豪,讓身邊人羨慕。只是沒有多少人會去想,在那身軍裝的背後,會留給我們什麼?

軍營並不是那麼神祕,與日月同步,一天到晚踢着正步,一年四季扛槍看門。由不得自己的性子,除了嚴格的紀律,不會有花前月下的日子。“苦中有樂”,是對軍營生活最深刻的記憶。二十歲上下的年齡,可以綻放生命之花,可以湧流青春熱血。那是我們人生中最應該浪漫的年齡,也是最富有理想的時光,總是有那麼多人在夢中會笑出聲來,把這樣一個美麗的青春獻給軍營,留在了人生永恆的記憶裏。

許多人以為,願意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獻給軍營,應該是那些立下誓言報效國家之人,應該是那些抱定雄心幹一番事業的人。生活是現實的,每一個人也是生活在現實中,從軍對於每一個青年人來説,是一種義務罷了。軍營也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罷了,那裏只用方方正正的刻模塑造着每一個人,那些並不優秀的青年能夠成為榜樣,那些並不堅強的身軀能夠成為鋼筋鐵骨,那些聽到爆竹聲都會受到驚嚇的能夠成為保家衞國的英雄,這就是軍營。

走路是人生最基本、最簡單,也是最必須的事。站起來邁開雙腳走出第一步路的時候,每一個孩子總是笑聲不斷,因為孩子聽到的每一個字,都是身邊人的`讚揚。軍營則不同,不同的是走的每一步都是汗水凝成的。追尋那些歲月,隊列訓練讓許多人的雙腿痛得上不了樓梯、穿不進褲子的時候,沒有怨言,只有相視一笑。四四方方的水泥地大操場,行進着四四方方的隊伍,鍛造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目標只有一個,讓他們學會“站立”,學會“走路”,所有的這些將伴隨他們每個人的一生而不變。多少年後,當我脱下軍裝,回到地方工作,穿上異樣華麗的便裝,走在機關大院的時候,別人一眼就看出,哪一個人是軍人出身。因為走路不一樣,步伐不一樣,站立不一樣,這就是軍人,這就是方塊的鍛造。

在那些從軍的日子裏,聽着號角聲,從牀上彈起來的那一刻,只有軍人是這樣的。烈日下、水泥地,持久站立,練軍姿,靠的是體力。那些父母身邊的嬌子,不再有書生般的臉頰,也不會有人知道能站多久,沒有人擔心什麼時候倒下,倒下了稍等休息,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這個人會依然挺立着,那就是大家為之喝彩的人;雨天裏,分不清哪兒是雨水,哪兒是汗水,不變的是強勁的場面,因為對於他們來説,這些只當是遊戲;清晨,與陽光同步,聽着自己清脆的腳步聲,新的一天由此開始。午夜,與月光同在,端着槍,站在寂靜的哨所裏,想着遠方的家,一天由此結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是簡單重複,也是充實富足,因為那是一種責任,那是一種使命。

周京緯是浙江温州人,獨生子,富二代,從小嬌生慣養,除了會花錢讓家人淘氣外,做不了什麼事。父母想到了部隊,因為在家人的心目中,部隊能改變人,部隊能管教人。一套程序下來,周京緯很不情願地走進了軍營,走進了這個能改變他一生的地方。周京緯總是很被動地在這個熔爐裏接受煉化,雖是比身邊人慢了一拍,也沒多少成績,但有一點是與大家一致的,那就是軍人的責任。有一次軍營旁邊農户家失火,他與消防隊員一起,直接衝入火場搶救物品,因沒穿防護衣,臉部,手腕都有輕微燙傷,事後部隊領導給予周京緯嘉獎,這是周京緯一生中第一次得到榮譽。父母想着兒子能夠在部隊多呆上幾年,周京緯第三年轉為士官,這樣,可以在部隊繼續留兩年,以此來改變周京緯的一生。確實,周京緯的一生得到了徹底改變,因為他成為了英雄。按照部隊規定,周京緯第三年底回家探望父母,只是他沒見着三年沒見的父母,沒回到一直想回的那個家。周京緯的父母知道兒子要回家,邀請了親朋好友,在酒店訂好餐桌,開車到汽車站等候兒子的歸來,只是一直沒等到,因為永遠等不到了。周京緯坐的長途汽車,在行駛中,因司機疲勞過度,操作不當,汽車衝出護欄,落入路邊那條並不太寬但很深的河流裏。由於強大的撞擊和慣性,不少乘客被拋出車外,有十八名乘客與汽車一同下水。一陣驚恐後,大家才慢慢明白。周京緯吃力地從撞破的車窗爬出,開始他的救援行動。砸開水面以上的車窗,一個又一個把乘客從車子裏攥出來。後來,隨着車子的下沉,看不到車裏情況,救人很難。因為撞擊,許多乘客已經不在座位上,周京緯與其他救援人員一起進入車內,摸索着尋找。周京緯前後從車裏救出十一名乘客,包括三名兒童。這時,汽車只能看到車頂,車內水壓比正常河流水壓要高出許多。當週京緯救出第十一名乘客時,已是精疲力竭,到了岸邊就與被救乘客一起倒在了地上,周京緯微微閉上了眼睛。此時,有一名婦女尖叫着:“我媽還在車裏,我媽還在車裏”。周京緯睜開了眼睛,用手臂撐了一下站起來,進入車內尋找,這一次,周京緯再也沒能出來。二十二歲的生命就此終結。待車子打撈出水後,看到周京緯的一隻手緊緊地拉着那位媽媽,因為那位媽媽被卡在了座位下,沒能拉出來。人生沒有如果,周京緯的父母沒能等到兒子的歸來。周京緯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時,周京緯與那位溺水的媽媽已經被送往殯儀館。警察從周京緯上衣口袋裏找到了士兵證,聯繫所在部隊,聯繫家屬。事後,周京緯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和中共黨員。周京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士兵,沒有承諾,沒有豪言壯語,本能地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血與火的永恆,生與死的不朽,深藏着天地間的大愛,堅守着骨子裏的操守。

歲月總是在不經意地消逝,許多時候是轉眼間的事,只是,天地間有桿秤,歲月走過的腳印總是會留在這個世上。故宮那裏的石獅子,長江邊上的黃鶴樓,泰山頂上的石碑,還有那黃山上的迎客鬆,所有的這些,都見證着歲月的痕跡。總是追尋着世間那些值得我們去紀念的人,總是訴説着世間那些不應該忘記的事。

追尋逝去的歲月,珍藏遠去的記憶,回首往事,總是發現:用心活着,用心處世,人生會有莫大的收穫。就像牛頓無意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一樣,成為於人類有益之人。人生苦短,須是珍惜,地球不是吹大的,人生無須太多的承諾,只需要真實地活着,只需要堅守初心,註定是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