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和父親趕集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6.89K

從部隊轉業回來的那年冬天到第二年的夏末,我待業在家,跟着父親趕集成了我的主要工作。這也是在我記憶中能跟父親天天見面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和父親趕集的散文

父親一生勤勞,對新事物好奇還敢於嘗試。那幾年,我們縣嵩山一帶剛開始引種佛手瓜,父親到當時在嵩山水庫的二姐家小住,發現這裏田地、堰坡上到處是一片片的佛手瓜,而且這東西不打藥、易管理、產量高。第二年父親就果斷從嵩山買來20多顆苗子栽在自家地裏。

到了秋末,佛手瓜開始採摘,父親就開始趕集賣,一時賣不完的,就在地上挖個窖子儲藏起來慢慢賣。每年父親都能賣到快過年。那年冬天我回來後,就是和父親賣那些窖藏的佛手瓜。

第一次和父親趕集,我們頭一天下午就把佛手瓜裝好了箱子,備好桿秤和找零的錢。晚上,父親教導我説賣東西要講良心,秤上要給足分量,只有這樣人家才會願意買你的,有“回頭客”。

為了到集上能佔到攤位,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草草吃點飯騎上自行車就上路了。父親馱着一大箱子,足有百斤重,我馱着一小箱,也就五六十斤,父親騎在前面,我跟在後面,一到上坡路,我蹬着是那樣的吃力,氣喘吁吁,看到父親顯得那樣輕鬆,我一下子佩服起父親的體力來。父親畢竟已經快60歲的人了。

到了集市上,父親找了兩處攤位,在地上鋪上草蓆,我們把佛手瓜卸下來,從箱子裏拿出些佛手瓜整整齊齊擺在草蓆上,就開始等顧客上“門”。父親説,賣東西要有“賣相”,再好的'東西亂亂地堆在一起也不好賣。第一次趕集,父親不放心我,我的攤位就跟父親隔着兩個,以便他隨時能看到我、指導我。

那時的佛手瓜在我們那地方還是新鮮菜,一元一斤很好賣。父親熟練,在集上臉熟,一箱很快就賣完了。我笨拙地秤都拿不好,還怕見到熟人,不敢出聲招呼來回趕集的人,自然賣得慢。父親來到我身邊教導我説,咱這是憑力氣掙錢,光明正大,擺攤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在父親的幫助下,不到午飯時間佛手瓜全賣完了。

我和父親收拾好攤子準備往家趕,父親還到熟肉攤上買了二斤豬頭肉,説是獎勵我第一次練攤。還獎勵呢,在父親面前,我這個大小夥子深感慚愧,顯得是那樣無能。我心裏默默給自己鼓起了勁。

有了第一次趕集的經驗,也慢慢地跟着父親學,往後趕集賣東西變得越來越容易,也能獨擋一面了,離父親的攤位也遠了。跟着父親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那個冬天,把四鄰八鄉的集都趕遍了。

在父親的引領下,我們那地方也有人開始種佛手瓜了。父親又瞅準賣佛手瓜苗是個好商機。於是父親把賣剩的佛手瓜裝進一個個塑料袋,裏面培上土,擺放在一個塑料拱棚裏開始育苗。

到了春天栽種季節,我又開始和父親趕集賣佛手瓜苗。錯過了栽種期就不好賣了,為了把育的苗賣完,我們不僅趕村子附近的集,還到離家很遠的集上賣。

有一次,父親要帶我趕離家50裏地的高崖集。那天,我們也是早早起牀,先到育苗的棚子裝苗子。為了能多裝幾顆苗,父親把一個糞簍裝滿,然後在糞簍上放個隔板(以免壓壞苗),在隔板上再放個紙箱裝上十幾棵。這兩層一百多斤重,綁在自行車上,我推着都趔趔趄趄的。父親給我用一個柴火簍子裝上了三十多顆。

我們上路了。趕這個集沒有大路可走,都是些鄉間土路,還大上大下。每遇到大上坡,我都是先停好我的車子,和父親推車。父親弓着腰使勁攥着車把,我在後面使勁推。推上坡,父親在坡頂歇着,我再回來推我的車。一路上,我們走走歇歇,到集上已經九點多了。

佛手瓜在這一帶還是新事物,好多人不認。我和父親就先為佛手瓜做起了宣傳,逐漸開始有人買,到下午2點鐘終於把苗子賣完了。這一集,我們賣200多元錢,我和父親來到一個羊肉大鍋攤,一人一碗羊肉湯加兩個煎餅,解決了早已餓得直叫的肚子。

在回家的路上,父親跟我講起了他過去的一些經歷。父親説,現在這點苦比以前小多了,年輕時曾騎着車子到離家100裏地的大柳樹集賣小豬,晚上趕不回來,就找個小店住下,第二天再回家;在生產隊時,曾用小推車到離家200多裏地的博山煤礦推煤……

聽着父親的講述,我對父親有了更深的認識:父親為了我們這個家太能吃苦、太能受累了。我從心底裏佩服父親。

父親説,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輕易得到,要想生活的好,就要肯下得了力氣,吃得了苦和累。

和父親趕集,我學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讓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