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核工記原文、註釋及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98W

《核工記》是清代文學家宋起鳳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寫了一個“長五分許,橫廣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風景,主體部分按照由上至下、由內及外、由中心至邊緣的空間順序來寫,體現了該桃刻工藝的傳神、精細和複雜,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文章説明順序井然,雜而不亂,條理清晰,描述生動,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核工記原文、註釋及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清代:宋起鳳

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歷歷可數。城巔具層樓,樓門洞敞。中有人,類司更卒,執桴鼓,若寒凍不勝者。枕山麓一寺,老鬆隱蔽三章。松下鑿雙户,可開闔。户內一僧,側首傾聽;户虛掩,如應門;洞開,如延納狀,左右度之無不宜。鬆外東來一衲,負卷帙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似聞足音僕僕前。核側出浮屠七級,距灘半黍。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几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也。艤舟處當寺陰,高阜鍾閣踞焉。叩鐘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餘興乃爾。山頂月晦半規,雜疏星數點。下則波紋漲起,作潮來候。取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

計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宮室器具凡九:城一,樓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閣一,爐灶一,鐘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灘石四,星、月、燈火三。而人事如傳更,報曉,侯門,夜歸,隱几,煎茶,統為六,各殊致殊意,且並其愁苦、寒懼、凝思諸態,俱一一肖之。

語云:“納須彌於芥子。”殆謂是歟!

譯文:

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歷歷可數。城巔具層樓,樓門洞敞。中有人,類司更卒,執桴鼓,若寒凍不勝者。枕山麓一寺,老鬆隱蔽三章。松下鑿雙户,可開闔。户內一僧,側首傾聽;户虛掩,如應門;洞開,如延納狀,左右度之無不宜。鬆外東來一衲,負卷帙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似聞足音僕僕前。核側出浮屠七級,距灘半黍。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几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也。艤舟處當寺陰,高阜鍾閣踞焉。叩鐘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餘興乃爾。山頂月晦半規,雜疏星數點。下則波紋漲起,作潮來候。取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核桃做的墜子,它長五分左右,橫寬四分。整個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窪處插出一座城來,城牆垛子分明,可以計算數目,城上有高樓,樓門大開。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這寒冷的天氣一樣。靠近山腳有一座寺院,隱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樹。松樹下面開了兩扇門,可以打開和閉合。門內有一個和尚,側着耳朵專心致志地聽着外面的聲音,門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誰應聲開門。把門大開,好像在請誰進去的樣子,以上兩種情況反覆揣測沒有不合適的。松樹東面來了一個和尚,揹着佛經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剛參加完佛教活動晚歸的人。對面的樹林裏有一個小和尚,聽到了腳步聲急急忙忙地上前。桃核旁邊露出七級寶塔,距離河灘有半分遠。靠近河灘繫着一條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間,有一個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樣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個小童,抱着爐在吹火,大概是燒水給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對着寺院的背面,高處的土山上有敲鐘的閣樓蹲在那裏。敲鐘的人神色飛揚,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這樣的。山頂月亮昏暗呈半圓形,夾雜着稀疏的星星有幾點。山下面則是波紋漲起來了,顯示出大潮要來的徵兆。整個桃墜的創意取自於唐朝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句子

計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宮室器具凡九:城一,樓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閣一,爐灶一,鐘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灘石四,星、月、燈火三。而人事如傳更,報曉,侯門,夜歸,隱几,煎茶,統為六,各殊致殊意,且並其愁苦、寒懼、凝思諸態,俱一一肖之。

計算整個桃墜,人總共有七個:分別是四個和尚,一個船客,一個小童,一個兵士。宮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個:分別是:一座城,一座樓,一座寺院,一個寶塔,一條小舟,一個閣樓,一個爐灶,鍾和鼓各一個。景緻共有七處,分別是:山、水、林木、四塊河灘石頭,星星、月亮、三盞燈火。而人的活動例如傳遞更次,報知天亮,候門等人,夜晚歸來,靠着茶几,燒製茶水,總共有六樣,各自神情態度都不相同,並且具有其愁眉苦臉、畏懼嚴寒、凝聚神思各種神態,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語云:“納須彌於芥子。”殆謂是歟!

佛語説:“容納高山於芥菜子。”大概説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註釋:

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ào)插一城,雉(zhì)歷歷可數。城巔(diān)具層樓,樓門洞敞。中有人,類司更卒,執桴(fú)鼓,若寒凍不勝者。枕山麓(lù)一寺,老鬆隱蔽三章。松下鑿雙户,可開闔(hé)。户內一僧,側首傾聽;户虛掩,如應門;洞開,如延納狀,左右度之無不宜。鬆外東來一衲,負卷帙(zhì)踉(liàng)蹌(qiàng)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tuó),似聞足音僕僕前。核側出浮屠七級,距灘半黍。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几假寐,形若漸寤(wù)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也。艤(yǐ)舟處當寺陰,高阜(fù)鍾閣踞(jù)焉。叩鐘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餘興乃爾。山頂月晦半規,雜疏星數點。下則波紋漲起,作潮來候。取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

季弟:最小的弟弟。桃墜:桃核做的墜子。雉:城牆垛子。具:有。司更卒:更夫。司,管理。桴:鼓槌。不勝:受不了。章:棵。應門:應聲開門。延納:請進。衲:和尚穿的衣服,這裏指代和尚。卷帙:書卷,這裏指佛經。佛事:和尚給人唸經。小陀:小和尚。浮屠:寶塔。半黍:半分長。維:用繩栓着。噓火:吹火。艤:攏船靠岸。高阜鍾閣踞焉:高高的土山上有一個鐘閣蹲在那裏。阜,土山。睡足徐興乃爾:睡足以後慢慢起身之狀。興,起身。乃爾,如此這般。半規:半圓。“姑蘇”二句:是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句

計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宮室器具凡九:城一,樓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閣一,爐灶一,鐘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灘石四,星、月、燈火三。而人事如傳更,報曉,侯門,夜歸,隱(yìn)幾,煎茶,統為六,各殊致殊意,且並其愁苦、寒懼、凝思諸態,俱一一肖之。

招提:寺。本義是四方,僧為四方僧,住處為招提僧坊。隱:靠着。殊致:不同的情趣。

語云:“納須彌於芥子。”殆謂是歟!

