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句子

用標點為句子點睛的教學反思

欄目: 句子 / 發佈於: / 人氣:5.27K

標點也是言語形式的有機組成部分,標點和文字的相輔相成,有時會構造出一個令人過目不忘的句子。琢磨那些極富個性化的標點和句式,往往能從中品味、感受作家的匠心獨運。

用標點為句子點睛的教學反思

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去找文中的短句,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等。然後讓學生讀一讀,思考這些句子中標點所發揮的作用。比如,寫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雨)像牛毛、花針、細絲,密密地斜織着”,與原句所表達的意思一樣,但用這樣的句子形式,效果有何不同?在品讀中,學生慢慢體會到,用逗號把修飾語後置或前置,將它們獨立成小分句,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多用短句可以使文章在朗讀時停頓多一點,顯得節奏感更強,音調鏗鏘,還能表現春天景物都充盈着的躍動的活力,有利於表達出在春天來臨時人們喜悦而歡快的情感。

魯迅的《故鄉》中的有兩個段落第32和第57段,形式完全一致,簡短的句子中竟然用了5個標點符號,可謂小小標點,大大意藴。

32段:這好極!他,——怎樣?……

57段:阿!閏土哥,——你來了?……

上課時,我和學生一起來研讀。

師:請看第32段和57段,把這兩段聯繫起來,你發現了什麼?

生:句式一樣,都用了五個標點符號,相對應。

師:巧合麼?

生:不是巧合,應該是作者的有意為之。

師:我們結合上下文來討論討論。

生:32段的背景是“我”聽到“母親”説閏土要來後的一番話。

生:感歎號是表示即將見到兒時夥伴的激動和興奮。

生:逗號,是一下子激活記憶,把兒時夥伴從20多年前的記憶中拉回來,稍作停頓。

生:破折號,一種情感的轉折,從驚喜轉而為對閏土的關切。

生:問號,詢問,是對閏土的關切之情。

生:省略號,想關心閏土的地方太多了,不知從何問起。

師:用這個方法來賞析一下57段中的幾個標點符號的意義。

生:感歎號,是“我”見到閏土時的興奮激動心情,也有驚訝是神態。

生:逗號,是一種親切的表現,脱口而出,叫閏土為“哥”,不忘兒時友誼。

生:破折號,是轉折,兒時的`閏土,活潑、開朗、神氣、機智、勇敢,而看到了眼前的臉色灰黃、皺紋很深、眼睛腫紅、頭頂破氈帽、身着極薄的棉衣、手提長煙管、手像松樹皮般粗笨開裂的閏土,一下子還無法接受。

生:問號,是“我”對出現在眼前的閏土,竟有天壤之別的驚訝,不敢相信。好像在問:“你是閏土嗎?”“你就是我小時候的好夥伴閏土嗎?”

生:省略號,對眼前閏土不知所措,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説起了,因而語言也顯得語無倫次、吞吞吐吐起來。

師:是啊,每一個用得精當的小小標點符號裏,都藴藏着無窮的意藴,值得我們咀嚼再三。可惜的是,我們的同學中,有人寫作文連標點用規範標準都不會呢,以後可得要多加註意,不可掉以輕心。

異曲同工的是,李衞東老師在執教《故鄉》(《語文教學通訊》,2010.12.B)時,從人物話語方式的角度來確立教學內容的,即通過話語走進人物的精神與心靈世界,教給學生這樣一個閲讀小説的方法性知識。

他和學生一塊兒抓住文章中居多的標點省略號,分析閏土、楊二嫂、“我”的話語方式,啟發學生通過標點來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少年閏土的話語中的省略號是“話”説不完,是省略內容,肚子裏有沒完沒了的故事。中年閏土的話語中的省略號,則是木鈉,斷斷續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等等,從而獲得中年閏土的“失語”。又啟發學生會找出楊二嫂的話語“鬍子這麼長了!”發現其中的感歎號,獲得話語特徵是“顛語”。同樣,“我”的話語,不過寥寥幾處:“我幾乎沒説話”,“我不知道説什麼好了”,“我無話可説”,幾乎沒有“我”的完整的對話語言。用來概括“我”的話語特點就是:無語。“我”是孤獨的,沒有人可以進行溝通。

李老師討論的是“從人物話語方式的角度來確立教學內容”,但是,我們卻從中可以讀到另一個意外收穫,人物話語方式的準確、傳神表達,可以藉助標點來實現。

標點符號常常被學生所忽略,一方面是文中標點符號的貌不驚人,另一方面,與我們的漠然處之有關。教學時,我們要及時抓住標點符號與文字配合得天衣無縫的句子,帶着學生細細品味,探幽覽勝,從中咂摸出不一樣的味道來,更重要的是,能夠準確規範地運用標點符號來表達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