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雨夜話酒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6.77K

(一)雨夜話酒

雨夜話酒散文

説不出自己與酒的愛情是什麼時候生成,但很清楚,在這份愛情生成之後的日子裏,常常會用它來掰開子夜而傾心於月的精深,風的柔軟,雨的美意。與它的相悦,無異於木蘭沾露,瑤草臨波。它給我忘卻時間的信心;結束暈眩的力量,痛哭或狂笑的勇氣;它為我馴服原始的更風,讓我消得永夜的唯美。

今夜,很安靜,很充盈。光亮明敞的房間,流淌着水波,如歌如述。心情,實在是不需要取決於酒的脾氣。但安靜中又多了些許的浮散,充盈裏又夾着幾分尋求,就如在和藹的花叢裏多了幾枝低迷的艾草。細胞運動裏一個慣有的行為,讓我還是很不經意的走到了酒櫃前……

斟一杯知名的酒,慢啜輕飲……一些祕密的慾望開始了激動、放大——它能帶我到長安的酒家去攬月;到赤壁的空白處去題句;到東籬的夕陽下去採菊;到深秋的茅屋裏去受凍……又或者,能幫我尋回始初的那一聲啼哭;尋回兒時失落在小河裏的那一輪圓月;尋回紛亂的視覺裏那些最原始的嗅覺;尋回隱藏在灞橋的柳色下,那一行行發酵的詩句……但對着薰花的酒氣,卻迎來了一個一身清愁,半世寡歡,玉液成了眸裏的瘦水,瓊漿成了眉上的濃愁的女子。這時,似乎不是我的嘴在喝酒,而是另一張嘴在喝我。那一張嘴,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一展紅粉,突然轉換成“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一抹瘦殷;那一張嘴,是湖的憂戚,是江的色調,是海的愛情;那一張嘴,是宋代的杜鵑,是濟南的最愛,是屬於千年古道上的一個歸客;那一張嘴,是在悽風慘雨中,淺斟低唱的一枝女兒花。

一個有酒癮卻無酒量的朋友對我説過:一杯伏特加,就足以讓她去追趕一朵渡江的彩雲了。好羨慕她——這麼容易就可以用自己的形象去交換酒的表情。而我,即使是一瓶750ml的芝華士到了肚裏,還是清楚着牛頓已經死了,但萬有引力還在。多麼想借酒的熱情、酒的燎烈,去體會沒有侷限的地貌和沒有空間的疆域啊!但它,只肯將眼淚暗藏眼睛的優雅賜給我,卻不肯將它們輕盈的音符也賜給我。薄薄的鼻子,不得不獨自擔負起漫過童年,少年,青春,鄉愁,閒愁的憂鬱;還要不合規矩地擔負起對落葉悽迷的軌跡,對人際多角的空間的咀嚼。對於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來説,她的生存,無法脱得開被粗庸惡俗的壓力所研磨,忍耐這些研磨,需要很大的剋制。以其用剋制去打亂秩序,殺害時間,還不如“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好照亮自己的想象,建立新的生態,讓血脈保持律動。或許,這也算是酒給我的一大貢獻吧——儘管,它一直不肯帶我到凌空飄浮的領域中去;儘管,它一直沒有給我帶來人生如夢的真理或風格。

低調的風兒,禮貌地將雨氣引入了房間,混着酒香,是這樣的磅礴不絕。我彷彿聽到它們互相穿梭接拼的詩句,直教雙臂不由自主地張開,希望能攬得心季裏蝶翅翩翩的夢境,但攬來的,卻是一腔足以將舌尖擰疼的嚶泣。縷縷的嵐霧湄煙啊!始終不肯為我屏起一懷的心雨。實在道不清,究竟是雨將夜拖長了,還是夜將雨拖長了,更道不清是憂傷理解了酒,還是酒理解了憂傷?!

