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礦山的路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從沙溪上凡洞鐵礦的路,大夥叫東線公路,去壩心,東華裝卸站,索道篩分車間的路,大夥叫西線公路,去建安公司,菜市場的路,叫建安路,去機修的路,叫機修路。大寶山,路有幾百條吧。可我要説的,一條在雲端的路,那就是索道了。要去看索道,最好是天下着小雨,撐一支傘。在十米之外,慢慢地仰望上去,在朦朦朧朧中,可以忘卻一些勞頓,可以暢想生活的一些美好。

礦山的路的散文

前幾天,我去了一趟,回來時,寫下了一些文字:

索道?一線天

天空幾乎給我仰望小了

卻在我的心裏豁顯遼闊

我的前世溶解在每一塊給機器碾斷肋骨

肉體四分五裂的礦石

它們小得不能再小了,一如卑微的螞蟻

一隻只穿梭來回的礦鬥

縮短了它們浴火共榮的距離

它們還在路上

多舛的命運還沒有從一個虛詞過渡到

一個實詞

此刻,我靜默的佇立

秋天落敗了葉子的一棵樹

記憶是狹長的一線天,架空索道運輸線,是230萬噸生產規模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項目。該索道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自行施工的系列化索道,有海拔640米裝礦站延伸到280米卸礦站,單線全長3.4公里,落差350米,兩條索道全線共41座支架,最高的有46米,低的才4米,坡度陡,跨距大是這兩條索道的一大特點。

在上級領導機關和長沙黑色金屬礦山設計院,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省電業基建公司以及汕頭工程團和佛山民兵團的支持下,大寶山礦建安公司於一九七0年十月開始動工興建架空索道。

山區氣候變幻無常,地勢艱險,技術力量單薄,經驗比較缺乏,吊裝設備和運輸條件度比較差的情況下,艱苦不卓的努力,於一九七四年四月一日建成了第一條索道。接着,在年底建成了第二條索道,七五年投入了運輸適用。

索道?一線天

山與山對峙

恪守着一種堅持

載滿希望的礦鬥,來來往往穿梭

穿梭着金,穿梭着銀

穿梭着日月星辰

爬上前額的,是歲月哪一根弦

彈拔着礦山的情韻

仰望,風在白雲之上浩蕩抒寫幾行

跌巖心間

流淌,淙淙岑水

啊,岑水,吟唱怎樣一首歌

山花燦漫了

杜鵑啼血了

斑駁的礦石,長出一印印情深誼厚的記憶

長出礦山的前程錦繡

山,巋然不動

是一種偉岸,一種挺拔

默默拱起,礦工的脊樑

礦工高昂的頭顱

礦工肩負的使命

任重道遠啊———

前進中的寶山

將會從這狹窄的一線天

開闢出一片廣闊

開闢出無限美好的未來

崢嶸,輝煌

這一些文字,是我從五月詩箋網摘抄下來的。記得,我剛去五月詩社,社長桂漢標老師就讓我跟着他學寫礦山詩,在八十年代,工業詩盛行,他常去曲仁煤礦,寫了很多煤炭詩,其中,《我開採太陽》已成了經典。寫礦山詩,決不能“閉門造車”,於是,每逢週末,我都是背一個包,帶上礦泉水,麪包或者饅頭,上凡洞鐵礦,去索道篩分車間,實地考察,訪問老礦工,為這幾年創作礦山詩打下了一些根基。

白雲之上,索道穿梭忙。

由於礦山建設規模定為每年230萬噸,並考慮今後發展,沙溪車站作為礦山鐵路的主體站和編組站,原有的三股軌道不能滿足生產運輸的需要。一九七五年,經廣東省冶金局和廣州鐵路局批准,礦決定沙溪車站擴建9股軌道,增設牽引線,貨物線,機車整備線等各種專用股道以及沙溪車站站房。這些項目的土石方和土建工程,均有建安公司組織施工。

一九七四年十月,建安公司已基本完成了站場擴建土石方工程,十一月中旬,鐵路管理處籌建組,負責沙溪車站擴建的鋪軌工程。為了節約國家資金,多作貢獻,及早鋪好九股道,籌建組召集鐵路全體幹部、職工,開展了“沙溪站場九股道大會戰”,人拉肩扛,把成百上千噸的碎石路渣,成千上萬條枕木,重有半噸的一根根鋼軌鋪進了股道。幹部與職工一起參加會戰,他們從早到晚,不論颳風下雨,日夜奮戰在工地上。經過40多天的`艱苦工作,沙溪站場九股道全部竣工,為承擔礦石外運任務奠定了基礎。

夏日剖面圖

我把夏天端了出來

我不需要它的火熱

我要的,是一顆滾燙的心

在下午,檸檬樣的黃昏

一個礦工在扳道

火車,火車,他一陣歡喜

只要火車來了,他的獎金就有盼頭

他的工資也不折不扣

他有小酒喝了

他鼓起腮幫,吹了一聲口哨

火車,火車,途經了他的小站

多像刮過了一陣涼風

他多像一列火車,在時光之上

歲月之湄

他的確是一列火車,他牽引着一家人的幸福,美滿

歡歌,笑語。當然,也有苦惱,哀怨

他小跑了一段路。他不是捨不得火車

而是油光發亮的礦石

只要有礦石,還愁沒火車來嗎?

他一跑,帶動了一股風。其實,跑動的不是風

是我端出來的一個夏天。一頭淋漓的汗

浸濕了勞保服的汗

他也想甩成兩瓣。就像花朵。

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八十年代,有些家屬到鐵路旁撿煤塊,焦炭,由於粗忽大意,有一個家屬給裝滿車皮的火車壓斷了腿,造成殘疾,一輩子生活在陰影之中。也有抄近路的,沒注意火車的動向,來不及躲閃,造成事故的。當然,更多的,鐵路,帶給礦山的,是希望,是憧憬,是期盼,是幸福。

記不清是哪一個日子,遠道而來的一個攝製組來礦山攝幾個鏡頭,他們説只有大寶山還有老式的火車,燒煤的,蒸汽機火車。還招了一些羣眾演員,一時間,礦山熱熱鬧鬧的,都渴望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熱愛的皇天厚土,看到在烽火歲月裏沉澱在礦山的豐功偉績。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於是,熱愛每一條礦山的路,都可以發現“心跡”。而走在路上,遠方,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