納須彌於芥子:佛家語有“芥子納須彌”,比喻諸相皆非真,鉅細可以相容。須彌,佛教中傳説的山名。芥子,芥的種子,比喻極微小。殆謂是歟:大概説的就是這種情形吧。是,此,這種情形。

賞析:

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個“長五分許,橫廣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風景,主體部分按照由上至下、由內及外、由中心至邊緣的空間順序來寫,體現了該桃刻工藝的傳神、精細和複雜,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文章説明順序井然,雜而不亂,條理清晰,描述生動。

唐代詩人張繼有一首飲譽古今的七絕《楓橋夜泊》,描寫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城外楓橋和寒山寺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表現出一種寂寞的情調,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愁情懷。而本篇文章所記桃核工藝品的微雕世界則是張繼詩之意境的再現,是詩之意境的具體化、形象化,並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

但是,微雕世界的重心卻凝聚在兩處:一是寒山寺,一是小舟,扣住了詩的題意。先看寒山寺,依傍山麓,古鬆掩蔽。房門半掩,一個僧人坐在屋內側首傾聽。他是在聽松濤聲,還是聽潮漲聲?都不是。他是在聽人的足音,在等人。這樣,僧的焦急之心不言而喻。這由“松下東來一衲,負卷帙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似聞足音僕僕前”可知。在這深夜,“踉蹌行”、“僕僕前”正説明情事非同一般。

再看另一個畫面:“近灘維一小舟,蓬窗短舷間,有客憑几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也”。寫客人伏在小桌上小睡,像是要醒來的樣子,點明瞭行客心事重重,揭示了行客愁悶落寞的情懷,以至在這夜半三更,難以安眠。而殘月半彎,疏星數點,潮聲陣陣,無疑又為行客添了幾多愁緒。這樣,文中所介紹桃核微雕世界的兩個主要畫面,都突出一個“愁”字,完美地完成了詩的意境的體現。

在行文間,作者時而插入一句傳神的描寫句,如“若寒凍不勝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興乃爾”,避免了枯淡,使文章顯得生動感人。另外,文中記敍井然有序,由上至下,由內及外,由中心向邊緣,雜而不亂,條理清晰。至於第二段,決不是前文的簡單重複。前文是以事件為主進行介紹的`;而此段卻是按類而分,是對前文的總括,有助於人們對前文的介紹有一更清晰的回味和認識。這也是這類記文所必需的。

【拓展內容】

核工記閲讀理解附答案

餘季弟獲桃墜一枚,長五分許,橫廣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歷歷可數。城巔具層樓,樓門洞敞。中有人,類司更卒,執桴鼓,若寒凍不勝者。枕山麓一寺,老鬆隱蔽三株。松下鑿雙户,可開闔。户內一僧,側首傾聽,户虛掩,如應門;洞開,如延納狀左右度之無不宜。鬆外東來一衲②,負經卷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③,似聞足音僕僕前。核側出浮屠④七級,距灘半黍。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几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也。艤⑤舟處當寺陰,高阜鍾閣踞焉。叩鐘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興乃爾。山頂月晦半規⑥,雜疏星數點。下則波紋漲起,作潮來候。取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

[註釋]①雉(zhì):城牆垛子。②衲(nà):和尚穿的衣服,這裏代指和尚。③小陀(tuó):小和尚。④浮屠:寶塔。⑤艤(yì):船靠岸。⑥半規:半圓。

小題1:下面語句朗讀停頓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如延納/狀B.距/灘半黍

C.艤舟處/當寺陰D.雜疏/星數點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長五分許() (2)雉歷歷可數()

(3)松下鑿雙户() (4)睡足徐興乃爾()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鬆外東來一衲,負經卷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

小題4:根據選文內容,用自己的話填空。(3分)

文中介紹的桃墜雕刻的內容取唐詩《楓橋夜泊》之意。前半部分表現姑蘇城外寒山寺;後半部分通過 表現夜半,通過 人的形態讓人聯想到鐘聲,通過 點明是客船。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上下/左右/表約數(大約、多算錯)(2)分明可數(的樣子)/清清楚楚/清楚/清晰(單獨一個分明不算對)(3)門(4)緩緩(地/的)/慢慢(地/的)/緩/慢

小題3:松樹外東邊來了個老和尚,揹着經卷(佛經)跌跌撞撞(踉踉蹌蹌)走來,好像為了佛事半夜歸來的樣子。(一句1分,意對即可,關鍵詞為東負行若)

小題4:月亮/星星 敲鐘/叩鐘 船上有客假寐(每空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句讀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讀該句,讀出每句的含義,然後斷句。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許表示約數。 歷歷與教材中珠可歷歷數也中的歷歷相同。重點識記兩個字的含義,常常考到。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閲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注意句中的踉蹌行若為的意思。

小題4:

試題分析:從側面襯托的角度回答。示例:用星星和月亮襯托出。