意識/穿着氤氲的衣裳/以小女兒的情態/以老布衣的疏狂/涵養着/酒的光茫/窗外的蕉葉/滾過雨滴/清脆的/響聲……

(二)書枱

一路走來,親近書枱的時間都算是最多的。在還未入學讀書時,外婆就常常讓我坐在一張小台(算是那個階段的書枱)邊識字,看圖書。到讀小學二年級,父親請木匠做了兩張較規則的書枱,一張給我,放在我的房間裏,另一張給弟弟他們,放在他們的'房間裏。弟弟他們的那一張,比我的寬一些,他們可以面對面寫作業。但在我的記憶裏,弟弟他們幾乎沒有在書枱上寫過作業,他們喜歡在廳裏做,有時用自己的膝頭;有時用椅子,更多的是用門檻做書枱,書本文具一地都是……他們就是這樣馬馬虎虎地將作業完成,最後就是我幫他們將鉛筆刨好,將書本收拾好,然後將書包放回到他們的書枱上去……奇怪的是,弟弟他們的成績從來不在我之下。

孩童的時候,真的弄不懂:為什麼弟弟他們可以自由地出去玩,而我卻不能?但我也沒有反抗過,一直聽任着外婆的安排,總是乖乖地在家識字,看圖書,畫圖畫……書枱,承擔了我做這一切的責任。

外婆雖然很少讓我出去玩,但她會常常叫些小朋友來家裏陪我玩。到到長大了,以前的玩伴卻對我説:“你以為我們以前真的願意去陪你玩呀?你什麼也不曉玩,最曉的動作就是翻書。我們肯去你家,是因為貪吃外婆的糖果。”

恩親們的許多做法,小時候的確是難以理解的。記起一件事:那時在縣粵劇團擔旦角的顏姨(她是母親很要好的朋友),曾要帶我去學戲,但讓外婆婉言謝絕了。出國時,我曾向外婆問起過這事兒,外婆不讓我去學戲的原因,竟然是:戲子很賤。我似乎曉了,外婆的思想很守舊。她一直是用一種守舊的、傳統的觀念在愛着我!也正因為這樣,更促使了我與書枱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父親做的書枱上,我完成了小學二年級到初中的全部學業和寫給丈夫的全部情書。它還承載了弟弟們給我的一份份情意:他們常常會捉只蜻蜓,或螢火蟲,或蟋蟀……回來,用個小玻璃瓶裝着,上面封上膠布,再在膠布上開幾個小孔,然後放在我的書枱上。看着它們的任何一個,我都會看得出神——它們的確是挺有趣的。當我去睡時,我就會將它們放走,因為怕它們會悶死在瓶子裏。在讀小學四年級時,曾參加過全公社的小學生作文比賽,得了一等獎,獎品是一個帶蓋子的茶杯和一支鋼筆,還有一本《新華字典》。母親為茶杯纏上一條綵帶,看上去俏氣多了。它一直放在書枱的右邊。

到到將要結婚了,丈夫帶我去買家俬,創業始初,袋囊羞澀,買家俬也只能在最普通的族羣裏選。現在的這張書枱,是我當時在選家俬時所選的第一件家俬,它比當時選中的飯台的價格還要貴些。這麼多年過去了,所有的家俬都更換過了,有的還更換過不止一次,唯獨這張書枱一直在陪着我。丈夫也不止一次説過要為我換張新的,但都讓我拒絕了,因為它還很結實,很安穩。最重要的是它亦承載了很厚重的情感!它上面的“維納斯”和“思想者”都是丈夫買的;Puntarenas的全景圖和全家福等,是孩子們買的。他們都是用禮物的形式將這些送給我。我的喜好,一直在家人的關心與明瞭之中。

從來就喜歡閲讀和書寫,也習慣了閲讀和書寫。雖然它們沒能讓我昇華,但它們能喚起我積極的靈魂去敍述思想,去將朦朧敲碎,好在清晰的瞬間讓指尖刻下文字。聚在一起的文字,便是心,便是愛,便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信息。不管雲泣也好,雨怒也罷,在文字的薰陶中,能學曉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就足夠了。

書枱,見證着我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有一班愛護着我的親人在圍着我轉。與其説是親近書枱,還不如説是親近親情,親近親情裏的每一個元素。

Tags:雨夜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